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蔡克锋 《海南医学》2009,20(6):77-78
目的总结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转归、误诊原因与救治方法。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临床表现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11例,分析归纳其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危重,多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死亡率较高。结论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图异常和心肌损伤标记物升高与急性心肌梗死(AMI)非常相似,易被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酷似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方法 对12例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了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经过和发病特点。结果 酷似AMI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严重者伴多器官功能损害,少数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脏病。全部患者心肌酶均持续增高,不伴酶峰变化。ST段持续抬高,病理性Q波较少发生。结论 基层医院对此类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不足,易误诊为AMI,应注意与AMI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最严重的表现之一.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发生AMI时常伴发应激性血糖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糖升高会导致患者的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住的170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MI后即刻血糖升高者与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血糖对AMI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4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不仅病死率高,而且误诊率高,通过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探讨发病机制,以期对此类AMI的诊断和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王自力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S):160-161
急性心机梗死(AMI)是心血管事件中最严重的急性事件,死亡率高,预后差,即时给予正确诊治尤为重要。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64例AMI患者,有20例首诊误诊,其中院外误诊6例,误诊率达31%,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AMI的诊治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IMI)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科收治的78例AMI患者。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病情危重,症状不典型者易造成漏诊、误诊。结论:提高患者对AMI的认识,注意临床资料的分析,及时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等检查,密切动态观察,对AMI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已成为老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AMI的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预后亦良,现将老年人AMI4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鉴于循证医学理论,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指南中已明确指出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治疗地位。本研究通过对AMI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β-受体阻滞剂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情况,以进一步应用循证医学成果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机梗死(AMI)是心血管事件中最严重的急性事件,死亡率高,预后差,即时给予正确诊治尤为重要。2003年1月~2007年1月,我院收治64例AMI患者,有20例首诊误诊,其中院外误诊6例,误诊率达31%,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AMI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3例45岁以下青年AMI患者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与同期住院的61例老年AMI作对比研究。结果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男性多见,多数具有明显诱因,临床症状较重,血管病变简单,严重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结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基本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危险因素为吸烟、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3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3 6例糖尿病合并AMI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AMI无痛性心梗占 3 0 .5 5 % ,严重心律失常占 72 .2 2 % ,并发急性心力衰竭占 41.66% ,多部位梗死占 3 3 .3 3 % ,心源性休克占 41.66% ,肺部感染占 47.2 2 % ,病死率 3 8.89%。结论 :糖尿病合并AMI与心肌细胞、血管、神经病变有关。并发症多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2.
黄好翠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2):1475+148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2006年3月~201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9例AMI患者临床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好转出院65例,转入上级医院治疗4例。结论:AMI患者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加强生活护理可提高AMI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3.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有临床症状不典型、伴发疾病多、常有严重的并发症、易发生猝死等特点。本文分析68例60岁以上的AMI住院患者,以探讨老年AMI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特征,以探讨青年AMI发病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青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中,30例冠状动脉有病变,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结论青年人急性AMI多发病突然,症状典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单支病变比例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曹昕 《吉林医学》2010,31(11):1545-154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急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极高。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典型与不典型的AMI患者进行护理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针对AMI患者的症状观察与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方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尚珍  刘鹏 《中国病案》2011,12(8):60-6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98例AMI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T2DM+AMI)组和非2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NT2DM+AMI)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生化检查结果。结果 (1)T2DM+AMI组发病年龄较NT2DM+AMI明显提前,女性占患者总数百分比高于NT2DM+AMI;(2)T2DM+AMI组无痛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27.1%)、并发症多、预后差;(3)T2DM+AMI组患者高甘油三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明显高于NT2DM+AMI组。结论重视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警惕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不典型表现,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7.
吴冬梅 《当代医学》2011,17(24):86-8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疾病中的常见类型,随着我国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不同年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率也有逐年增加。对于典型的AMI的诊断并不难,但不典型的AMI发病却是多种多样,基层医院不具备冠脉造影等介入技术及各种条件的限制,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率明显增加,往往造成不良预后。笔者根据近五年临床不同年龄阶段患AMI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以腹痛为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以急性腹痛为临床表现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腹痛为首发的AMI患者中以ST段抬高型AMI居多(75%),非ST段抬高型AMI次之(25%)。心电图表现以下壁为主,下壁合并右室或正后壁次之。发作时可以有轻度的活动后气短、呼吸困难,体征上表现为血压增高、心率加快、心音低钝及肺底部湿哆音,均提示心源性疾病的可能。连续18导联心电图监测和心肌酶学快速检测有助于AMI的诊断。结论AMI引起腹痛多表现为症状和体征分离的特点,患者多有潜在的活动后气短、呼吸闲难。溶栓后腹痛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部位、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和死亡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血压对AMI的预后有极其重大的影响。结论:血压增高是AMI患者左室肥厚的重要因素,使AMI患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钾浓度的变化。方法:测定56例AMI患者(AMI组)及56例冠心病患者(CHD组)发病10小时内的血清钾离子浓度,同时检测血清钠、氯离子浓度及尿钾离子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MI患者与冠心病患者血钾浓度比较,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AMI患者尿钾排出明显增多。结论:应密切监测AMI患者的血钾浓度,及时纠正低血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