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对中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而言,手术联合术后放疗能够改善肿瘤的局部控制率。由于腮腺等器官紧贴头颈部癌的放射靶区,常规放射治疗会造成持续性口干症、其他口腔并发症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调强放射治疗是一种高度适形的技术,能在肿瘤接受高剂量放射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头颈部调强放疗改善了肿瘤的局部控制、减少了口干症等放疗副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术后调强放疗的治疗适应证、手术与放疗的间隔时间、临床和计划靶区定义、患者的固定、CT定位扫描、靶区勾画、逆向放疗计划、耙区和危险器官容积剂量评价(DVH)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咽癌病人调强放疗和常规放疗的早期反应情况,指导护理人员采取更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将45例Ⅰ~Ⅲ期鼻咽癌病人分为调强放疗组(22例)和常规放疗组(23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 下颈前切野,面颈联合野剂量达40戈瑞(Gy)后改为面颈联合缩野 上颈后电子线野,鼻咽部剂量达70Gy,颈部治疗量70Gy,颈部预防剂量50Gy。调强放疗先设定7~9个适形野,再设定80~100个调强子野照射,靶区剂量2Gy/(次.天)。观察调强放疗和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期间病人的皮肤反应、腮腺反应(口干)、口腔黏膜反应、咽部黏膜反应。结果调强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多为Ⅰ级,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Ⅰ、Ⅱ级,咽部黏膜反应为Ⅱ、Ⅲ级。常规放疗组的皮肤反应、口干(腮腺)反应多为Ⅱ、Ⅲ级,咽部黏膜反应为Ⅰ、Ⅱ级。两组口腔黏膜反应多为Ⅱ、Ⅲ级。结论:使用调强技术可明显减轻鼻咽癌放疗病人的皮肤反应、口干反应,但咽部黏膜反应较重,口腔黏膜反应两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对腮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4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组20例和常规组23例,分别进行IMRT和常规放疗,其GTVnx分别为72Gy/35次和70Gy/36~37次.观察两组唾液腺分泌量和口干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调强计划和常规计划腮腺的受照剂量.结果 调强组原发肿瘤侵及区域鼻烟(GTVnx)平均剂量为71.81±1.26 Gy高于常规计划的69.38±0.26 Gy.在放疗的不同时期常规组比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减少更为明显,发生口干症的人数较多、程度更重,差异显著;在随访三个月中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症有明显好转,而常规组无变化.调强组二侧腮腺受照平均剂量、50%容积剂量(D50)均明显低于常规计划,而调强组健侧的剂量明显低于患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鼻咽癌IMRT在确保肿瘤高剂量的同时,使腮腺的受照剂量减少、损伤较轻、功能恢复较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紫杉醇同步化疗增敏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受性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9月~2003年12月37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进入紫杉醇化疗增敏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17例)及单独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组(20例)。紫杉醇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患者均行紫杉醇化疗(每周给30mg/m^2),加3DCRT同步治疗。放射治疗剂量为70~74Gy。结果:37例患者全部完成治疗计划。紫杉醇化疗增敏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11.8%,部分缓解(PR)占70.6%,无变化和进展(NC PD)占17.6%,有效率(CR PR)为82.4%。单独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肺原发灶完全缓解(CR)占5%,部分缓解(PR)占60%,无变化和进展(NC PD)占35%,有效率(CR PR)为65%。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单独三维适形放疗治疗组患者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2~3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和2~3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8.8%(10/17)和40%(8/20),23.5%(4/17)和15%(3/20),41.2%(7/17)和10%(2/20)。中位随访期为24个月(5~31个月)。结论:紫杉醇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较好,毒性也有所增加,但能为绝大多数患者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近期疗效。方法32例初治元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放射治疗。第一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段用耳前野放疗DT14Gy,第三段用3DCRT DT 20-25Gy。总照射剂量DT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设野上界保持与主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50Gy,淋巴结阳性照射DT66—70Gy。结果局部肿瘤消退率(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93.75%,1年生存率100%。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口腔黏膜及口干反应。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其中观察组行调强放疗,对照组行三维适形放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口干及口腔黏膜反应。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反应多为Ⅰ、Ⅱ级,少数为Ⅲ级反应,口干反应多为Ⅰ、Ⅱ级,未出现Ⅳ级反应;对照组的口腔黏膜反应多为Ⅱ、Ⅲ级,口干反应也同样多为Ⅱ、Ⅲ级。观察组的黏膜反应、口干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均可获得满意疗效,但调强放疗较三维适形放疗口腔毒副反应轻,更为安全,且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疗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恶性肿瘤肝转移瘤患者,对肝转移病灶实施调强适形放疗治疗,剂量95%计划靶区40~60Gy,采用常规分割,2Gy/次,1次/d,5次/周,疗程4~6周。治疗后评定疗效及早期放射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同组织病理类型及大小肿瘤的疗效。结果患者均随访至放疗后6个月,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3个月,43个病灶中完全缓解8个,部分缓解21个,稳定11个,进展3个,总有效率67.4%;鳞癌组总有效率高于腺癌组(P<0.05),肿瘤直径≤2cm组高于肿瘤直径>2cm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68.8%;治疗期间Ⅲ级以上早期放射反应发生率9.4%。结论调强适形放疗是治疗肝转移瘤的有效手段,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宫颈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高能直线加速器实施全程三维调强适形放疗,2Gy/次,5次/周,总剂量50Gy。在放疗前后进行精心的病情观察及护理。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小,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对宫颈癌患者行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能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腮腺癌术后常规放疗(C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调强放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适形性和靶区剂量情况,以及各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情况,探讨I M RT用于腮腺癌术后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腮腺癌术后患者,放疗前行CT扫描并勾画靶区。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上分别对每例患者行二维电子线+X线混合照射(X+E)、3DCRT、IMRT设计计划,分析腮腺癌术后患者分别运用三种放疗方法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患者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指数,靶区剂量、靶区覆盖情况及各个危及器官的受照射剂量,评价腮腺癌术后IMRT较3DCRT的剂量学优势。结果在靶区覆盖方面,3DCRT的V95%和适形指数(CI)(96.5%和0.76)明显优于二维照射(77.7%和0.49)(P均<0.05),但劣于IMRT(99.1%和0.84)(P均<0.05)。结论IMRT技术无论从靶区覆盖还是对正常器官保护方面均优于CRT及3DC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后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3DCRT)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6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均分成后程大分割3DCRT组(A组)和常规分割3DCRT组(B组)。A组先接受常规分割放疗(2Gy/次,5次/周)40Gy,然后接受后程大分割放疗(4Gy/次,3次/周)至56Gy或60Gy;B组均接受常规分割放疗至60~66Gy。1两组均在放疗第一天接受1个疗程NP方案化疗,放疗结束后接受3个疗程NP方案化疗,NP方案为长春瑞滨25mg/m^2第1,8天,顺铂30mg/m^2连用3天。结果:后程大分割放疗组、常规分割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47%、20%(P〈0.01),部分缓解率无差异;1—3年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12个月;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后程大分割三维适形放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尤于常规分割放疗,且毒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