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全世界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大约25万,伤近千万。自从有汽车以来,全世界死于交通事故的约两千万之多,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300万,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所以有人把交通事故说成是永无休止的交通战争。我国近10年因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以上,这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中国中药工业总产值7866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近1/3;中药大健康产业产值破万亿元;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9.1亿,共有中医类医院3966所。今年12月6日,介绍中国中医药发展脉络和政策支持的《中国的中医药》  相似文献   

3.
信息     
正1.66平方米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平方米。21万例近10年来,我国每年心外科手术量从8万例增至21万例,77家大医院的搭桥水平有显著进步,搭桥患者院内死亡率降至2.2%。235亿元中央财政2018年城乡医疗救助补助资金235亿元已全部下达。6.2亿元  相似文献   

4.
<正>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虽然曾经在一定时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但最近10年来,全球结核病发病率和患病率逐年上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近20亿人口感染过结核菌,其中有结核病患者2000多万。每年新发结核病人达800万人以上,每年约200万人死于结核病[1]。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约有5.5亿人感染结核病,感染率为44.5%,涂阳病人约150万,总之,结核病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4月22日,由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和河南省信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药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大会在信阳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们强调,中医药独具传统文化与产业结合的特色,我国中药材种植加工等产业链的发展,具有产业扶贫的天然优势,中药产业是精准扶贫的好帮手。发展中药产业,实现精准扶贫河南羚锐集团当初依靠25.8万元扶贫贷款起步,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创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资产规模近30亿元,年创利税3亿元的集  相似文献   

6.
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10年来,我院从国内外引进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近700台,价值达1.5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20台,价值7532万元。但所有设备特别是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尚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并为医院今后购置设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组织人员对设备现状和百万元以上设备的成本效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百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成本效益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10年来,我院从国内外引进万元以上医疗设备近700台,价值达1.5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20台,价值7532万元。但所有设备特别是百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配置是否合理、使用率的高低和经济效益好坏尚不清楚。为了弄清这些问题并为医院今后购置设备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组织人员对设备现状和百万元以上设备的成本效益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药物与人》2011,(5):20-21
烟草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公敌。现在,世界上吸烟的人约13亿,2020年有可能达到17亿。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近500万,如果这种趋势继续发展,到2030年将达到1000万。当今全世界有2000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虽在过去的20年中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在短期内却面临着传统和新兴职业危害共存的问题[1],致使职业病及工伤事故频发。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 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 000亿元[2]。职业安全卫生的不良状况不仅严重影响生产、经济的发展,还危及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威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美国在政  相似文献   

10.
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日趋频繁,对人类的危害日益广泛和深刻。据统计,20世纪以来,已有1000多万人死于自然灾害全球每年用于自然灾害救援工作的款项就达10亿美元以上。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灾害是我国主要的一种自然灾害。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耕地、2/5的人口和3/5的工农业总产值分布于洪水威胁地区。1991年我国特大洪灾,成灾面积2.1亿亩,因灾死亡5113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79亿元人民币。1998年我国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又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有1.8亿人(次)不同程度的受到水灾的影响,因灾死亡415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550.9亿元人民币。频发的洪涝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药物资源滥用及控制对策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医疗费用上涨迅速。在费用迅速上涨的背后,剔除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及物价上涨因素外,其主要是由于医药管理体制及公费劳保医疗制度不完善造成的药物资源的超前消费和过度浪费所致。众所周知,在各医疗机构的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一般都占业务总收入的60%以上。1978年全国公费和劳保医疗费用合计27亿元,1992年竟达372亿元,增加了近14倍,而医疗费用中60%以上又为药品支出,大处方、人情方以及多用贵重药、进口药等问题积重难返。本文试就目前存在的药物资源滥用原因及控制对策作一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2.
医疗质量是医院生存乃至发展的根本。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改变以后,医疗市场必然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不讲医疗质量,不注重医疗质量管理,势必在越来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难以立足。近10年来,我院发展迅速,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病员慕名远道前来就诊,每年门诊量和出院人次增长均在10%以上,1998年分别可望达到60余万人次和18000  相似文献   

13.
56亿元药品回扣是耶?非耶?江苏省射阳县卫生局(224300)丁海东据1991年国家统计年报估计,全国每年医药行业让利回扣减少国库收入达56亿元,大大高于国家每年从医药行业征收的49亿元税收。工、商、卫之间让利幅度越来越大,已近20%。尽管绝大部分回...  相似文献   

14.
业界     
宁波发布《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近日,宁波市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具体发展指标: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以上。培育建筑业特级资质企业20家以上、年产值超200亿元的建筑业企业2家以上、超100亿元的建筑业企业10家以上、上市建筑业企业10家以上、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企业90家以上、高新技术建筑业企业80家以上。鼓励和引导建筑业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挂牌上市等方式优化产业和股权结构,做大建筑业企业规模。推动高资质大型建筑业企业与信用良好的中小建筑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参与大型基建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5.
郭洁 《家庭医学》2006,(19):38-38
根据我国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近10年来我国人群中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日益增加,2002年我国高血压发病率达到14%,尤其在35~74岁人群中,发病率高达约27%,患者每年新增300万以上,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年龄划分分别是65岁和80岁以上。根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有1.37亿,占总人口的10.1%,其中高龄老年人超过2300万,并以每年近100万的数量增长。  相似文献   

17.
《健康大视野》2013,(10):90-93
近十年来。中国整形市场迅速成长,甚至被认为是继买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有说中国整形市场实现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40%以上的增长态势。然而,与‘美丽。’伴随的是事故频发现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沈阳市卫生基本建设进入了空前发展的历史时期。10年来,全市卫生基本建设累计投资2.4亿元,新建、翻建、扩建项目近300项,竣工交付使用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其中市直属医疗单位投资1.6亿元,完成建设项目140项,竣工交付使用面积25万平方米。一批功能齐全,  相似文献   

19.
医药前沿     
我国非处方药市场蕴巨大商机新华社消息,我国非处方药(OTC)市场需求以平均每年35%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为医药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采用的一种间接测算药品市场的方法计算,国家的药品消费总额约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2%,我国GDP总值保持在9万亿元人民币左右,据此测算,药品消费总额可达1100亿元。按处方药、非处方药在市场中的比例,我国非处方药市场销售可达到100亿元到200亿元人民币之间。据专家预测,2010年非处方药将占有中国医药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发展最快的市场…  相似文献   

20.
正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全球迅速进入老龄化时代。据统计,2017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约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约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60周岁以上和65周岁以上都比2016年增加了0.6%。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