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6765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选取病例的年份分为3组,入选的所有病例均在住院期间使用过抗菌药物。录入所有入选病例的信息至Office Excel表格中,反复核对。以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作为判断院内感染的标准,调查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对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率及院内感染率的关系。结果6765例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5953例(87.99%);发生医院感染176例(2.60%),连续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与该年医院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P﹤0.05)。合理用药率是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指征,即治疗用药、预防用药和无指征用药,3者的比例占所有用药病例数的百分比,3年合理用药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使用率逐渐降低,院内感染率也随之降低。统计3年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按照频率由高到低前10位分别是: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头孢噻肟、哌拉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克肟、头孢硫脒、头孢哌酮、氧氟沙星。其中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其次为口服、雾化吸入,少部分采用局部给药。结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临床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可以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和合理性,为规范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查阅2012年1月—2017年12月644例行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是否合并特殊情况(包括:年龄>65岁、糖尿病、多发肿瘤、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肠吻合术)分为未合并其他情况组和合并其他情况组,对比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和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肝内感染情况。结果644例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患者感染率2.33%,其中未合并其他情况组476例,感染率1.05%,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为1.25%,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感染率1.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转移性肝癌(尤其接受过胃肠或胆道吻合手术的肝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感染率5.56%,未合并其他情况组预防性应用抗感染药物患者术后感染率1.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多发肿瘤患者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后感染率8.33%,未合并其他情况未预防用抗感染药物患者术后感染率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脏肿瘤射频消融术不需要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预防肝内感染;对于存在转移性肝癌(尤其是接受过胃肠或胆道吻合手术的肝癌)、多发肿瘤患者应术前给予抗菌药物预防肝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江拥军  江陆军 《安徽医药》2010,14(9):1080-1081
目的了解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为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随机抽取312例(360只眼)患者病例,对其作出合理性评价。结果随机抽取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病例500例,对其中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12例(360只眼)调查,发现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抗菌药物感染率显著升高,术前0.5-2 h用药与术中、术后用药感染率差异大(P〈0.05),抗菌药物用药4 d以上感染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基层较常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郑军 《中国药业》2013,22(10):85-87
目的分析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调查人员采用床边调查与患者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填写调查表,对调查日2012年6月8日0:00至24:00全院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当日全院住院病员623人,实查615人,实查率为98.72%;其中53例次发生院内感染,例次感染率8.62%;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居前的科室分别是ICU、血液科、肾内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6.18%,其中治疗使用134例(47.18%),预防使用122例(42.96%);治疗+预防28例(9.86%)。结论对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能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的干预措施,有利于预防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3~10月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病例112份,统计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 112份手术病例抗药物应用预防性应用率达100%用药时间2~13d,平均用药时间5.3d。抗菌药物带入手术室使用8例患者,使用率为7.14%,82.86患者均为术后开始预防用药,100%患者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单一给药的57例,占50.98%,联合给药55例,占49.11%。结论我院围术期预防感染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不合理用药情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合理性.方法 结合相关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 外科患者感染率1 23%,例次感染率1 75%.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 71%,预防性用药占22 89%,治疗性用药占72 11%,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结论 抗菌药物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视和加强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加强义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用药的合理性,保证抗菌药物治疗的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骨科手术病历726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6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术前用药不宜过早,术后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三联及以上用药可致感染率增高.结论 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过度联合用药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出院的骨科手术病历726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切口类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感染发生情况、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6例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抗菌药物术前用药不宜过早,术后用药时间不宜过长;三联及以上用药可致感染率增高。结论我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预防用药时间过长,过度联合用药等问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才能有效控制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施颖辉  陈燕燕 《海峡药学》2013,25(5):301-303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促进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化发展。方法于2012年10月23日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院的所有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了201例患者,发现医院感染0例,感染率为0,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1.9%。结论抗菌药物滥用与医院感染正相关,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可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横断面情况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调查方式,填写个案调查表,对全院所有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日当天的医院感染情况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597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现患率为3.0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中呼吸道感染居首位,占44.4%,其次为手术切口感染,占38.8%。抗菌药物使用率65%,单一用药82%,二联用药18%。病原菌送检率51%。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干预,有利于控制和预防医院感染、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精神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6月我院1048例出院患者病历,对患者基本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048例出院患者中,感染率为4.01%,主要为呼吸系统感染(59.51%);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为13.16%,使用强度为3.57DDD,使用频度较高的抗菌药物依次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5.51%;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为61.59%。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及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共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 ,对2013年12月6日0时~24时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当日住院患者320人,调查率100%发生医院感染9例(2.81%)。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率为46.47%,上呼吸道次之,感染率为40%,日抗菌药物使用212例,使用率为66%,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为26%。结论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可全面真实地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检测方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按照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标准和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调查我院637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354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未使用抗菌药物,均未发生手术切口感染。在应用抗菌药物的28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35%。结论: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既能有效预防手术切口的感染,又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HIV感染患者在Ⅰ类切口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其用药合理性.方法 选取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2012年1月—2015年8月接受Ⅰ类切口手术的218份感染HIV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18份病例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38例,其中以第1代头孢菌素为主;用药时间基本(98.55%)在术前30 min,手术时间超过3 h术中均追加一剂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小于48 h的占77.58%;术后6例切口部位感染,10例并发肺部感染.CD4+值与术后感染率呈反比,同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75%.结论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选药不合理,给药时机不恰当,用药时间偏长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11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调查分析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根据手术切口类型的不同分析调查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①11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均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00.00%);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多,65例(57.39%);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次之,39例(33.91%);硝咪唑类抗菌药物11例(8.7%).②II类切口手术98例,感染5例(5.10%);III类切口手术17例,感染2例(11.76%);在感染率上,III类切口手术明显高于II类切口手术(P<0.05).③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d的感染发生率明显要比≤2d、3~7d之间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用药时间、感染发生率上,1种及2种抗菌药物联合组与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阑尾炎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能够降低感染率,但需合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科学联用抗菌药物,进一步提高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随机抽取病例对其作出合理性评价。结果随机抽取我院外科病历660份,其中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79例,发现联合使用4种及5种以上抗菌药物感染率显著升高,术前0.5~1h给药与术中、术后给药感染率差异大(P〈0.05),抗菌药物用药5d以上感染发生率高。结论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类切口围术期感染情况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为一类切口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6月一类切口围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的355例患者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另抽取我院同期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363例类似病例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一类切口围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为0.56%,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为0.83%,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类切口围术期不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在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72例,根据手术切口的不同,对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药物使用时机与给药时间、药物使用率及使用频次及药物使用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72例病例围手术期均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Ⅰ类切口主要是单一用药,占81.07%,Ⅱ类切口主要是二联用药,占60.82%;Ⅲ类切口二联用药占34.72%,三联用药占55.56%;初次使用时间主要在术前0.5~2h进行,术后绝大多数病例均进行抗生素介入治疗,同时药物使用剂量基本合理。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药物联合应用问题较突出,且用药频率较高且给药时间偏长。  相似文献   

19.
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评价骨科Ⅰ类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四川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07年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发生感染时间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904例,感染14例,感染率为1.5%。抗菌药物应用率达100%,其中单一用药728例,占80.5%;二联用药176例,占19.5%。结论:该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用法、用量、术前品种选择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亟待干预。  相似文献   

20.
邵云  任艳丽  付强  张海礁  郭华 《中国药事》2017,31(1):101-106
目的:了解医院剖宫产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我院2014年7月-2014年9月1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及术后患者体温、炎症指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0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是头孢西丁、五水头孢唑林、头孢唑林、奥硝唑,抗菌药物平均给药时间为2.27天,联合用药率为10%,术后感染率3.64%。结论:我院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趋于合理,术后感染率低,但少数病例仍存在药物选择、用药天数、联合用药等方面的欠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