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成迎晖 《内科》2011,6(6):558-559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10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A组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n=48);B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n=26);C组单用缬沙坦治疗(n=27)。观察三组患者降压效果,及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A组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75%;B组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57.69%;C组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66.67%。三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169,P=0.002);B组与C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4,P=0.500)。三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无明显变化。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降压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55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为A组,57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为B组,均给予培哚普利治疗,2、4、6周末测血压,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结果6周后A组显效率47.2%,总有效率79.3%,B组显效率50.9%,总有效率7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6周末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脂及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9.1%,B组7.2%。结论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降压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Betaloc ZOK,简称倍他洛克缓释片)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倍他洛克缓释片47.5~95 mg/d 8周。治疗前后测量坐位血压,监测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13.70±17.70)mm Hg和(11.03±9.85)mm Hg(P均<0.001),26/30例患者血压<140/90 mm Hg,降压达标率为86.7%。心率、肝功能和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肌酐显著下降[(0.92±0.2)mg/dlvs.(0.79±0.20)mg/dl,P<0.001]。结论倍他洛克缓释片能有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仲昭宽  郭延符 《山东医药》2006,46(34):56-56
40例2型糖尿病(T2DM)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4周,降压总有效率87.5%,心电图总有效率58.3%;患者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不良反应轻微。认为厄贝沙坦对T2DM有较好降压疗效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拉唑嗪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WHO标准选2005~2006年住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进行为期四周的治疗,治疗前后查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结果二者联用降压效果明显,肾功、血脂、血糖、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特拉唑嗪与卡托普利联合应用降压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国产比索洛尔对7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1个月的疗效观察,发现绝大多病人口服比索洛尔5mg/d,可使其收缩压及舒张压显著下降,且心率的下降程度与血压的下降程度相符。该药在降压治疗中对血脂代谢有轻度影响,可使血清甘油三酯有上升趋势,而对其它肝肾功能及血糖、电解质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拜心同(硝苯地平控释片)合贝那普利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老年2、3级高血压患者126例,高血压病史(5.6~8.2)年,所有患者服用拜心同合贝那普利,6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每天测血压,同时观察心率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均查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并做出相应记录及处理。结果在接受治疗的126例患者中,107例(84.92%)服用拜心同合贝那普利,19例(15.08%)合并使用利尿剂。治疗6周后,126例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随访时,显效94例,有效2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6.03%。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用药前后血常规、尿常规、电解质、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拜心同合贝那普利可增加降压作用并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逆转左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长期应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每天1次,12个月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分别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生化检查,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另取30例非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UCG即有左室肌厚及舒张功能改变;治疗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替米沙坦和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替米沙坦组40 mg/d,缬沙坦组80 mg/d,早餐后顿服,疗程均8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心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ECG及不良反应等检测.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降低血压(P<0.01),替米沙坦组总有效率为94.67%,缬沙坦组总有效率为89.33%,二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安全可靠,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雷米普利与血管紧张素受体亚型1拮抗剂(AT1RA)缬沙坦的单用及合用对原发性高血压(E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4例轻中度的EH患者,随机分成3组,雷米普利组(35例)予雷米普利5mg/d,缬沙坦组(35例)予缬沙坦160mg/d,合用组(34例)予雷米普利2.5mg加缬沙坦80mg/d,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偶测血压、动态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雷米普利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3.9/15.8mmHg,T/P比值:SBP0.82、DBP0.81;缬沙坦组总有效率77.1%,降压幅度24.3/15.1mmHg,T/P比值:SBP0.83、DBP0.80;合用组总有效率79.4%,降压幅度24.4/15.2mmHg,T/P比值:SBP0.83、DBP0.80,各项指标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3组药物均可降低血压负荷,其降低值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用药组治疗前后血常规、生化、血脂、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总不良反应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雷米普利与缬沙坦合用可有效、安全地降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