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官(即眼、耳、鼻、唇、舌)与五脏(即心、肝、脾、肺、肾)是息息相关的,五官的感觉直接反映着五脏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人进入老年期后,五官和五脏之间的关系就更加明显了。也就是说,老年人的五脏病变会间接地表现在五官的感受上。下面,笔者就为老年人介绍5种与五脏病变有关的五官不适,并附5款与之相对应的食疗方。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基于五脏系统的两步法健康状态测量方法并据此设计了自评问卷。两步法包括了五脏系统健康满意度的自评及中医师的辨证。条目由反映健康状态的35个中医症状组成,分属心系、肝系、脾系、肺系、肾系五脏,问卷采用自评方法,分别计算五脏系统的健康满意度。对于健康满意度低于界限值者,再由中医医师进行健康状态的辨证,确定辨证诊断,为进一步健康干预的基础。对35个问题的应答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应答率均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的5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立夏之日。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表示告别春天,夏季开始了。中医认为,人和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四季消长变化和人体的五脏功能活动相互关联对应。立夏之后,人们的生理状态也相应发生一定的改变。顺四时是养生的首要原则。中医理论认为,夏季气候炎热,五行属火,与人体五脏中的心相对应,也就是说夏季心阳最旺盛,有利于人体心脏的生理活  相似文献   

4.
从“五脏相关”理论角度看,失眠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五脏功能失调是导致失眠发生的主要病机。五脏俞是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通过膀胱经的联络作用,与五脏经气相通,为五脏之气转输流注于全身的枢纽,与五脏之功能紧密相关,调五脏之背俞穴可调整五脏所秉权之功能而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内守、气血调和之目的。从五脏相关论就五脏俞治疗失眠的理论、临床及机理研究作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认为,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透露出人体健康的蛛丝马迹。因此,只要善于每天早晨在照镜子时好好观察脸上一些变化,再综合自觉症状等,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让你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自然界中的一切变化都直接影响人体并使人体发生与之相应的变化。《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故人体内的五脏必然受到天地间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1五脏与四时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体五脏和自然界的四时阴阳相通应,其中心与夏季相通应,《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心者,……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与夏季相通,是因为心为阳脏而主阳气。天人相应,自然界在夏季以火热为主,在人体则与“阳中之太阳”的心相应。从五运看,火为二运;从六气看,少阴君火为二之气,相当于每年的暮春初夏,气候…  相似文献   

7.
脸色变化能反映健康状况 中医认为,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透露出人体健康的蛛丝马迹。因此,只要善于每天早晨在照镜子时好好观察脸上一些变化,再综合自觉症状等,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让你及时就医。  相似文献   

8.
《大家健康》2014,(1):5-5
《黄帝内经》提出,呼、笑、歌、哭、呻为五声,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仔细倾听五声,便能大概了解五脏的情况,可以说五声是脏器健康的窗口。发怒爱喊肝火旺。肝,在志为怒,在声为呼。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脾气,还大呼小叫,可能是肝出了问题,一般是肝火太盛,可以适当吃些有助干清火的寒凉食物,菊花茶、荠莱、丝瓜都有利于疏肝解毒。  相似文献   

9.
<正>中医学认为,人体五脏对应自然界四季: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四季养脾胃。夏天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脏腑为"心"。火气通于心、火性为阳。所以,夏季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情不宁,心跳加快,加重心的负担,诱发疾病。因此,夏季养生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  相似文献   

10.
"四时五脏阴阳"理论内涵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时五脏阴阳"是程士德教授提出的关于藏象研究的命题,它把人体以五脏为主体的五大功能活动系统与自然界的四时阴阳变化统一起来,体现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人与自然也恰好构成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1].程士德教授指导下的课题组对"四时五脏阴阳"的藏象研究已近20年,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学者撰文<关于"四时五脏阴阳"问题的讨论>,认为"四时五脏阴阳"命题无理论意义[2],笔者认为该学者立论当为"四时五行阴阳",与程士德教授"四时五脏阴阳"命题不同.本文就"四时五脏阴阳"一词的由来、时脏相应以及程士德教授"四时五脏阴阳"命题的内涵进行阐释,并就相关问题与有关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11.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成以软之,用成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笔者试以五脏体系中的心脏系统为例,就心苦欲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素问·藏气法时论》"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等条文,揭示了传统中医药理论中的利用药物气味之偏救补人体五脏阴阳气血之偏的治疗大法。后代医家缘此以为经,创制出了生脉散,清营汤等千古名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使用。在食疗养生方面,药食物的性味理论也是指导人们健康饮食的重要法则。笔者试以五脏体系中的心脏系统为例,就心苦欲理论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认为,五官与身体的五脏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透露出人体健康的蛛丝马迹。因此,只要善于每天早晨在照镜子时好好观察脸上的一些变化,再综合自觉症状等,五脏六腑的健康状况就能大致掌握,可以让你及时加以调整或就医。脸色:气血是否顺畅  相似文献   

14.
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且在整体活动中各司其职、相互制约、互相依存、相互为用。就五脏关系而言,可用五行的生克制化加以认识;五脏与六腑的关系,通过经脉的络属而构成阴阳表里关系;六腑之间,则在饮食物的消化,以及糟粕的清除过程中虚实更替,相互传化;奇恒之府虽然功同五脏,有“藏精气而不泻”,但却隶属于五脏。  相似文献   

15.
Mika  加林仙人 《健康之友》2010,(7):184-189
谁说热是夏季惟一的语言?只要5分钟,你就能马上享受清凉。最简单的夏日健康饮,随手就能调配好!这个夏季,你要有自己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五脏应时是《内经》中认识脏腑病理生理的一个重要学术观点。五脏应时的核心是指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能自发主动地调整自身以适应外界季节时辰变化,并与外界时辰季节变化具有同步的相应变化规律。其内容包括肝应春、心应夏、脾应长夏、肺应秋、。肾应冬等,其中心应夏是五脏应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六节藏象论篇》记载:“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明确指出心气与夏季相通应。《素问·脏气法时论篇》提到“病在心,愈在长夏,  相似文献   

17.
《气交变大论》主要是研究人之变化。这种变化是受五运变化的影响,并与五运变化相应一致,因此可以用五运变化的规律来研究人体五脏变化的规律。五运有盛衰,五脏亦有盛衰,五运有胜复,五脏亦有胜复,五运之盛衰有各种自然现象可以考察,五脏之盛衰亦有种种症状可作判断。通过这一章的研究对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以及五脏生理异常出现的证候,就能够较全面的掌握,奠定了五脏病理的基础。要正确理解运用本章的内容,本人认为首先要注意纠正三个极容易产生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合理健康的膳食对人体的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选择饮食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结合《金匮要略》从五脏病变的差异、体质的差异和病因的差异3个方面论述,指出应根据个人的五脏虚实情况,个人体质的特点和导致疾病的原因,选择合理的饮食,调节身体健康和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人们的食欲也在悄然减退。在炎热的夏季,人的肠胃功能变得非常脆弱,饮食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疾病。炎热夏季里如何调节饮食结构。如何吃出健康,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痤疮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早在汉代《黄帝内经》就提出该病的论述。"有诸内,必行诸于外"说明了痤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从五脏论治痤疮疗效确切,但从五部诊断痤疮较少见,笔者试从五脏论治痤疮,由颜面五部明辨脏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