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采用培养法对血浆内毒素检测在艾滋病合并革兰阴性菌血症中的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艾滋病患者3 028例,采血行血需氧培养和内毒素检测,以培养出革兰阴性菌为标准,计算内毒素检测的诊断指标。结果在内毒素阳性组,25例培养出革兰阴性菌,387例未培养出革兰阴性菌,内毒素含量分别为(0.107±0.050)、(0.166±0.293)EU/mL(t=3.300,P=0.001);2 955例未培养出革兰阴性菌,73例培养出革兰阴性菌,内毒素含量分别为(0.044±0.116)、(0.056±0.048)EU/mL(t=1.712,P=0.090);以血培养出革兰阴性菌为标准,内毒素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34.25%、86.90%。结论血浆内毒素检测在艾滋病合并革兰阴性菌血症中不是一项理想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内毒素、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测定在肺部革兰阴性菌感染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确诊为肺部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患者抽取血液标本进行内毒素及CRP测定,并与正常健康组比较。结果肺部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内毒素水平及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重度感染组患者的内毒素高于轻度感染组患者,而CRP则无明显差异,感染组抗感染治疗前后两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内毒素、CRP联合检测可提高肺部革兰阴性菌感染诊断可靠性,对感染的严重程度做出较为客观地评估,指导临床及时合理地应用抗生素,防治延误病情或过度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液内毒素、血清降钙素原在尿路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755例中段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用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WBC)、细菌计数,同时进行尿液内毒素和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755份标本中,尿培养阳性标本256份。其中革兰阴性菌199例(77.7%),革兰阳性菌45例(17.6%),真菌12例(4.7%)。细菌性尿路感染其WBC、细菌计数、CRP、PCT值均明显高于真菌和培养阴性的患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CT灵敏度81.6%,特异度81.9%,阴性预测值89.6%。尿液内毒素在革兰阴性菌引起尿路感染中明显升高,而革兰阳性菌、真菌感染和培养阴性的标本中均变化不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1)。内毒素在革兰阴性菌引起的尿路感染中灵敏度91.4%,特异度93.7%,阴性预测值90.3%。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尿液内毒素、血清PCT对辅助诊断泌尿系统感染有很高的价值,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度,并有助于区分尿路感染致病菌的种类。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与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临床疑似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30例。以动态浊度法连续检测内毒素,以全自动培养仪及鉴定仪进行血培养及鉴定。结果:30例血标本11例有革兰阴性菌生长。26例内毒素测定阳性,2例死于感染性休克,死亡病例血培养结果1例阳性,1例阴性;但内毒素检测均呈进行性增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病情变化除细菌本身的作用以外还与内毒素血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细菌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而在临床表现上,由革兰阴性菌所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及脓毒血症目前仍是临床上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虽然人们使用了各类广谱、高效的抗生素,但是脓毒血症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尿液内毒素定量检测对泌尿系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对100份来自不同病区的尿液标本进行内毒素浓度检测,并同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检测。分析内毒素水平与泌尿系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关系。结果尿液细菌培养检出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18份,其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检出革兰阳性菌、真菌及培养阴性的尿液标本(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尿液内毒素检测结果与尿液细菌培养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前者对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5.4%。随着泌尿系统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好转,尿液内毒素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尿液内毒素定量检测对泌尿系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诊断及患者疗效评价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endotoxin,ET)是指存在于革兰阴性菌细胞璧外膜中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成分,由O特异多糖、核心多糖和类脂A 3部分组成.其中类脂A是生物活性中心,在导致脓毒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相似文献   

8.
内毒素与革兰阳性菌致病因子的协同效应与意义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关于革兰阳性菌致病因子与内毒素(LPS)的协同效应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所报道。但是确切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既往许多学者更关注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而对革兰阳性菌脓毒症少有问津。然而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近年来由革兰阳性菌引起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明显增多,目前已达脓毒症发病率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联合测定外周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的脓毒症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ICU血培养阳性的脓毒症患者152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血流感染组,分别观察患者入科后第1天的外周血PCT、CRP、内毒素和三者联合后的水平在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1)共收集血流感染病例152例,革兰阴性菌共93例(61.18%),以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3例(28.29%),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8.55%);真菌16例(10.53%).(2)对三组患者的炎症指标进行比较,革兰阴性菌组内毒素阳性60例(64.52%),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组均未检测到内毒素阳性值.革兰阴性菌PCT为7.760 (3.365,28.585) ng/mL,革兰阳性菌为0.705 (0.265,3.225) ng/mL,真菌为1.245 (0.543,1.998) ng/mL,三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RP在革兰阴性菌为(126.01±66.53) mg/L,革兰阳性菌(77.58±54.21) mg/L,真菌(140.14±71.21) mg/L,血流感染真菌组升高更为明显.(3)比较各细菌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诊断效应,区分革兰阳性菌组和真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0.791,PCT截点为0.92 ng/mL,CRP截点为68.00 mg/L,敏感性为50%,特异性为95.5%;区分革兰阴性菌组和真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LPS=0.947,PCT截点为2.16ng/mL,CRP截点为94.10 mg/L时,内毒素阳性为截点,敏感性为82.8%,特异性为100%;区分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的ROC曲线显示AUCPCT+CRP+LPS=90.2%,PCT截点为2.68 ng/mL,CRP截点为106.5 mg/L,内毒素阳性为截点,敏感性为74.2%,特异性为97.7%.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的血流感染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联合外周血PCT、CRP、内毒素检测,与单一炎症因子相比,可明显提高对不同病原菌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内毒素(endotoxin)是由革兰阴性菌所产生、存在于菌体内的一类毒素,是菌体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是革兰阴性细菌内毒素的重要成分,是最经典、最初确认的致病因子,是迄今为止研究最深入的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pattern molecular, PAPM).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浆中内毒素定量检测在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集医院疑似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112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静脉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浆内毒素定量检测和血培养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革兰阴性菌败血症患者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为(109.6±112.1)pg/mL,明显高于非败血症组的(6.5±5.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20pg/mL为临界值时,血浆内毒素含量检测阳性49例(43.7%),阴性63例(56.3%);血培养阳性24例(21.4%),阴性88例(78.6%)。血浆内毒素检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85.7%)和特异度(90.3%),阳性预测值(87.6%)和阴性预测值(92.3%)均较高;血培养的敏感度较低(46.2%),但特异度较高(92.4%),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和80.7%。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后敏感度提高至95.2%,特异度为88.9%。结论血浆内毒素定量测定具有快速、敏感的特点,对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塞米松对脓毒症大鼠肝脏Toll样受体4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发现,一族被称为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的跨膜蛋白作为受体分子参与了细菌致病过程,其家族成员TLR4可与革兰阴性菌内毒素(LPS)及部分厌氧菌毒素结合,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途径,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肠道中存在大量革兰氏阴性菌,在一些病理状态下可对机体造成损害。而肝脏是清除内毒素的重要器官也是首先遭到攻击的器官,本文通过大鼠盲肠结扎穿孔(CLP)制备脓毒症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确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内毒素浓度增高诊断革兰阴性菌肺炎的准确性。方法对ICU内21例疑似肺部感染患者进行了28次BALF定量细菌培养、半定量鲎溶解物(LAL)试验和革兰染色检查。结果BALF中内毒素浓度≥1:16诊断阴性菌肺炎的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88.9%。BALF中内毒素浓度增高与微生物学证实阴性菌肺炎之间呈良好诊断一致性(t=9,87,P<0.01)。BALF的革兰染色检出值与微生物学之间的一致性较差(t=1.19,P>0.05)。结论结果提示,BALF中内毒素浓度≥1:16快速诊断阴性菌肺炎的准确性明显优于革兰染色检查,该方法有助于早期抗菌药物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及内毒素对急诊脓毒性休克早期血流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06—2019-06期间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血流感染组64例(观察组),阴性组56例(对照组)。分析观察组的病原菌种类,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休克指数,血清白细胞计数(WBC)、PCT、内毒素的含量。同时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和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与血流感染的相关性,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评价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把观察组分为革兰阴性菌组(G-组)和革兰阳性菌组(G+组),比较PCT和内毒素对病原菌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常见,约占70%;两组患者的体温、休克指数及WBC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PCT及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显示PCT和内毒素对血流感染的预测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和内毒素预测血流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17.56 ng/ml、0.85 EU/ml(中度内毒素血症),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60%,88.90%)、(76.60%,91.70%);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毒素对革兰阴性菌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显著高于PCT,PCT对革兰阳性菌预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优于内毒素(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和内毒素水平均有利于鉴别早期急诊脓毒性休克患者是否存在血流感染,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另外,内毒素在预测革兰阴性菌感染方面要优于PCT,PCT在预测革兰阳性菌方面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休克治疗上的若干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尚印 《中国急救医学》1991,11(6):30-33,F003
随着青霉素类及广谱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革兰阳性菌株得到了有效控制,而革兰阴性菌感染所占的比例则有上升趋势。院内感染性休克87%是由革兰阴性菌通过释放内毒素而引起的。血中内毒素浓度与病死率成正比;且伴有呼吸道感染的  相似文献   

16.
1 脓毒症的分子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首先被宿主免疫系统所识别.尽管细菌种类极其庞大,但它们具有共同的或相似的结构特点.革兰阴性(G-)菌都具有脂多糖(LPS)结构,革兰阳性菌都具有肽聚糖(PGN)`脂磷酸(LAT).另外革兰阳性(G )菌和革兰阴性菌都具有未甲基化的DNA及脂蛋白.它们可刺激单核细胞表面的CD14等受体,经过TLRS将信号传入细胞内,启动相关基因的转录.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大约50%的脓毒症休克是由它引起的[1].目前研究认为,细菌因子在脓毒症的致病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SIRS和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是脓毒症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2].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在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血浆内毒素、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成年患者90例,入科后分为脓毒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采集年龄、性别、体质量、诊断等人口学及临床特征资料,用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在入科第1、3、7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内毒素、PCT、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研究终点为患者出科。结果第1天3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内毒素、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和死亡组内毒素(3、7d)、PCT(7d)、CRP(7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3d(OR=0.724,95%CI:0.586~0.895,P=0.003)和内毒素7d(OR=0.663,95%CI:0.505~0.871,P=0.003)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所致的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中,血浆内毒素、PCT水平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第3、7天内毒素水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内毒素血症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一个常见而复杂的难题.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成分,抗菌药物在杀菌的同时会诱导内毒素的产生,增加治病难度.中药制剂显示了很好的抗内毒素作用,中西医结合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
答: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的主要致病成分,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药物是在杀/抑菌的同时会诱导内毒素的产生,增加了疾病的治疗难度。因此临床在选用抗菌药物时应对药敏试验结果及其诱导内毒素释放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临床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菌)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1,2],由此产生的败血症和内毒血症(endotoxemia)是患者常见死亡原因之一。体液内毒素(endo-toxin,ET)检测可对G-菌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做出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拟对体液中毒素检测方法进展和临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1内毒素化学结构和生物学作用1.1内毒素化学结构内毒素(endotoxin)是在研究致热原(pyrogen)过程中提出的,随后Morgan等提取并阐明了痢疾志贺菌(S.dyaenteriae)内毒素的化学结构。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特殊组分一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