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一种微创的胸外科手术,是通过胸腔镜专用器械经过胸壁套管或小切口完成胸内复杂手术的一种胸外科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小、术后疼痛轻、拔管早、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受到患者和医生的青睐。VATS与标准胸廓切开术相比有一些优势,与VATS有关的急性和慢性胸痛很少,因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VATS的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低,术中出血或局部复发的风险也小。现将VATS的手术配合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胸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因而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胸外科开胸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活动受限,加上麻醉刺激和疼痛等的影响,容易引起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易引发起呼吸道感染、肺不张、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因此,做好开胸手术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非常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总结了加强实施开胸手术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炎  夏晓琼  查显忠  郭春年 《安徽医药》2009,13(12):1562-1563
常见的胸外科手术如食道癌,肺癌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剧烈,常需要实施术后镇痛术。氟比洛酚酯是一种新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发挥镇痛作用。我们将此作为超前镇痛[1]药在胸外科老年病人中使用,观察其对老年人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对肺部疾病的诊断有价值,而且在治疗上也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科开展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治疗急性肺不张18例,均获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7~72岁(平均44.9岁).胸外科手术12例,胸外伤1例,急性感染5例.其中12例胸外科手术后肺不张均发生在术后1~2天,年龄最小31岁,最大72岁.X线胸片显示:12例胸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外科手术后使用吗啡缓释持续镇痛并发无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预防及注意事项。 方法 对 5例胸外科手术后使用吗啡缓释持续镇痛并发无症状心肌梗死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 结果 5例均系术后 1~ 3天内在ICU病房监护过程中发现心肌梗死 ,且均无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发生 ,其中 4例有血压下降 ,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发生。 结论  胸外科手术后使用吗啡缓释持续镇痛 ,效果良好 ,但容易引起血压下降 ,因此术后应给足量补液 ,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或稍微偏高的水平。由于使用吗啡镇痛的同时易掩盖其他疾病的疼痛症状 ,因此最好对患者进行监护 ,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6.
陈武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0):114-114,116
剖胸术后肺炎指普胸外科手术后的下呼吸道感染,无论是肺切除,食管、纵隔、胸壁手术,术后均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炎感染的发生,吸入性肺炎系吸入食后胃内容物等刺激性液体后,引起的化学性肺炎,病情严重时可导致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7.
胸外科手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胸外科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原因。方法:收集2007年6月~2009年8月本院收治的155例接受普通胸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发生心律失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前肺功能情况、术前心电图(ECG)结果、术中出血量、术中低血压及持续时间、术后心电监护等情况。结果:年龄、术中出血量、术前ECG、术前肺功能均是诱发普通胸外科术后出现心律失常的因素。结论:普通胸外科手术后,由于心脏的正常节律调节系统受到手术的直接和(或)间接的干扰、机体对手术过程中创伤的应激反应及年龄、缺氧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因此,术中应根据情况对患者采取积极地应对措施,尽量避免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抑肽酶(Aprotinin)是一种蛋白酶抑制剂,最初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1976年荷兰学者发现,抑肽酶可用于心脏手术减少术中、术后渗血,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起心肺保护作用,也有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报道.  相似文献   

9.
纤维支气管镜检(纤支镜检)在胸外科术后有其特定作用。本文报告我院1986年10月至1988年10月纤支镜检在20例胸外科术后的应用体会。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2例1年龄31~63岁。应用的手术种类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2例,肺切除术4例,食管平滑肌瘤摘除合并重症肌无力危象1例,食管癌全量放疗后复发手术2例;经右胸上腹左颈食管癌根治术4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7例。二、体会胸外科术后呼吸道因粘液痰、血液等阻塞所致的呼吸道并发症,特别是急性呼衰纤支镜检在挽救生命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胸外科手术如食道癌和肺癌纵隔淋巴结清除术,术后易发生气管反射消失、气管内痰液贮留、低换气状态。渡边宽观察150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昆明市延安医院胸外科收治的漏斗胸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Nuss手术对患儿术前、术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该手术对漏斗胸患儿肺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20年11月,昆明市延安医院胸外科实施Nuss手术的6-14岁患者90例.收集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四阶段肺功能检测资料,对资料...  相似文献   

11.
黄爱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726-272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护理资料,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自评抑郁量表、自评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减轻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9,(21):3322-3323
随着近年来胸外科各项技术的进展及术后监护技术的提高,老年普胸外科手术已很常见,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病理因素以及开胸手术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和并发症。在老年患者身上尤为突出,而使围手术期处理十分复杂多变。2008年1月~2009年5月,我科对417例老年患者施行了开胸手术,由于重视围手术期的护理,使患者术后减少了并发症,增强了体力,缩短了住院时间而康复出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胸外科病人术后疼痛的相关因素、镇痛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收治于我院的100例胸外科手术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出术后病人疼痛的相关因素,并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对胸外科手术病人疼痛相关因素的分析总结,并实施相应的镇痛治疗及护理,能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症状,提高患者对疼痛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彭建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3Z):1451-1452
目的:探讨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48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采取相应护理错失。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结论:针对老年胸外科患者的特殊情况,把术前教育和术后护理做到位,可极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对48例老年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患者满意出院。结论:针对老年胸外科患者的特殊情况,把术前教育和术后护理做到位,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出院。  相似文献   

16.
王庆宝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398-2398
胸外科开胸手术具有切口长、创面大、切除肋骨、术后留置引流管等特点。术后疼痛剧烈对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影响较大。自PCEA(自控式硬膜外镇痛)开展以来,对胸外科开胸手术后镇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随意选择资料完整的50例PCEA法与50例传统止痛法进行比较,就其镇痛效果及并发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3-2007年胸外科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均21例。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诱导和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期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期相关时间、术后30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随访记录术中知晓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SF组麻醉术中循环较稳定,苏醒与R组无差异,术后30minVAS评分R组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胸外科手术比瑞芬太尼更优越、镇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亲情护理模式在胸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9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数字表法分组,常规护理模式组用普通护理,亲情护理模式组用亲情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满意程度;胸外科手术的时间、胸外科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免疫指标、睡眠质量、焦虑心理分;术后感染、睡眠障碍等的发生率。结果亲情护理模式组满意程度、免疫指标、睡眠质量、焦虑心理分、胸外科手术的时间、胸外科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睡眠障碍等的发生率方面相比常规护理模式组更有优势,P <0.05。结论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亲情护理模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沐舒坦雾化吸入对胸外科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胸闷、气急等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症状,常并发肺不张、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并发症的发生率达43.6%[1],其发生主要与患者呼吸功能及排痰障碍有关.我们对胸外科患者术后采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雾化吸入,观察其对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舒适护理越来越多被应用于临床护理。胸外科的手术由于其创伤大,加上胸管引流,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为帮助胸外科术后的患者获得更大舒适感,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笔者在术后护理中应用了方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