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防城口岸1210名出国人员监测体检结果的分析情况.检出HBsAg阳性93例,占7.68%,高血压28例,占2.31%.提示了今后国境口岸疾病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珠海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口岸艾滋病流行现状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珠海口岸1992~2005年出入境人员艾滋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口岸共对308 453名出入境人员艾滋病血清学检测,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44例,总检出率0.014%.其中2005年检出率最高,为0.052%.在HIV感染者中,青壮年感染数较多,占93.18%,劳务人员占43.18%,外籍人员占40.91%;中国籍(包括澳门)占59.09%.结论 在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HIV感染呈上升趋势下,有必要加大珠海口岸HIV监测与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为改进出境尸体/棺柩、骸骨的卫生检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整理2003—2009年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的尸体/棺柩、骸骨、骨灰的数据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3—2009年,经首都机场口岸出境尸体/棺柩、骸骨、骨灰共815例,其中尸体/棺柩785例(占96.32%)、骨灰27例(占3.31%)、骸骨3例(占0.37%)。死者以男性为主(占80.61%),年龄多集中41~60岁年龄段(占52.88%);主要死亡原因为猝死(占32.64%)、脏器功能衰竭(占22.94%)和意外死亡(占13.62%),男女死因顺位有显著性差异;少数死于肝炎、肺炎等传染病。〔结论〕针对主要致死病因,应加强对高发病率年龄段外籍人员的健康咨询和宣传,对其进行旅行安全、生活安全和行为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1991-1998年10月霍尔果斯口岸入出境26具尸体况调查.26名死者中,中国籍人员18例,独联体人员8例;交通事故及意外伤害13例(占50%),心脑血管疾病5例(占19%),自杀和酗酒2例,其他6例.提出应加强国际旅行保健咨询工作,提高旅行者自我调节、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等保健知识水平,减少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深圳口岸2009年流感监测结果,了解口岸这一特定人群流感流行特征。方法选择监测期内由深圳罗湖口岸、福田口岸、深圳湾口岸3个传染病监测口岸工作部采集入境有流感样症状的发热旅客鼻咽拭子样本,提取病毒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结果共采集鼻咽拭子样本2 166份,其中497例阳性,总阳性率为22.95%。甲型H1N1流感阳性264例(占53.12%),季节性甲型流感阳性220例(占44.27%),季节性乙型流感阳性13例(占2.62%)。男性样本1590份,阳性339例(阳性率21.32%);女性样本576份,阳性158例(阳性率27.43%)。10~19岁年龄组甲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为21.91%。2009年7、8月流感阳性率最高,阳性率分别为46.70%,41.44%;其次为2009年1、2月,阳性率分别为19.61%、21.70%。结论深圳口岸存在甲型H1N1、季节性甲型和乙型3种流感流行,以甲型H1N1和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为优势流行毒株;青少年易于感染甲型流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广州卫生检疫局从1986年6月开始对广州口岸部分入出境人员开展艾滋病血清学检测,迄今为止已检测105897份血清标本,检出10例 HIV—1抗体阳性者(其中1例艾滋病病人)。检测17批进口血制品检出8批进口丙种球蛋白 HIV—1抗体阳性.占47.06%。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湖北口岸出入境及相关人员中HIV感染者的传播特点,制定预防控制措施,对艾滋病高危人群的干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和蛋白印迹试验(WB)方法对1988~2004年在湖北口岸传染病监测体检中发现HIV感染者.对HIV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HIV感染者22例,其中外籍6例、中国大陆10例、中国香港4例、中国台湾2例,感染呈境外输入为主,且以不洁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HIV感染者中以20~39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占感染者的77.27%,性别以男性为主,16例,占72.73%,明显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口岸高危人群的艾滋病监测力度,早期发现HIV感染者并给予干预和管理,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是控制HIV传播、蔓延和扩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珠海口岸24850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珠海口岸2000年1-12月24850名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结果分析,共检出传染病及病原携带者共3010例,检出率为12.11%.在珠海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以劳务人员最多,为14914人,占总人数的60.02%;劳务人员传染病检出率14.36%,高于其它各类人员传染病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887.39,P<0.05),HBsAg阳性检出率高于其它传染病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817.37,P<0.05).检出肝功能异常312例、梅毒试验阳性58例、HIV抗体阳性3例、肺结核病1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北海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感染情况的分析,掌握本口岸梅毒流行的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与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对1998~2002年北海口岸10439名出入境人员进行梅毒血清学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共检出梅毒感染者59例,年平均感染率为565.3/10万,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30~59岁年龄段27例,占男性感染者的84.37%;女性20~39岁年龄段24例,占女性感染者的88.89%.职业分布男性以船员、个体商人多发,占男性感染者的68.75%;女性以服务行业、无业人员多发,占女性感染者的77.78%.传播途径以性接触为主(79.7%以上),性乱者绝大多数无安全保护措施.隐性感染占83.1%.[结论]梅毒的感染率与年龄和职业密切相关,性乱是导致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加强出入境人员的监测是控制梅毒等性传播疾病传播的重要环节.在监测的同时,应强化社会综合治理,普及性病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及时诊治无症状感染者,以更有效地控制性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0.
南宁口岸丙型肝炎病毒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南宁口岸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口岸丙型肝炎的传播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南宁口岸出入境体检人群中开展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对检出的阳性标本再用ELISA或金标快速方法复检。收集2004年3 ̄12月抗-HCV检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5366人,其中外籍720人,中国籍4646人。共检出抗-HCV阳性31例,总阳性率为0.58%;男性25人,占阳性者总数的80.65%;女性6人,占阳性者总数的19.35%。男女性别比为4.2:1。外籍人员抗-HCV阳性10例,检出率为1.39%(10/720);中国籍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为0.45%(21/4646)。抗-HCV阳性者中合并其它病原体感染共5例,占阳性总人数的16.13%(5/31),其中合并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例;梅毒阳性1例;HIV抗体阳性3例。〔结论〕(1)在国境口岸地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出率低于我国人群一般水平;外籍人员阳性率高于中国籍人员阳性率。(2)应加强和完善口岸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对外籍人员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湖南口岸艾滋病感染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为加强重点人群的防制提供信息.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做初筛检测,阳性者用明胶颗粒凝集法(PA)、蛋白印迹法(WB)做确认. 结果 湖南口岸38 172名出入境人员中共检出22例HV抗体阳性者,检出率为0.58‰.在阳性者中20~50岁占90.90%;男性阳性者显著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一带一路”重点口岸蚊虫专项监测,了解西南口岸蚊虫种群构成及变化,为口岸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18年、2019年夏季于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和磨憨3个口岸,采用灯诱法、吸蚊器法采集成蚊,形态鉴定后,记录蚊种和数量。结果2018年、2019年3个口岸共捕获成蚊90156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7属31种:按蚊属11种共9645只,占10.70%;库蚊属10种共71312只,占79.10%;伊蚊属6种共4597只,占5.10%;阿蚊属1种共1852只,占2.05%;曼蚊属1种2658只,占2.95%;轲蚊属1种2只,占0.002%;巨蚊属1种90只,占0.10%。3个口岸的蚊种为:东兴16种、瑞丽13种、磨憨23种。2018年共捕获成蚊7属28种,2019年共捕获成蚊6属19种,但黑点库蚊(磨憨1只)、埃及伊蚊(瑞丽1只)、多斑按蚊(磨憨30只)只在2019年监测到。三带喙库蚊在东兴口岸占78.29%(17300只),瑞丽口岸占94.24%(36310只),磨憨口岸占52.43%(15481只)。结论应将蚊虫专项监测与本底监测相结合,防止乙脑、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1992-1999年云南各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出入境人员、边境居民、口岸从业人员中检出的179例HIV感染者进行了分析讨论.全省共有8个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出HIV感染者,每年均有阳性报告,所检出HIV感染者中,年龄最小者为15岁,最大者为67岁.其中15~50岁占总数的98.8%,除有10例人妖外,男性75人,女性94人,以缅甸藉居多,占总数的62.6%,边民及边境娱乐场所女服务员分别占总数的45.2%及38.0%.作者对云南国境口岸HIV预防控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 1999~ 2 0 0 3年成都口岸出入境的尸体 /棺柩 /骸骨 /骨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表明 :入境尸体骨灰占总数的 11 8% ,主要死亡原因为意外死亡 (占 6 2 5 % ) ;出境尸体 /骨灰占总数的 88 2 % ,主要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 (占 38 3% ) ;意外死亡 (占 2 8 3% )和呼吸系统疾病 (2 3 3% ) ,其中死因与高山反应有关的占出境尸体 /骨灰的 33 3%。因此 ,随着四川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尤其是九寨沟、黄龙景区地处高原地区 ,成都口岸须加强对旅行者的健康咨询、预防保健和旅行安全教育宣传 ,特别是高原旅行健康咨询和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15.
湛江口岸出入境船舶携带媒介生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湛江口岸出入境船舶携带媒介生物情况.[方法]收集2002年8月2003年7月间在湛江口岸对出入境船舶实施检疫查验和卫生监督时发现媒介生物的记录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55艘次的出入境船舶中有290艘次(占38.4%)带有媒介生物.有啮齿动物的34艘(4.5%),其中黄胸鼠25艘,(占73.5%);褐家鼠6艘,(占17.6%);小家鼠8艘,(占23.5%).有苍蝇的190艘(25.2%),其中家蝇189艘(占99.5%);金蝇3艘(占1.6%);麻蝇5艘(占2.6%);茹长肛野蝇1艘(占0.5%).有蜚蠊的171艘(22.6%),其中德国小蠊171艘(占100%);美洲大蠊5艘(占2.9%).[结论]出入境船舶中携带苍蝇、蜚蠊、啮齿动物等媒介生物情况较为普遍.做好媒介生物风险预警报告是口岸媒介生物防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活动性肺结核X线征象分析,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X线诊断率.方法 对福州口岸1997年7月-2001年5月确诊为活动性肺结核的43例患者胸片进行X线征象分析.结果 43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2岁,平均36岁.其中血型播散型3例,占6.98%,浸润型34例,占79.07%;慢性纤维空洞型6例,占13.95%.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分析,了解梅毒在出入境人员中的感染情况,掌握其流行特点,为传染病监测和积极作好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宁波口岸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实验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进行初筛,对阳性结果进行复检并测定滴度;用梅毒螺旋体抗体血凝试验(TPHA)进行确认。〔结果〕21183名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梅毒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梅毒抗体阳性81例,阳性率0.38%,其中男性42例,女性39例,男女之间梅毒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02,P>0.05)。梅毒感染者主要分布在20 ̄49岁年龄段,占感染总人数的86.42%,梅毒感染者的人群分布表明劳务人员所占比例最高,占感染总人数的55.56%,其次为港澳台胞人员,占感染总人数的16.05%。〔结论〕切实加强出入境人员和口岸从业人员的传染病监测是控制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卫生检疫执法和卫生保健的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文对云南昆明口岸1996~2000年39例入境国际旅行者死亡原因分析,提出对国际旅行者、涉外宾馆、旅行社、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单位,应做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服务,从而提高国际旅行自我保健、医疗救助意识和能力,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39例国际旅行者死亡原因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回顾性调查.结果 死因顺位显示,死于心脏病16人(占41.02%)、脑出血4人(占10.25%)、交通事故4人(占10.25%)、癌症3人(占7.69%)、泌尿系统疾病3人(占7.69%)、呼吸循环衰竭2人(占5.12%)、感染性腹泻(埃希菌属)1人、急性肺炎肺水肿1人、糖尿病肾衰、呼衰1人、失足摔死1人,自缢1人,溺水1人、饥饿低血糖人1人,(各占2.56%).提示做好国际旅行者、涉外宾馆、旅行社、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的卫生保健、卫生安全教育、医疗救助工作,在旅行医学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州白云机场口岸从业人员梅毒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为口岸从业人员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TRUST)试验做初筛,阳性血清采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TPPA)试验确认。所得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2007—2008年14345名口岸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检出梅毒感染者39例,检出率为0.27%。其中男性12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为4:9。年龄分布以30~39岁为主,占感染总人数的48.72%;职业分布以服务行业最多为25人,占感染总人数的64.10%;感染途径以婚外性接触感染为主,占感染者总数的92.31%。结论在控制和预防梅毒的过程中,更应加强宣传教育,使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正确对待和及时治疗。同时要不断提高监测水平,控制和切断梅毒在口岸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91年1月至1997年7月在防城口岸就诊的798例国际海员病例中的162例伤害病例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伤害病例占全部就诊病例的20.30%,平均伤害发生率122.46/10万,其中伤害死亡5例,平均伤害死亡率为3.78/10万元.伤害死亡占入出境海员死亡病例的71.43%,占总伤害病例的3.09%.162个伤害病例全部为男性.伤害状况分为7种,构成比居顺位前5种为:软组织损伤(50.00%)、单纯骨折(14.81%)、开放性骨折(11.11%)、眼外伤(9.26%)和中毒(6.97%);伤害类型共12种,其构成比居顺位前5种是:硬物击(挤压)伤(31.48%)、跌落(跌倒)(24.07%)、碰伤(13.58%)、眼异物致伤(8.03%)和利器刺割伤(6.97%);年龄分布集中在31-40岁年龄组及上下二个年龄组;工种分布以甲板部船员构成最高,占53.09%、其次为轮机部船员40.74%.作者认为国际海员职业安全系数相对较低,应加强安全教育和防范措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并强化伤害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