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的处理尤为棘手.OGIB指常规内镜(胃镜、全肠镜)和常规钡餐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5%左右.Dieulafoy病是OGIB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对本病的重视,有助于本病的治疗,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解黑便或血便且经过多次胃镜、肠镜检查不能确定出血病灶等怀疑为小肠出血者患进行双气囊内镜检查,分析其病因诊断率及其安全性。结果 31例行双气囊内镜检查,经口检查20例,经肛检查5例,经口+经肛6例,发现病灶25例,未发现病灶6例,病因诊断率80.6%(25/31)。未见操作相关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系指经胃镜、结肠镜和(或)X线小肠钡餐未能发现出血部位的间歇性或慢性消化道出血,可分为:①不明原因隐性出血[反复缺铁性贫血(IDA)和(或)反复粪便隐血试验阳性];②不明原因显性出血(反复血便)。对不明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解黑便或血便、且经过多次胃镜、肠镜等检查不能确定出血病灶而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观察其病因诊断率及其安全性。结果 31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均获得成功,其中经口检查20例,经肛检查5例,经口+经肛6例,发现病灶25例,病因诊断率为80.6%。未见操作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可靠,可使不明原因消化道病因诊断率显著提高,且不良反应、并发症低,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大部分消化道出血经胃镜或肠镜检查均能明确病因,但仍有近5%的患者无法明确,称之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ooding,OGIB),即"经胃镜和结肠镜等常规检查未能发现出血部位的间歇性或持续性消化道出血".其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小肠,最常见的病因为血管畸形,其他则可见于平滑肌瘤、淋巴瘤、Meckel 憩室和小肠Crohn病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的12例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61min,其中2例(13.3%)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10例,胶囊内镜的阳性率为83%。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2例(13.3%),毛细血管瘤1例(6.7%),动静脉畸形1例(6.7%),小肠多发溃疡2例(13.3%),小肠淋巴管扩张并出血1例(6.7%),小肠肿瘤3例(2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诊断不明原因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价值高。OGIB以小肠血管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E)和结肠镜同步检查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10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和结肠镜同步检查.结果 100例患者中98例完成胶囊内镜和结肠镜的肠道内对接检查,检出病变98例,其中肿瘤性病变41例(41.8%),非肿瘤性病变57例(58.2%).36例依据联合同步检查的结果,经腹腔镜、结肠镜和(或)手术切除病灶,得到根治;其中回盲部腺癌4例(4%).结论 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同步结肠镜检查在病因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可大大提高回盲部腺癌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8.
下消化道出血系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消化道出血,一般表现为从肛门排出肉眼可见的鲜血便,暗红色或果酱色便,以及正常大便带有血液。其病因较复杂,诊断较困难。我们自1977年8月~1984年5月因下消化道出血原困不明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共129例,现小结如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气囊内镜(DB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沈阳军区总医院内镜中心行DBE检查的OGIB 39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BE检查,发现可解释病因的病变35例,检出率为89.74%。其中间质瘤10例,腺癌2例,Crohn病8例,血管发育不良4例,非特异性炎症4例,中消化道憩室2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性肠病2例,特发性过敏性紫癜伴出血1例,贲门息肉伴出血1例,回盲部结肠癌1例。2例血管发育不良引起出血的患者,经DBE行金属夹止血治疗后未再发生出血。结论中消化道间质瘤、Crohn病、血管发育不良及非特异性炎症等是引起该组病例OGIB的主要病因,DBE检查不仅可以明确OGIB的病因,精确定位,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进行内镜直视下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1月隐性或显性OGIB患者的资料,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OGIB患者(男55例,女27例),年龄(43±15)岁,其中71例表现为显性消化道出血,11例为隐性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可解释出血原因的病变共66例(80%)(58例显性出血,8例隐血);最常见的病变为血管动静脉畸形(30%)和克罗恩病(2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OGIB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