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钬激光(HoYAG)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经尿道腔内钬激光切除浅表性膀胱肿瘤加术后吡柔比星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8次.治疗浅表性膀胱癌53例,其中单发肿瘤42例,多发肿瘤11例.病理分级移行细胞癌G1~G2,分期T1~T2.结果 手术一次性成功,时间10~35 min.术中无闭孔神经反射,无膀胱穿孔、大出血.术后灌注吡柔比星后无不良反应,2例分别于6和10个月后复发,复发率3.8%,再次予钬激光处理治愈.结论 钬激光加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率较低,是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于手术后1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连用10个月,总疗程12个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4±4.3)个月。肿瘤复发15例,复发率为16.8%。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在预防浅表性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对 3 0例浅表性膀胱肿瘤 (Ta期 )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的患者采用吡柔比星 40mg进行膀胱内灌注。 结果  2 6例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 ,2例复发 ,复发率为 7.7%。 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尿痛及膀胱区疼痛 ,肉眼血尿 14例。全身反应少见 ,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及胸闷、心慌。结论 吡柔比星是一种新型的膀胱内化疗灌注药物。初步疗效表明其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33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2周THP30mg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0个月,随访期间内行膀胱镜检查。结果30例可评价疗效,无肿瘤复发28例,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发生不良反应者12例(40.0%),均为不同程度膀胱刺激症状。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132例膀胱内灌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手术后2周内开始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每次30mg,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定期膀胱镜检查进行随访.结果:132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2±5.74个月.肿瘤复发22例,总复发率16.7%.其中复发性肿瘤的复发率明显高于初发肿瘤(P=0.003),而不同肿瘤分期、分级及单发与多发肿瘤患者间的复发率未见明显差异.不良反应主要为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异常.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明确,疗效满意,患者耐受性好,是较为理想的膀胱灌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26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定期行膀胱内灌注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吡柔比星组(A组)63例,采用吡柔比星行膀胱内灌注,丝裂霉素组(B组)63例,采用丝裂霉素行膀胱内灌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随访1年时,A组的复发率为3.2%,B组的复发率为11.1%;随访2年时,A组复发率为6.4%,B组的复发率为19.1%。两组间肿瘤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丝裂霉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丝裂霉素(mitomycin,MMC)三种不同药物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复发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将162例晋东地区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膀胱灌注的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采用THP方案(76例),Ⅱ组采用HCTP方案(62例),Ⅲ组采用MMC方案(24例)。分别于术后1~2周开始规律膀胱灌注。比较三组复发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Ⅰ组复发率为13.5%,Ⅱ组复发率14.8%,Ⅲ组复发率19.6%。Ⅰ、Ⅱ组与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HP、HCTP膀胱灌注对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防止复发疗效满意,副作用轻,耐受性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分别接受羟基喜树碱(HCPT)、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价比较HCPT及THP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9例TRUBT的膀胱癌患者,其中41例采用HCPT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48例进行THP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HCPT组缓解率为73.13%(30/41),复发率为36.67%(1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8%(20/41),THP组缓解率为89.58%(43/48),复发率为16.28%(7/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18/48),两组治疗前后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RU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且THP膀胱灌注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膀胱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分别接受羟基喜树碱(HCPT)、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的预后,评价比较HCPT及THP预防浸润性膀胱癌术后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10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89例TRUBT的膀胱癌患者,其中41例采用HCPT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48例进行THP膀胱内灌注联合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对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HCPT组缓解率为73.13%(30/41),复发率为36.67%(11/3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8%(20/41),THP组缓解率为89.58%(43/48),复发率为16.28%(7/4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58%(18/48),两组治疗前后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TRUBT术后膀胱灌注化疗联合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术后复发率低,且THP膀胱灌注效果优于HCP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阿霉素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对38例浅表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或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应用表阿霉素一次性膀胱腔内灌注,定期膀胱镜检查和随访。[结果]38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4例于术后3~8个月复发,复发率11%,无药物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表阿霉素早期单次膀胱腔内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小,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28例与单纯绿激光组22例。对两组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对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与单存绿激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激光联合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THP)联合白细胞介素Ⅱ(IL-2)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7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或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用THP 30 mg IL-2 100 000 U/40 ml做膀胱内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随访结果与以往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病例进行比较和讨论.结果随访10~24个月,7例复发,无瘤率为81.1%(30/37).THP IL-2组与MMC组(40 mg)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HP联合IL-2用于临床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给药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膀胱癌术后吡柔比星(THP)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其中A组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30 mg/次,1次/周,共治疗8次。B组也行膀胱灌注吡柔比星治疗,且前8周治疗与A组相同,之后改为每月灌注1次,30 mg/次,连用10个月,总周期12个月。C组行膀胱灌注卡介苗(BCG)治疗,80 mg/次,1次/周,以后逐渐减少治疗次数,总周期12个月。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3组患者均随访2年,其中A、B、C 3组患者1年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0.0%(3/30)、6.7%(2/30)和6.7%(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P>0.05)。3组患者2年后的复发率分别为16.7%(5/30)、13.3%(4/30)和9.0%(3/30),其中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3/30)、20.0%(6/30)和36.7%(11/30),A、B两组的不良反应少于C组(χ2=11.8,P<0.05)。结论:THP用于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短期与长期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且长期疗效与BCG疗效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但不良反应较少,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用药。  相似文献   

14.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吡柔比星(THP)进行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8例初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定期进行THP膀胱内灌注治疗,随访18—48个月。结果:全组无肿瘤复发率为85.3%,复发率为14.7%,29例于膀胱灌注期间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其中4例因为不能耐受,暂停灌注,其余患者均完成治疗。所有患者未见明显的全身性药物反应。结论:THP膀胱内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满意,病人耐受性好,无全身性给药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法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对68例经膀胱镜及病理活检确诊的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膀胱黏膜电切电灼术加术后药物(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结果 68例均随访6~24个月,41例临床治愈,23例好转,2例复发经再次电切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后治愈,多次复发1例。结论联合治疗法是治疗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尿道绿激光联合盐酸吡柔比星(THP)术前膀胱灌注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5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28例与单纯绿激光组22例。对两组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一次手术成功。绿激光联合术前THP膀胱灌注组对病变检出率、术后复发率与单存绿激光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绿激光联合术前膀胱灌注盐酸吡柔比星(THP)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变检出减少、漏诊漏治,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吡柔比星联合聚维酮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Yu ZX  Weng ZL  Chen W  Zhang FY  Zhou XS  Li CD 《癌症》2003,22(4):421-423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术后易复发,且可恶性进展,影响预后,如何预防其复发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本研究探讨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联合聚维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1999年10月-2002年5月,选择34例浅表膀胱癌术后患者,将20mg THP溶解于10ml生理盐水和20ml PVP中,然后经导尿管注入膀胱并保留1小时,结果:所有患者随访5-26个月,平均随访17.2个月,2例复发,复发率5.8%,4例血尿,膀胱刺激症6例(17.6%),结论:THP联合PVP膀胱灌注预防浅表膀胱癌复发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腔内手术治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Wang WM  Ye M  Chen JH  Zhang L  Kong L  Zhu YJ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92-294
目的 评价浅表性膀胱肿瘤腔内手术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腔内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396例,其中180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16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汽化术(TVBT),对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肿瘤复发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TYBT组在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方面明显优于TURBT组,且TVBT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两组在手术时间、肿瘤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TVBT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和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