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结果:动力髋螺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均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力髋螺钉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差异不大,两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Harris评分中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而言,动力髋螺钉方法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失血量且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陈兵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03-3504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各45例,分别给予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比较2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PFNA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显著(P<0.01);DHS 组优良率为80.00%,明显高于 PFNA 组的9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效果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周期短、手术愈合快、预后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60例的资料,其中研究组30例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并采用Sadowski标准评价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疗效比较,研究组优良率为90%,对照组优良率为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优良,切口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手术,观察组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良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为76%,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及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0月应用微创 PFNA 内固定治疗65例及 DHS 治疗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资料,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术后6月及12月 Harris 评分。结果:125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PFNA 组手术时间39.0(34.5~45.5)mi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DHS 组手术时间59.0(49.0~71.8)。PFNA 组术中可见的出血40.0(40.0~50)ml;DHS 组术中可见的出血370.0(330.0~777.5)ml。结论: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PFNA 组 Harris 评分优良率高,近期临床疗效优良率明显优于 DHS,患者近期生活质量较 DHS 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探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1997年9月~2007年2月收治的3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的病人,髓内固定组:Gamma钉内固定71例,短重建钉固定48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和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PFNA)固定78例。髓外固定组:动力髋螺钉(DHS)固定139例和动力髁螺钉固定(DCS)24例。结果本组360例中,11例术后5个月内死亡。其余349例获得5-3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两种术式与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相关,与术后主要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功能评分无明显相关。结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但髓内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后不稳定的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郏县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无脱落病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71.05%、92.1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95%、7.89%。观察组患者髋关节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促使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分析采用动力髋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经我院诊断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髋螺钉组和髓内钉组,各27例。其中髋螺钉组给与动力髋螺钉固定治疗,髓内钉组采用PFNA固定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统计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并比较。结果髓内钉组治疗情况明显优于髋螺钉组;髓内钉组优良率为96.30%,髋螺钉组优良率为77.77%,髓内钉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髋螺钉组,P均<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DHS,PFNA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时间短,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显著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具有临床疗效高,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降低并发症等特点,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7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9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动力髋螺钉固定,观察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87.18%,对照组髋关节恢复优良率为66.67%。观察组恢复优良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骨折部位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股骨颈缩短、髋内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对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进行内固定,可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铮  周冰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9):1077-107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研究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术中和术后情况,临床疗效,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髋关节活动度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随访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减少了手术中的风险,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2例,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36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PF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少于DHS组,手术时间也短于DHS组,且PFNA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0.05)。PFN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DHS组(P〈0.05)。结论与DHS内固定术相比,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问骨折更具优势,疗效满意,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康亦锋 《四川医学》2010,31(3):305-30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月收治的63例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动力髋部螺钉(DHS)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观察组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3%,略低于对照组的16.1%。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近期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ingh分类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影响。方法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根据Singh分类法分为I-V5组,比较各组术中、术后各指标及Harris评分。结果各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功能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各组Harris评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2、4、12、24周Harri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同组各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时段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Singh分类Ⅲ度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5.
黄俊  纪方  章浩 《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1224-1226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方法。方法我科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59例)、Gamma钉(Gamma钉组,46例)和PFNA(PFNA组,53例)治疗并随访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58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各组间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DHS(动力髋螺钉)组低。动力髋螺钉(DHS)组、Gamma钉组和PFNA组优良率分别为86.44%、84.78%和90.57%,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与DHs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Gamma钉组与PFNA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DHS、Gamma钉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疗效方面无明显差异。PFNA内固定平均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PFNA对骨折端的血循环影响和骨质破坏较小,固定更为牢靠,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复位后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方案,并探讨Harris评分观察术后髋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手术后随访6~12个月,均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愈合时间4~7个月,平均5.5±1.8个月;Harris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2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为85.71%。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好,符合生物学固定要求,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对患者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鑫  陈明  徐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8):33-34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42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38例)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PFN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优于DHS组(P〈0.05)。PFN组术后疗效明显优于DHS组(Х^2=5.39,P〈0.05)。PFN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Х^2=3.90,P〈0.05)。结论PFN及DHS均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前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快、术后疗效更佳,并发症少,特别适合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问骨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在股骨髁间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份~2012年11月份间于我院骨科治疗的151例股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和对照组74例(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62.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2%,2组数据经统计处理,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是股骨髁部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应用PFN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8例成功随访3—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切出2例。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有效率达93.75%。结论: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势,通过提高手术技术可避免其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首选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与人工关节置换3种方法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9月~2014年3月,分别选择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与人工关节置换组各30例,分别接受DHS、PFNA、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下地承重所需时间、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结果:髓外固定组、髓内固定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人工关节置换组,但下地承重所需时间比置换组较长,3组住院时间、Harris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种方法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均较满意,但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更适合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