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手术后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三种引流的效果。方法:通过对128例乳腺癌病人术后三种引流的效果及皮瓣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引流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高于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加压包扎组。结论: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加压包扎可降低乳腺癌病人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术后三种负压引流效果对比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3种负压引流的效果。方法 通过测定自制负压瓶的负压来阐明其引流的可靠性,对103例次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的效果及皮瓣下积液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自制负压引流瓶在室温下的负压达83.33kPa,吸入200ml液体后的负压为74.12kPa;经Chi-Square Test检验,单纯负压瓶引流与负压引流袋+加压包扎及负压瓶+加压包扎二组间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自制负压引流瓶是可靠、方便、适合推广到各级医院的理想的引流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讨降低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的方法,笔者采用改进手术术式加皮瓣与胸壁固定加Y型管负压引流的新方法治疗乳腺癌,并与乳腺癌传统根治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示,新方法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率由原来的23.4%下降至8.0%,效果显著。提示对乳腺癌手术术中、术后采取改进手术术式加皮瓣与胸壁固定加Y型管负压引流的新方法,可明显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双管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根治术后较常出现的并发症,影响了病人的术后恢复过程及治疗.我院58例采用双管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负压引流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两种方法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以及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病例,术后采用腋窝及胸壁放置双管负压引流并加用多头胸带加压包扎(简称“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n=112)和仅腋窝及胸壁单纯放置双管负压引流(简称“单纯负压引流组”,n=84)2种不同方式预防术后皮下积液发生,通过对比其术后并发症、术后3d引流量、患者舒适度等相关因素,综合评估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本组196例乳腺癌根治手术患者均为女性。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单纯负压引流组和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的胸壁拔管中位时间(7.00d比7.00d,P=O.053)、腋窝拔管中位时间(15.00d比16.00d,P=-O.080)、术后3d中位引流量(368mL比365mL,P=O.080)及皮下积液发生率(19.1%(16/84)比17.8%(20/112),P=O.922]和皮瓣坏死发生率[2.4%(2/84)比5.4%(6/112),P-O.4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满意率明显高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组[76.2%(16/84)比22.3%(25/112),P〈0.001]。2组患者均未影响术后放化疗。结论与负压引流联合胸带加压包扎相比,单纯负压引流在没有增加乳腺癌根治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患者术后舒适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我科在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5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低负压瓶Y型管引流效果非常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根治术后 ,由于游离创面较大 ,创腔渗血渗液较多 ,虽然术后创面予以加压包扎 ,行烟卷式引流或多孔乳胶管配合一次性负压引流罐负压吸引 ,但皮下积液仍时有发生 ,导致皮片漂起 ,甚至皮片坏死 ,延长病程。我院自 1999年 9月至 2 0 0 2年 2月 ,在 7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采用自制负压引流瓶代替一次性负压引流罐引流创面 ,方便实用 ,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  用 2 5 0mL盐水瓶 ,去掉铝盖 ,于橡皮塞上分别插入 2枚 16 #消毒针头 ,抽净盐水。取 1根长度适中 ,直径 0 8cm消毒乳胶管 ,一端连接创腔引流管 ,另一端套至 1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空高负压引流瓶与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引流效果。方法将92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分为2组,各46例。I组应用真空高负压引流,II组应用双管负压引流。比较2种方法的引流效果。结果两组术后72 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及平均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空高负压引流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效果明显优于双管负压引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正>乳癌是女性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皮瓣坏死是乳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切口的一期愈合,影响术后及时化疗、放疗。国外文献报道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为10%~60%。1997年以来我们对200例乳腺癌手术皮瓣处理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单纯双腔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使皮瓣坏死发生率降为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 探讨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积液的新方法。 方法 将 2 5 2例病人随机分成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 ,对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组和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率分别为 48.1%、4.7%,皮瓣坏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40 .4%和 12 .2 %,P <0 .0 5 ,差异显著。 结论 双管负压引流能明显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 ,较加压包扎有更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克秀 《护理学杂志》2007,22(18):26-2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引流方法.方法 将79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引流组30例,将皮下积液排出后继续保留负压引流管引流;半管引流组22例,采用橡胶管半管引流条1根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硅胶管引流组27例,采用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将置入体内的导管再剪2~3个侧孔,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观察三组愈合时间和皮辩坏死率.结果 硅胶管引流组平均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率显著优于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P<0.01,P<0.0125),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0.0125).结论 硅胶管引流比较彻底,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皮辩坏死率.  相似文献   

12.
皮瓣坏死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皮瓣加压包扎为乳腺癌术后常规治疗方法 ,但皮瓣坏死率高。我院对乳腺癌术后病人进行延期胸带压迫加6 5 4 2湿敷预防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 ,取得良好的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5例乳腺癌根治术 ,35~ 6 5岁 ,平均年龄 48岁。所有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 ,其中导管癌35例 ,乳头状癌 8例 ,湿疹样癌 2例。1 2 方法  45例分对照组 (30例 )和改良组 (15例 )。两组手术操作过程 :腋窝淋巴清扫 ,结扎扩张淋巴管 ,严密止血。腋下及肋弓处各放置橡皮管负压引流。对照组术后即行胸带厚纱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持续中心负压吸引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3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20例,采用双管接中心负压吸引器联合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对照组110例,术后采用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引流。比较2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结果实验组皮下积液、皮瓣坏死例数及留置引流管时间均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中心负压吸引2~3 d后再联合一次性引流器,能明显降低皮下积液和皮瓣坏死的发生率,缩短置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和辅助治疗及时进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在常规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需运用负压引流将术腔内的渗液引流到体外以促进创面愈合.手术室所用的负压引流管的口径较粗,不适合在体表小切口手术中使用.鉴此,我科自制一次性负压引流装置,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用于体表小手术切口负压引流,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根治术预防皮缘坏死及积液40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手术中及术后避免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方法。方法对40例乳腺癌根治手术,采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蒸馏水混合液,组织剪游离皮瓣并止血,同侧腋窝注射溶脂液,溶脂后结扎腋窝淋巴管,清除腋窝淋巴结;应用较细的硅胶管螺旋式剪侧孔,置于术野边缘一圈,距皮缘3 cm处缝皮瓣至胸壁,采取小负压持续吸引,免除胸带及皮外加压包扎。结果40例乳腺癌根治术,仅1例行皮瓣转移患者有少许皮瓣坏死外,其余均为一期愈合。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彻底止血、保护皮缘血供、术后有效引流、避免皮肤过度加压是预防了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双管负压引流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笔者近2年来对47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双管负压引流,并与以前4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加压包扎单管引流的患者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示:双管负压引流组术后前3d引流量大于单管组(P<0.05),4~6d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双管负压引流组皮下积液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管组(P<0.05);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低于单管组(P<0.05)。提示: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双管负压引流更充分,其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外耳再造中,负压引流技术在减少术区血肿形成、塑形再造耳方面有重要作用。如果不能保障负压引流装置提供有效的负压,很容易导致手术的失败。因此,在外耳再造术中选择合适的负压引流装置是非常必要的。我科于2011年2月至今选用一次性负压引流球来代替简易负压引流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2例初次接受单侧THA的患者,根据关节腔内是否置负压引流管分为引流组和非引流组,各26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红细胞比积、血清蛋白的下降值、术后输血例数及血肿、持续渗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引流组红细胞比积和血清蛋白下降值及输血例数比非引流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术后血肿、切口持续渗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比非引流组稍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次实施THA的患者,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的临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引流方法。方法将79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引流组30例,将皮下积液排出后继续保留负压引流管引流;半管引流组22例,采用橡胶管半管引流条1根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硅胶管引流组27例,采用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将置入体内的导管再剪2~3个侧孔,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观察三组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率。结果硅胶管引流组平均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率显著优于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P〈0.01,P〈0.0125),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0.0125)。结论硅胶管引流比较彻底,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皮瓣坏死率。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术后常见并发症.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们采用双管低负压持续引流,不加压包扎的方法处理乳腺癌根治术创面98例,皮下积液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