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分子病理检测在卵巢粒层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卵巢粒层细胞瘤患者,均进行分子病理检测,观察患者FOXL2、AKT1、以及DICER1突变情况,并且对患者成年型粒层细胞瘤(AGCT)预后情况作出评估.结果 50例患者FOXL2、AKT1、DICER1突变情况表现如下:2例卵泡膜纤维瘤,4例卵巢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1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诊断治疗的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患者12例进行对照,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大体标本、镜下情况及PNCA、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大体标本情况相似,镜下观察,观察组肿瘤细胞以粒层细胞为主,呈中-重度异型性,多为结节状排列;对照组异型性较低,多为轻度异型性,肿瘤细胞排列多样无规则。观察组患者核分裂象计数、PCNA、p53蛋白表达阳性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幼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相较于成年型卵巢颗粒细胞瘤,其肿瘤大体情况相似,而前者核分裂象更加显著,PNCA和p53蛋白处于高表达,对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8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的HE切片和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8例患者均为卵巢单发囊肿或囊实性肿块,瘤内均可见3个胚层衍化成其他组织,有2例患者出现骨化生,其余6例患者出现高分化的鳞状细胞癌成分。结论在卵巢鳞状细胞癌中,最常见的即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需根据卵巢的原发性和继发性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的病理来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卵巢粒层细胞瘤亦称卵巢颗粒细胞瘤,多发生于绝经期前后,亦可发生在少女或生育期。由于能分泌雌激素,可引起青春前期性早熟、生育期月经失调和绝经后阴道流血,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息肉,甚至发生腺癌。切面为实性,色淡黄;镜下可见成片增生的颗粒细胞中有小囊,小囊边缘的颗粒细胞呈放射状排列。根据年龄及病理特征可将卵巢粒层细胞瘤分为成年型和幼年型两种,其中以前者最为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其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例均为年轻女性。肿瘤具有包膜或边界清楚,切面囊实性,细胞形态一致,无明显异型性,瘤细胞形成特征性假乳头结构和(或)可见"室管膜样"菊形团,囊性区为广泛的出血、坏死及间质黏液变性。免疫组化AACT、Vim、NSE、E-cad、CyclinD1阳性表达,AE1/AE3、EMA、CD10、ER、PR、CgA均阴性,Ki-67阳性指数极低。结论SPT多见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具有预后良好及存活期较长的特点。手术切除是SPT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泌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结合1例乳腺分泌性癌的临床和病理观察、免疫组化和特染结果 ,并结合文献加以复习和总结。结果瘤细胞呈囊性、实性和导管性三种结构混合性生长,瘤细胞内外有微囊形成,囊内有丰富的分泌物,瘤细胞异型性小,核分裂罕见,特染AB-PAS阳性。结论乳腺分泌性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最具特征性的诊断是瘤细胞内外均有微囊形成,囊内有丰富的PAS、AB-PAS染色阳性的分泌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癌变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 对2例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及大体、HE镜检、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2例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均为鳞状细胞癌.结论 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瘤恶变成分最常见为鳞状细胞癌,病理诊断需与卵巢原发性和转移性鳞状细胞癌、腺癌等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进行复习。结果镜检可见瘤细胞排列呈腺泡状、小梁状或索状,核仁清楚。细胞质丰富,呈颗粒状。癌细胞梁索间无血囊样结构,有时癌细胞分化较好,排成分叶状与正常胰腺小叶相似,但无小叶内导管及胰岛结构。核分裂象多少不一。应与胰腺内分泌肿瘤、腺泡-内分泌混合型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等相鉴别。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属于高度恶性肿瘤,临床上应注意与胰腺内分泌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在卵巢粒层细胞瘤(GCT)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及组织形态学特征讨论此瘤与卵巢支持-间质细胞瘤(SLCT)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2例GCT(成年型18例,幼年型4例)与13例SLCT(高分化6例,中分化7例),检测5种常用的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包括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以及其他多种非特异性标记物(包括CK5/6、CK18、EMA、Vimentin、SMA、S-100、CD10、ER、PR、AR、p53、Ki67)在这两种肿瘤中的表达特征。结果在GCT的粒层细胞,Inhibin的表达率最高(94%),而WT1的表达率最低(78%);而在GCT的间质细胞,WT1的表达率最高(100%),CD99的表达率最低(阴性)。其它非特异性标记物在GCT和SLCT中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低。结论结合临床特征与组织学特点,用Inhibin、CD99、calretinin、WT1和melan-A作为一组抗体,有助于GCT与SLCT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择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4例,复习临床资料,切片光镜镜检,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大体均呈多囊性改变,镜下显示囊内衬单层或复层透明细胞,囊内亦见透明细胞小巢,细胞核级Ⅰ级,数量少,免疫组化CK、CK7、EMA、CD10、Vimentin阳性,CD68阴性,Ki67低表达。随访患者无复发。结论多房性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有特殊的病理特征,预后良好,注意与多种良性肾囊肿性疾病及肾细胞癌囊性变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T-1蛋白在3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GCT)和39例卵泡膜细胞瘤(TCT)及10份健康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GCT和TCT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且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WT-1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10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蛋白有望作为卵巢GCT和TCT的辅助标记物和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能为病理诊断和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巴结外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HML,Rosai-Dorfman病)的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淋巴结外SHML患者进行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38~72岁。其中一例为多发病变,位于胸部及腹壁软组织。另两例为单发病变,分别位于右上肢软组织及右侧胫骨下段。组织学显示病变内大量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形成染色深浅不一的结节样区域。组织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核呈泡状,可见小核仁,在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可见淋巴细胞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该组织细胞表达S-100蛋白与CD68。结论淋巴结外SHML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病变,在病理诊断方面,易误诊、漏诊,明确病理组织学特点在鉴别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卵巢自初始发育至衰老过程中卵巢颗粒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及补肾调肝方药干预影响,以期为补肾调肝方药抗卵巢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选取3月、6月、12月、18月、24月龄Wistar大鼠模拟其青春前期、青春期、性成熟期、近绝经期、老年期的生长发育过程;各月龄大鼠均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补肾调肝方灌胃干预20ml/(kg·d),对照组灌以同等剂量的无菌饮用水。以常规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状态,计算凋亡指数(AI);并以RT-PCR对颗粒细胞促凋亡因子Bax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的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各月龄组之间的对比观察卵巢颗粒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对比对补肾调肝方药抗卵巢衰老的相关机制做相应探讨。结果 AI:对照组3、6、12月龄大鼠的AI均处于较低,18、24月龄大鼠AI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大鼠各月龄AI均显著降低(P〈0.05)。Bax:对照组3、6、12月龄大鼠的BaxmRNA表达处于较低水平,18、24月龄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各月龄大鼠Bax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Bcl-2:对照组3、6、12月龄大鼠Bcl-2mRNA表达处于较高水平,18、24月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各月龄大鼠Bcl-2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凋亡抑制因子Bcl-2mRNA低表达及促凋亡因子BaxmRNA高表达所启动的颗粒细胞调亡过程可能为卵巢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补肾调肝方药可通过上调Bcl-2mRNA表达与下调BaxmRNA表达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的调亡,可能为其抗卵巢衰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收集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中男4例,女7例;年龄34~75岁,平均55.8岁。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由上皮样、梭形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细胞构成。免疫组化标记瘤组织HMB45、S-100和Vim(+)。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与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相比具有不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通常诊断较困难。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和CK联合应用有助于与肛管直肠其他原发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56例消化道来源卵巢转移性肿瘤患者(印戒细胞癌30例,腺癌26例),对其资料行回顾式分析,总结临床病理特征。结果研究发现消化道的原发灶主要为胃与结直肠,腺癌主要来源结直肠,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双侧卵巢转移以印戒细胞癌居多,腺癌较少,二者比较,差异经处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CK7表达阳性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差异经分析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CK7(-)/CK20(+)方面,印戒细胞癌与腺癌二者比较,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结果见,印戒细胞癌多来源胃,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多发生双侧卵巢转移,腺癌多来源结直肠,免疫组化多见CK7(-)/CK20(+)。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09年6月本院收治的确诊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78例,回顾性研究其临床资料,分析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的误诊情况、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本组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26例(33.3%),疑诊者24例(30.8%),就诊时确诊者28例(35.9%),平均住院时间为2~3(2.3±0.7)周,70例(89.7%)患者顺利出院,急诊室死亡6例(7.7%),后期死亡2例(2.6%)。结论: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首发症状变异明显,提高警惕才能防止诊断鉴别的局限性、片面性,提高诊断率,降低误诊发生的可能,为及时抢救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马丽梅  曾林华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1):3244-3245
目的探讨阑尾原发性黏液腺癌的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分析1例发生在阑尾的黏液腺癌转移至子宫、双侧附件及大网膜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阑尾黏液腺癌形态学上表现为分化好的黏液上皮性病灶,上皮细胞立方或柱状,胞浆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分裂象罕见,腺腔充满胶冻样黏液。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K(low MW),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C-erbB-2均为阳性,ki-67肿瘤细胞约70%阳性,CK7、S-100、Vimentin、CgA、Syn阴性。结论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十分少见,至晚期广泛转移及双侧卵巢受累时,确定原发诊断较困难,根据其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鉴别诊断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近5年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为肿瘤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院2005年~2009年收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 154例,按照妇科肿瘤原发部位和按年龄分≤20岁、21~40岁、41~60岁和≥61岁4组进行回性分析。结果⑴宫颈癌56.3%、卵巢恶性肿瘤21.0%和子宫内膜癌14.4%居前3位;⑵41~60岁组占66.14%居年龄组首位;⑶各年龄组肿瘤常见部位:≤20岁组为卵巢77.14%,21~40岁组为宫颈73.03%;41~60岁组:宫颈癌29.4%、卵巢癌28.9%和子宫内膜癌17.69%;≥61岁组为宫颈癌36.65%、卵巢癌34.8%和子宫内膜癌22.62%。结论妇科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常见,高发年龄为21~40岁和41~60岁的妇女是重点防治对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702例孕妇中期胎儿唐氏征筛查结果,探讨孕妇中期胎儿唐氏征产前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化学发光酶免分析仪及原装试剂,对孕14~20+6周的孕妇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激素β亚基(β-HCG)及游离雌三醇(uE3)检测,并将孕妇的相关信息和检测的AFP、β-HCG、uE3结果输入"腾程筛查软件"中,进行三联检测的结果运算,得出一个概率指标。结果唐氏综合征(DS)筛查结果高危例数有65例,总阳性率为2.41%;其中:20~24岁年龄组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高危例数有11例(1.76%)25-29岁年龄组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高危例数有26例(1.93%);30-35岁年龄组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高危例数有9例(2.77%);>35岁年龄组的孕妇唐氏综合征筛查结果高危例数有19例(4.73%)。结论在中期孕妇进行唐氏综合征三联筛查是必要的,能够提高唐氏患儿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降低唐氏患儿出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偶发瘤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恳  梁朝朝  周骏 《安徽医药》2011,15(12):1550-1552
目的提高肾上腺偶发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5月~2010年10月该院收治的51例肾上腺偶发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期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51例肾上腺偶发瘤患者年龄17~78岁,平均40.4岁,无内分泌功能肿瘤31例(60.8%),有内分泌功能肿瘤20例(39.2%);行腹腔镜手术切除38例(74.5%),其中4例中转开发,首选开放手术切除7例(13.7%),未手术6例(11.8%),术后病理诊断:43例为良性肿瘤,2例为恶性肿瘤。结论全面系统的影像学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腹腔镜手术是肾上腺偶发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