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结果 术后完全愈合61例,显效5例.随访66例,时间6~40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MVD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有效方式,神经内镜是理想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1对象与方法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8月-2011年12月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6例,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40—89岁,平均67岁:病程6个月~25年,平均5.72年。疼痛位于右侧26例,左侧30例。疼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随着病程延长而逐渐加重.且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3.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是脑神经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神经痛,其病因尚未明了。由于其剧烈的颜面部疼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从2003年8月至2008年8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随访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平均随访期7.38年,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手术效果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因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神经血管压迹与临床有效率有关,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最危险因素。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重视影响预后诸因素,选择治疗术式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运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27例MRTA阴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中,术中显微镜下可确认责任血管19例,神经内镜确认责任血管6例,全程探查三叉神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1年8月,应用内窥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腼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23例在显微镜下发现责任血管23根,运用内镜观察,发现2根遗漏责任血管;1例在内镜及显微镜下均未发现责任血管,为蛛网膜囊牵拉神经所致。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2例;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较术前缓解1例,术后并发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个月后完全消失。随访1~1.5年,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运用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以消除桥小脑角Ⅸ显微手术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24例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ITN患者中,术后22例(91.7%)疼痛完全消失;1例(4.2%)疼痛明显缓解;1例(4.2%)并发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个月后完全消失。本组无术后感染、脑出血、脑梗死、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ITN,可以消除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技术,在三叉神经显微镜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我科三叉神经痛手术患者共72人,其中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的患者38人,其余采用常规显微镜下MVD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术后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 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用时(165.26±22.62) min,与常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年后随访完全缓解36例(94.7%),疼痛减轻2例,优于常规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例(15.79%),于2周内缓解,无严重并发症,无患者死亡.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使用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解剖结构,全程观察三叉神经从REZ区至Meekel囊,有助于精确定位责任血管压迫点,并可了解置入Teflon棉后的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12.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获得完整随访资料的187例病人,用时序检验及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诸因素。结果近期疗效优者164例(87.7%),良者23例(12.3%)。平均随访期7.38年,随访期间33例有不同程度的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为82.4%,且复发大多在术后2年内,单因素分析表明动脉性压迫、神经存在血管压迹及减压方式与临床有效率有关,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静脉性压迫为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神经受压程度、压迫血管的类型及不同的手术方式为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年发病率约为4.7~8/10万,女性略多于男性[1]。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1年10月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5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MVD治疗的108例PTN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60岁58例(老年组),<60岁有50例(对照组)。结果 术后3 d,老年组有效率(98.3%)与对照组(98.0%)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0%,32/50)明显高于老年组(37.9%,22/58;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1%,14/58)与对照组(28.0%,14/50)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各有1例复发,均未见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对于药物难治性、药物不良反应重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老年PTN病人,应积极采用MVD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综合评价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近远期疗效及手术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患者临床资料。手术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术中分离血管神经后用Teflon补片分隔。结果术中发现24例有血管压迫,18例为小脑上动脉压迫,1例为基底动脉,3例为小脑前下动脉,1例为岩静脉压迫,1例为小脑上动脉和岩静脉压迫,另1例未发现血管压迫。结论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临床适应证广泛,对神经损伤小,临床疗效满意,但手术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报告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1例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动脉压迫神经根,将压迫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纤维蛋白海绵或聚四氟乙烯片维持分离状态,术后除1例疼痛减轻外,其余疼痛完全缓解,另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但在神经根远侧段发现有粘连,将粘连松解,使神经根游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去除病因的手术方式,对已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亦可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还认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顺应了当今微侵袭外科的趋势,将有望被更多地用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7.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附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1~20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麻醉清醒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者22例(91.67%),术后一周时完全缓解者1例(4.17%),出院后完全缓解者1例(4.17%),无需服用药物。住院时间5~16天,平均8.6天;随访1~2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可以消除单纯显微镜下手术的外科解剖视野盲区,有助于正确地判定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棉,能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中损伤,减少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附14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89年9月~2008年1月,我科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TN)1433例,其中男764例,女669例:年龄24~85岁,平均54.5岁;病程1~25年,平均5年。右侧765例,左侧661例,双侧7例。1支痛126例.Ⅱ支痛437例,Ⅲ支痛262例,Ⅰ、Ⅱ支痛141例。Ⅱ、Ⅲ痛支320例,Ⅰ、Ⅱ、Ⅲ支痛147例。其中642例有明确扳机点.多为上下唇及鼻翼旁。均行桥小脑角区薄层(5rnrn)CT或MR扫描,术前行保守治疗均无效。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窥镜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一、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男7例,女3例;年龄30~57岁,平均41岁.病史2月~6年;均为单侧三叉神经痛,其中第一支1例,第二支1例,第二、三支8例.所有患者均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为1.8‰[1].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区别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通常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外科治疗的方式相对较多,有经皮选择性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节后甘油损毁术、经皮微球囊三叉神经节压迫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e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MVD治疗PTN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叉神经痛,而且能同时保留神经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被认为是治疗PTN的最佳方法.2012-092014-11我院采用MVD治疗PTN 4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