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身医学是当前国内外引人注目的新兴医学学科。与医学心理学、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精神医学等学科存在着广泛的交叉关系。它们在认识人格、情绪、行为、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影响方面互为补充、融为一体,但各有侧重,自成体系。心身医学的重点是研究心身疾病,指心理因素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2.
浅谈社会心理因素引起心身疾病的原因途径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心身疾病的概念最初的或狭义的心身疾病概念,是指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或由心理因素作为明显致病因子而引起的,以器官组织的器质性病理变化为基础的躯体疾病。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新的医学模式强调了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有学者认为人类所有疾病的病因、发病、症状、治疗及康复中都有心理因素的作用,广义的心身疾病几乎涉及了临床各科各系统的疾病。二、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分析由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心理应激是指在理想、愿望、需要受到挫折或主客观不相适应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是产生心身疾病的原因,心理紧张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医学与医学心理学都是在新的医学模式指导下蓬勃发展起来的相关学科。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健康、疾病的心理因素,寻找和实施维持健康、防治疾病的心理措施。社会医学则主要是研究健康、疾病的社会因素,寻找和实施维护健康、防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行为科学。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是心理学和医学科学的结合产生的一门交叉科学 ,也是心理学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产物。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影响人们社会行为甚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的心理上的因素。心理因素常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 ,社会因素的变动常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和身体 ,两者是密切联系的 ,因此 ,也常称为社会心理因素。医学在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时 ,不能不涉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影响。在医疗过程中 ,也必须对生理、心理、社…  相似文献   

5.
黄康黎  胡艳 《现代保健》2011,(5):125-126
随着社会与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台的操作以及配合医生完成手术,而是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重视患者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使患者在安全环境中接受手术治疗,运用心理护理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使患者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缩短手术时间,为术后疾病康复打下良好基础更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6.
自从H·塞里提出紧张刺激(stress)的的学说以来,行为医学在社会心理因素致病机制方面开展丁许多研究工作。但由于许多条件的限制,这类研究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总的看来,行为医学的病理机制研究结果有一个重要的特点:这就是似乎各种内、外在社会心理因素致病都少不了要涉及整个中枢神经系统(CNS),特别是大脑皮层,以及内分泌系统。因而可知,行为医学的病  相似文献   

7.
随着整体护理观的确立,医学护理已由单纯对"生物"的人进行护理,转变为对"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的人提供全身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整体护理模式是完整的科学的医学观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它全面地估量了影响健康与疾病的多种因素,把社会心理因素纳入了自己的范围[1].  相似文献   

8.
情感障碍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疾病。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躯体疾病患者的精神医学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病症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亦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精神卫生是人类整体健康的中心环节,全世界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列为第五位,在中国抑郁症是产生疾病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综合性医院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症状,进行临床评估及选择性5-羟  相似文献   

9.
1、概述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及生活方式对身心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医学模式的转变使护理工作也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信息时代的到来把医院智能化提上了日程,它要求病房楼内既有语音通讯又有数据处理和图像传输等功能。医院通讯和护理信息管理系统作为医院智能化的重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生应重视病人的心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1977年,美国的恩格尔教授提出了新的医学模式,将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使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开始改变,现代医学也越来越重视疾病中的心理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易造成消极的情绪状态,可使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失调,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发生心身疾病,还可加速疾病的恶化.  相似文献   

11.
大量的科学资料证明,不仅是病菌、病毒和各种有害的理化因素能够造成疾病,而且有害的心理与直接影响到心理活动的社会因素也可以损害人体健康而致病,良好的心理与社会因素则可以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两种不同影响,人们通常称之为“双向效应”。这种医学心理双向效应说,为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推动卫生保健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对影响健康因素的研究扩展到社会心理因素,诸如焦虑、紧张、忧郁以及吸烟、酗酒、纵欲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许多疾病的影响研究。自从WHO提出“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  相似文献   

13.
魏引皊 《职业与健康》2011,27(9):1078-1079
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医学和心理学相互作用的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领域日益受到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1]。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又是精神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所以,对住院期间的精神病人做好心理护理,从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灾难医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灾难医学作为一般医学理论与灾难救援实践需要和环境特点紧密结合的体系,是医学科学的一个综合性分支,是灾难学与医学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学科。灾难医学可表述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即在应对灾难时,要综合考虑:1、社会因素是前提条件,而政府作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的国家机构在灾害医疗救援方面往往起着中枢的作用。2、心理因素是重要方面,灾难的发生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不仅发生在灾难发生时,而且也会有远期效应。3、生物学因素是基础保障,它构建灾难疾病模型。鉴于灾难对于人类的巨大威胁,探讨灾难医学的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应对重大灾难事件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跃发展,人们对人体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致病因素不仅重视生物因素及物理化学因素的研究,同时也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研究。我院于1982年4月17日正式设立医学心理咨询门诊。其目的是帮助正常人、病人及其家属,解除家庭、工作、学习、生活引起的不良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古老的祖国医学,还是近代医学都十分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上的重要意义,当今推行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把心理因素作为重要的一环来看待,而糖尿病正是一个典型的“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对疾病发生及转归的影响也愈来愈明显,当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肺结核患者抑郁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患者的精神卫生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结核病患者占全球结核病患者的1/4,其中80%的结核病患者分布在农村。  相似文献   

19.
预防医学 (Preventivemedicine)是以多门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群。预防医学的定义一般认为是 :它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 ,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 ,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疾病的发生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 ,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 ,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着重研究诸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社会及心理因素。研究人类面临的人口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等关系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本质问题。“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  相似文献   

20.
现代护理学已从生物学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重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恶性肿瘤受病人心理、社会和情感的稳定性影响很大,特别需要护士的关怀和理解。癌症不仅是个人的病,也影响其家庭成员,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秩序。所以护士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深切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通过交流和疏导,变患者的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使之成为向癌症斗争的动力,是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