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中医疗法联合经口营养补充对老年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2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疗法联合经口营养补充干预.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得分、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营养指标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得分、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得分及体质量指数、握力等营养指标和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疗法联合经口营养补充可改善老年COPD稳定期合并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68例,术前应用NRS2002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88例(NRS20023分,)及存在营养风险组80例(NRS2002≥3分),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水平差异,同时对营养风险组部分患者给予饮食支持干预,分析营养干预对营养风险患者营养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营养风险组患者血清TP,ALB,Hb水平均低于非营养风险组(P0.05)。营养风险组中接受饮食支持的患者干预后血清TP,ALB,Hb水平高于非营养干预组(P0.05),而术后贫血、骨折愈合不良、肺部感染、肌无力、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非营养支持组(P0.05)。结论:NRS2002在下肢骨折营养不良高危人群筛选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通过对下肢骨折营养不良风险人群进行饮食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对比2组营养状况及临床转归。结果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营养风险筛查评估量表(NRS 2002)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肝肾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营养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营养状况和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微型营养评定表(MNA)筛选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并进行早期营养干预,评价其临床实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MNA问卷对132例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测评,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组、营养风险组及营养不良组,对存在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者进行针对性地营养干预,分别在放疗开始2、4周进行评估。结果:三组在不同入院时间营养状况、各测量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经干预后,营养风险组和营养不良组入院2、4周MN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结论:采用MNA评估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在结直肠癌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NRS 2002对10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营养筛查,测定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化疗3、6、9期后的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与无营养不良风险者比较。并以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作为标准,评价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00例患者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组(≥3分)16例,无营养风险组(3分)84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6%。NRS 2002评分≥3分患者经过3、6、9周期化疗之后,BMI、PA、ALB等营养指标是逐渐下降的(P0.05);而评分3分患者经过3、6、9周期化疗之后,BMI、PA、ALB等营养指标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前白蛋白为标准,NRS 2002的敏感性为96.6%,特异性为83.3%,准确性为95%;以白蛋白为标准,NRS 2002的敏感性为95.2%,特异性为56.2%,准确性为89%。结论 NRS 2002在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敏感性,在化疗期间患者存在着较高的营养风险,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不良或潜在营养不良患者,积极给予正确的护理和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老年糖尿病肾病(DN)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了解其营养不良的患病率,以确定营养干预的重点人群。方法采用NRS2002、同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肌酐(SCr)等生化指标,对16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评价其营养状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68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中,NRS2002评分≥3分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51例(30.4%),DNⅤ期患者营养不良风险发生率最高达62.5%,与DNⅢ期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8.5 kg/m2者18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0.7%,ALB<30 g/L患者27例,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6.1%,NRS2002评分与BMI、ALB、PA、SCr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NRS2002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营养评估方法,能够早期发现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使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评估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2008年4月~2009年3月我院胃肠外科中心收治的258例直肠癌患者,采用NRS-2002进行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估,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A(1分)、B(2分)、C(≥3分)三组,观察三组患者各项术后康复指标的差异。结果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均已存在营养不良,其术后康复情况与非老年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老年直肠癌患者组内不同NRS-2002评分亚组之间各项康复指标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前即已存在一定营养风险,应重视老年直肠癌患者的术前营养风险评估并给予相应的营养支持,以改善术后康复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筛查工具评估282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差异,探讨营养筛查量表与患者临床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疾病状况关系,分析影响老年营养状况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及微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282例年龄≥65岁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同时测定血液营养代谢指标,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Barthel指数),记录患者基础疾病情况、有无感染及住院天数等信息。结果 (1) NRS2002评估有营养风险169例(59. 9%); MNA-SF评估为营养不良38例(13. 5%),营养不良风险100例(35. 4%)。NRS2002与MNA-SF诊断营养异常结果基本一致(Kappa=0. 47,P 0. 001),NRS2002诊断阳性率高于MNA-SF(P 0. 001)。(2) NRS2002与MNA-SF评分结果均提示有营养风险组或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组相对无营养风险组的年龄较大,体质指数(BMI)、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总胆固醇(TC)及Barthel指数较低,住院天数较长,同时患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3)急性感染、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4. 776(95%CI:2. 293~9. 950)、8. 747(95%CI:4. 450~17. 193)、7. 205(95%CI:2. 289~22. 677);急性感染、认知功能障碍是营养不良/营养不良风险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2. 021(95%CI:1. 158~3. 527)、6. 046(95%CI:2. 717~13. 453)。63. 48%的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其NRS2002评分低于合并0~2种基础疾病组,而MNA-SF评分较高。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约半数存在营养问题,NRS2002、MNA-SF两种营养筛查方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NRS2002更适于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急性感染、卒中及认知功能障碍是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合并3种及以上基础疾病的老年内科住院患者营养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状况。方法:采用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对某三甲医院消化内科626例老年患者进行营养评定及营养筛查。结果:626例患者中239例存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组及营养正常组在身体测量指标及血生化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只有45.19%进行了营养支持。结论:NRS 2002在评价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营养不良老年患者得到的营养支持率低,需要加强临床营养评估及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系统的饮食干预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2例,并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应用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系统的饮食干预。对比两组预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淀粉酶复常、白细胞复常、腹痛缓解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护理后营养相关指标测定值均较护理前高(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后免疫指标测定值均较护理前高(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护理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总评分均较护理前高(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基于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系统的饮食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状况,显著增强其免疫功能,并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11.
路露  李媛  雷新宁  郭永合 《全科护理》2023,(14):1895-1897
目的:对比PG-SGA量表与NRS 2002量表在肺癌病人营养风险中的筛查效果,探讨适用于肺癌病人的营养风险筛查最佳工具。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与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对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20例肺癌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进行筛查。结果:PG-SGA量表筛查出49例病人有营养风险,NRS 2002量表筛查出13例病人有营养风险,筛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BMI值、血清白蛋白值将病人分为营养正常和营养不良两组,两组病人NRS 2002量表筛查结果、筛查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G-SGA量表筛查结果、筛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RS 2002量表筛查结果与BMI、血清白蛋白评定结果一致性检验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一致性指数Kappa值分别为0.510,0.309,PG-SGA量表筛查结果与两项指标评定结果一致性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 2002量表与PG-SGA量表相比,准确度高,操作简单、快捷,推荐作...  相似文献   

12.
NRS-2002评估术前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和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运用欧洲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方法(NRS-2002)评估术前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提出护理对策,以寻找改善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的策略.方法 采用NRS-2002对466例直肠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 营养风险总评分5人(1.1%)为0分,355人(76.2%)为1-2分,106人(22.7%)为3分及3分以上;98.9%的患者存在或者潜在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营养不良与肿瘤的TNM分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已存在较高的营养风险,护理工作者应根据不同评分,对于不同年龄的病人,在术前给予饮食健康教育,制定相应的营养支持护理计划.  相似文献   

13.
赵宁珍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65-1166
目的评估急性脑梗死伴有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风险并实施早期营养干预。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对78例伴有吞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在入院时进行营养风险评估;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及患者意愿,通过鼻饲或口服+静脉途径实施营养干预。结果 78例患者入院时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平均(3.64±1.22)分,其中87.18%患者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3分。18例患者行鼻饲、60例患者行口服+静脉营养干预,干预后患者血浆白蛋白及前白蛋白较干预前均有提升。结论急性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风险高,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尽早实施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食管癌放疗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并进行多因素分析,为干预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护理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4月59例进行放疗的食管癌住院患者,运用人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检查数据在患者入院时进行营养评估,运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工具( NRS2002)对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59例食管癌患者放疗前,NRS2002评分≥3分患者17例,28.9%的患者入院时即有营养不良的风险。人体测量指标营养状况评价有46例(78%)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重度营养不良达28例(47.5%)。生化评价指标营养状况评价有27例(45.7%)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其中重度营养不良1例(1.7%)。多因素分析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手术、体质量指数、上臂围、上臂肌围、入院时的TLC联合对NRS2002评分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食管癌患者放疗前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并已出现身体和生化营养指标的变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营养护理联合分层次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联合分层次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营养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 (NRS2002)]、生活质量[采用慢性乙肝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S-CHB)]、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自我护理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NRS2002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QLS-CHB、ESCA评分均较干预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MCMQ中面对得分均较干预前上升(P0.05),回避、屈服得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联合分层次护理在乙型肝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患者应对方式,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仇怡  陈璐  瞿美娣  张敏  顾红柳  沙琦 《临床荟萃》2019,34(6):549-552
目的 探讨营养状况对以顺铂为基础化疗的肺癌患者所致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影响。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顺铂化疗的肺癌住院患者200例,均选用昂丹司琼作为止吐药物,根据营养评定量表(PG SGA)评分分为营养不良组,无营养不良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营养相关指标、CINV。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比较营养干预前后CINV持续时间。结果 纳入的200例患者中PG SGA评分≥4分122例,61%的患者存在营养不良。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化疗方案等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营养不良是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进行营养干预后,恶心呕吐持续时间较前改善(P<0.01)。结论 营养不良是CINV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营养干预可改善CINV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NRS2002营养不良风险筛查法评估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态。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胃癌患者63例,采用NRS2002营养筛查工具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估。结果 63例患者中,NRS≥3分者23例,占36.5%,存在营养风险。结论接受新辅助化疗的胃癌患者在化疗-手术间期约4周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可能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不利影响,应予以积极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中轻度营养不良接受管饲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轻度营养不良的老年管饲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随机地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一系列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时间为4个星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营养状况主观评价(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AG)得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总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G评价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G评价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客观营养状况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客观营养状况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营养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改善老年管饲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且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总发生率、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生存质量总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规律血液透析的60例老年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采取血液透析传统随访干预,观察组30例在血液透析传统随访干预基础上实施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分别在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炎症指标,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测定生存质量总评分,护理3个月后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 2002)进行营养不良分度的评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指导及延续性宣教既可以预防老年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又可以逆转微炎症状态、提升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和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PG-SGA)在食管癌术前患者营养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2年3~1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患者总体主观评分法评估术前营养风险,比较2种工具评估结果的差异.分析营养风险与客观资料的关系.结果 123例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PG-SGA.用体重指数(BMI)中国判断标准评定营养不足、超重、肥胖发生率分别为13.0%,13.8%,2.4%,其余70.8%为营养正常.用NRS2002筛查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81.3%,PG-SGA筛查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5.4%.两者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食管癌术前营养风险调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农村食管癌患者营养风险高于城市患者,年龄>60岁食管癌老人营养风险高于60岁以下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RS2002和PG-SGA均适用于食管癌术前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但PG-SGA阳性率更高,更有效地筛查和评估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利于给予患者及时治疗.食管癌患者是营养不良以及具有营养风险的高发人群.要重视老年食管癌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早进行指导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