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为活动主题,并对诱发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血栓、心肌缺血、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质量,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冠心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事件及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本院心内科成立品管圈小组,确立"降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为活动主题,并对诱发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相关护理措施并开展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患者血栓、心肌缺血、心肌再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治疗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提高心内科护士护理质量,降低冠心病PCI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治疗依从率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3.
姜平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0):1381-1384
目的探讨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对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成立QCC管理小组,对该院急诊科2016年5月1日~12月31日急诊抢救不良事件统一患者收集、整理,通过QCC活动步骤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的原因,制定并实施解决策略,评价实施效果并给予改进。分析QCC活动开展前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和上报情况,比较护患纠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统计比较活动前后的护理质量及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结果QCC活动开展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5.81%下降至1.26%,同时上报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提高,护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活动开展前比较,QCC活动后护理质量总评分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降低急诊抢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理质量,同时培养圈员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介入术后切口出血率的影响。方法:成立"太阳圈"活动小组,运用鱼骨图对介入术后切口出血进行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对策实施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患儿术后切口出血率低于开展前(P0.05),圈员责任心、自信心、品管手法、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活动前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开展QCC活动可降低CHD患儿介入术后伤口出血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2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前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以及2018年4月~2018年9月实施医院数字化护理管理后的护士50例、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两组护理质量、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基础护理、病区管理、专科护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护士对护理质控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医院数字化护理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士的实际工作能力,降低不良事件与医疗纠纷发生风险,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静脉药物输液药物外渗及静脉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静脉输液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QCC活动,记录静脉输液不良事件,评估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静脉药物外渗、静脉炎、感染、针头脱落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活动前护理质量评分相当(P>0.05),观察组活动后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评分提高(P<0.05).结论 QCC活动可减少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及静脉炎等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确立"降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相关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活动开展前后有形与无形成果。结果:应用QCC活动后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发生率为9.52%,较活动前47.82%明显降低(P0.05),圈员责任心、积极性、品管手法、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QCC活动降低了前列腺癌患者术后文化休克的发生率,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通过开展QCC活动,对比活动前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护士综合素质、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等指标。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护士综合素质较开展QCC活动前明显提高,护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增加,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不良事件较开展QCC前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能有效提高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使护士的责任心、安全意识、解决问题能力明显提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及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9月~2015年7月对门诊输液患儿实施急诊输液流程优化程序,护患沟通管理流程实施前后1年分别随机抽取200例门诊输液患儿进行调查,比较实施前后门诊输液护理质量、输液意外风险事件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实施后患儿沟通能力、责任心、熟练程度、服务态度、书写规范性、应急能力等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家属候诊时间、接诊时间、患儿穿刺时间及拔针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家属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而实施后输液意外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患儿实施护理流程优化对策能有效提高门诊护理质量,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及差错率,提高患儿及家属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在儿科病房中组建QCC活动小组,采用QCC活动的相关管理内容拟定本次活动的主题、把握临床现状、分析现存的原因、拟设的目标、制订相关对策并实施、有形成果与无形成果的评价等一系列步骤,比较实施前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无形成果。结果:实施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无形成果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在儿科病房中实施QCC活动,可明显提高儿科护士的满意度和素质,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从而提高儿科病房临床护理质量,利于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开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护理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对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并与未实施前进行比较,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实施前后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患儿治疗依从性、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护理纠纷发生率及家属满意率的差异.结果 实施后患儿住院期间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0.05).实施后患儿治疗依从性、家属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均P<0.05),而患儿并发症、意外风险事件、家属焦虑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住院患儿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可为患儿提供更全面、科学的照顾,提高患儿住院期间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降低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基层医院外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提高基层医院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外科收治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以开展QCC活动的时间为节点,2017年1—6月实施QCC活动前收治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2017年7—12月实施QCC活动后收治患者80例为观察组,给予QCC活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开展QCC活动,可明显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极大地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质量不良事件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2月按照品管圈方法及步骤成立品管圈,以减少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为主题,发动圈中成员分析术中医疗耗材损耗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关改进措施。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医疗事故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术中物品供应满意率、患者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前医疗物品损耗费用、单程取物品平均耗时、单程取物品距离、取物品走动距离均少于实施前(P0.05)。品管圈实施后医护人员团队协调能力、发现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和谐度、QCC手法等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降低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损耗率,降低患者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并能提高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医疗团队工作积极性及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郑娟娟  林芳 《全科护理》2020,18(25):3344-3346
[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法在门诊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19年2月采用日点评分析法对每日门诊儿童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护理质量缺陷问题进行汇总、分析、整改及评价,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2018年2月—2018年7月)及实施后(2018年8月—2019年2月)门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儿静脉炎、堵管、意外拔管、渗漏、换药不及时、换药顺序错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对门诊输液环节管理、静脉穿刺护理、护理服务态度、突发事件处理、输液安全性管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日点评分析法能有效降低门诊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门诊输液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围术期留置针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QCC活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留置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 QCC活动后护理人员的思维发展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专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品管手法评分高于QCC活动前(P 0. 05)。结论:通过QCC活动,有效提高了疼痛康复科老年患者的留置针一次置管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降低了外周静脉非计划拔管率和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推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作用.方法 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3年度,活动前组)及活动后(2014年度,活动后组)患者、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活动后组患者及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组(P<0.05),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显著高于活动前组(P<0.01).结论 在精神科开展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效果及安全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中发生药物外渗最多的11个科室,每个科室选择1名护士作为圈员,成立QCC小组,开展关于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率的QCC活动,分析导致药物外渗发生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措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结果开展QCC活动后,药物外渗的发生率明显降低(2.51%),目标达成率117.93%,进步率74.43%,圈员能力得到提高,工作流程得到规范,与实施QCC活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活动应用于药物使用安全管理的预防工作中,可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纠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模式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7月~12月我科应用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模式,并对实施前后查房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后病区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能力、病例分析能力、问诊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文书记录、操作技能、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并发症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锻炼依从率、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实施前(P0.05)。结论跨学科团队主导的护理查房模式能有效提高骨科护士综合护理能力及护理服务质量,从而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课题研究型品管圈在多学科协作构建白血病患儿化疗并发症管理模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品管圈活动前(2019年6月至10月)的白血病患儿50例,品管圈活动后(2020年2月至6月)的白血病患儿50例。分析品管圈活动的成果。结果品管圈活动后的患儿化疗前风险评估率、化疗动态评估率、多学科总体医务人员考核率、输血管理系统填报合格率、患儿父母健康教育知晓率、出院回访率均高于品管圈活动前,化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品管圈活动前(P<0.05)。结论课题研究型品管圈能有效降低白血病患儿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团队整体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降低泌尿外科肾造瘘管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降低泌尿外科肾造瘘管护理缺陷发生率"的活动主题,对活动开展前肾造瘘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对活动开展前后有形与无形成果进行比较。结果:实施QCC活动后肾造瘘管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活动前,圈员在责任心、积极性、品管手法、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凝聚力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结论:开展QCC活动不仅降低了肾造瘘管护理缺陷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凝聚力和积极性,使护理质量管理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