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裂是指肛管周围全层裂开并形成慢性感染溃疡,一般好发于肛门中线前后方,是中医痔科常见病之一,中医称为“钩肠痔”。《外科大成》云:“钩肠痔,肛门内外有痔,揩缝破烂,便如羊粪,粪后出血秽臭大痛者”。由此可见大便干燥、出血、疼痛为本病之三大特征,笔者对本证采用辨病与辩证相结合治疗,略具心得,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肛管皮肤受暴力冲击致全层裂开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溃疡面上暴露的神经末梢长期刺激括约肌造成痉挛性收缩而引起肛门便后剧痛、伴有滴血。肛裂创面多发生在6、12点(膀胱截石位),此处括约肌生理性薄弱容易损伤。肛裂的病因较多,但以大便干燥排便努挣撕裂肛管形成裂口为多。症状:主要是便后肛门持续性疼痛数分钟到数小时或几天,故病人恐惧大便,把排  相似文献   

3.
肛门术后,由于手术创口对肛门直肠及其周围组织的牵拉,可致术后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大、小便困难。笔者自拟益气养阴汤应用于肛门术后出现两便困难者,获得满意疗效,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8例均为术后4d内大便欲解不能或少量多次而不畅,伴小便不利,或大便未...  相似文献   

4.
肛窍,指肛门部位,又称后阴。古称“谷道”,为大便排泄的通道。后阴与前阴合称为“二阴”,都为肾之窍。因肠道糟粕的排泄,也要依靠肾脏气化的推动。若肾气充足,大便排泄畅利;若肾阴亏损,常见大便秘结;肾阳虚衰,可见久泻或滑泄不止等。中医学认为,经常大便秘结不畅,会导致浊气上扰而产生头昏脑胀,甚至出现咽痛牙疼;还会导致积滞内停而食少腹胀,以及肛门郁血产生痔疮、肛裂等。  相似文献   

5.
我院收治肠管易激综合征合并肛裂、痔术后患者5例,其中肛裂2例,血栓性外痔3例。均为某医院行肛门侧方(3点位)横切断栉膜带及内括约肌治疗后。5例均以腹泻次数加重,切口不愈合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并同时复查大便常规,确诊为手术期间合并IBS。体检见肛门收缩无力,肛周见残便。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诊断:排除目前常规概念的消化系统急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单纯性持续性或发作性大便黏腻感、不成型.排便不畅,便尤定时,但排便次数正常或稍多;腹胀,便后仍感小腹壅塞不爽,但无里急后重、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等症状;直肠镜检查、大便常规、细菌培养、血液常规亦无明显异常;无内外痔、肛瘘、肛裂等病。伴发症状:饮食乏味,  相似文献   

7.
肛门裂是肛门直肠疾病中较为顽固和多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于各年龄段。祖国医学认为肛裂是由于阴虚津乏,或热结肠燥,而致大便秘结,排便努挣而致肛门皮肤裂伤,久溃不愈而成。目前认为肛裂的病因是由于感染及损伤而致,其临床表现主要为疼痛、便秘、便血为主,病人往往痛苦难言。我们在手术治疗50例肛裂患者中,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的50岁。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便后剧烈疼痛,便血,便秘者。1术前治疗我们针对50例肛裂患者的临床表现,术前以清肠饮(自拟)方剂:甘草6g、木香10g、大黄6g、槐花109、地榆1…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肛裂     
刘××,男,53岁,广州市××中学教师。患者有外痔史,肛裂已十几年。平素大便秘结,肛门有点疼痛,间有少量出血。从1972年起大便经常有血,肛门区便时剧痛,便后缓解,随后又剧痛,持续七、八小时。精神倦怠,食欲不振。于1972年10月到某医院留医,经肛镜检查:肛管后部有陈旧性梭形溃疡,有外痔。化验检查:排除癌肿、梅毒、结核等,确诊为陈旧性肛裂。除服西药,外用药物外,并作中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十人九痔",意思是患肛门病的人有很多。但很多人因羞于启齿或症状较轻而未就医,就医者仅占患者人数的60%左右。鉴于此,笔者浅谈一下常见肛门病的自我诊治。1.肛裂:是因长期大便干结造成肛管机械性裂开所致,表现为排便前或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科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与蛋油纱条相结合,治疗肛裂57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76例中,男性101例,女性475例,年龄15~20岁11例,21~30岁296例,31~40岁212例,40岁以上57例。病程:发病最短1个月,最长6年,肛裂分型,其中单纯性肛裂93例,溃疡性肛裂397例,陈旧性肛裂86例。诊断依据:以典型的便后剧疼、出血、便秘,惧怕大便。指诊及肛门镜检查不能插入者,肛门前后6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临床治疗肛裂的方法很多,多数以手术为主。我们采用审因论治、内外兼治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疗效,简述如下。1 治病求本,抓住病因肛裂多由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排便努挣,肛门皮肤破裂,反复感染而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肛门围绕,折纹破裂,便结者,火燥也。”扼要阐述了肛裂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外伤、感染及肛门内括约肌痉挛等均是造成肛裂的原因,即干硬的粪便或异物,引起肛管皮肤损伤及炎症刺激,进而又促使肛门括约肌痉挛,肛管张力增强,增加易损伤的机会,周而复始,急性肛裂可发展为慢性肛裂。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肛裂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一种常见而又顽固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大便干结造成肛管机械性裂开所致。其表现为排便前或后的肛门局部痉挛性剧痛,大便表面带鲜血或便后滴血。轻轻分开肛门多在肛管后正中线发现裂口。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是防治肛裂的最有效的办法。其中饮食是关键的一环,应多吃粗粮、豆类、蔬菜、水果等含有纤维素的食品。维生素能增加肠道蠕动,具有通便、排除肠道有害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功能,对习惯性便秘者更为适宜。早起床,吃好早餐,能加强起床后的直立反射和胃、结肠反射,促进排便。早上起床后喝一杯凉开水,也有利于…  相似文献   

13.
我院收治肠管易激综合征合并肛裂、痔术后患者5例,其中肛裂2例,血栓性外痔3例。均为某医院行肛门侧方(3点位)横切断栉膜带及内括约肌治疗后。5例均以腹泻次数加重,切口不愈合来我院就诊。经询问病史,并同时复查大便常规,确诊为手术期间合并IBS。体检见肛门收缩无力,肛周见残便。采用镇静、止泻、抗过敏药物治疗,并用中药黄芪汤加减:炙黄芪40g,火麻仁15g,陈皮10g,防风10g,白术10g,郁李仁15g,蜂蜜适量治疗。以期补气、润肠,经综合治疗,IBS好转后行内括约肌修补术。肠易激综合征合并肛裂、痔等疾病者,肛门内括约肌的静息…  相似文献   

14.
赵研敏  张颖 《中国针灸》2007,27(7):532-532
便秘特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的一种病症,可单独存在,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便秘可影响患儿的食欲,甚至因便时努争,引起肛裂、脱肛或诱发疝气。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治疗小儿实证便秘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56例患儿均为我科2004年4月—2006年  相似文献   

15.
正小儿肛裂是肛肠门诊中较为多见的疾病,表现为肛口疼痛、出血、便秘等症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特别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很多患儿喜欢荤食,从而造成大便秘结。大便秘结是引起肛裂最主要和最常见的病因。由于便秘,因而排便时常努挣,加大腹压,增强推动力,使干结坚硬的粪块强行通过肛门,这时积压扩张力明显大于肛门的约束力。同时,粪块的直径也明显大于肛门及其黏膜下肌的伸屈度,使肛门发生撕裂,而形成肛裂~[1]。2010年2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7岁,住院号06-114.于2006年6月23日因肛门部包块便时脱出不纳,便时出血3年加重半月,由门诊以"混合痔"收治入院.症见大便时肛门部包块脱出肛外,不能自行回纳,用手还复也不能完全还纳肛内,便时出血,肛门部疼痛,坠胀不适,大便每日1次,质地较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相似文献   

17.
肛门缩窄型肛裂是肛门常见的疾患,20~40岁的青壮年人多患。祖国医学认为此疾是血虚火燥、血热肠燥、大便秘结、暴力排便、肛门过度扩张,而造成肛门裂伤,形成溃疡创面。临床上常见有一个裂口,亦有多发性肛裂,其位置约80%以上在肛门后正中,亦有前后正中并发,肛门两侧较少.本  相似文献   

18.
肛裂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为大便时及排便后肌门剧痛,大便困难,大便表面带血或便后滴血,反复发作,多数患者有便秘史。传统治疗多采用局部裂口瘢痕组织切除、扩肛.局部封闭等疗法。1990--2005年,笔者采用内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肛裂35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方由当归、生地黄各15克,火麻仁、桃仁各12克,甘草3克组成。病案:贾××,女,45岁。大便秘结,解便时肛门灼痛,便后出现鲜血。1985年4月诊断为肛裂,拟用上方治疗痊愈,嘱咐患者养成定时解便的习惯。至今未发。  相似文献   

20.
肛裂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门部便后疼痛、便血、大便困难等 ,其中疼痛是肛裂的最主要症状之一。这种疼痛的特点是 ,开始排便时即感疼痛 ,排便后有一个短暂疼痛减轻的间隙期 ,接着又出现更加剧烈的持续疼痛 ,可长达数小时至 1天甚至直到下次排便 ,形成所谓的“肛裂疼痛周期”。对周期性疼痛 ,可采用以下几种调护方法。1 药物调治如果出现大便时剧烈疼痛 ,并呈刀割样刺痛 ,可在便前半小时服用止痛药物 ,当血浆中药物浓度达到最高峰时排便 ,可获得最佳止痛效果。同时伤口处也可外用消炎膏等消炎止痛、防腐生肌收口的药物以控制感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