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人胃粘膜中一种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细菌,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从胃粘膜中分离培养成功,引起世界各国广泛重视并开展研究。近几年关于HP和胃粘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很多,但关于HP感染是否具有地域特点的研究报道不多。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岛人群HP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海岛人群HP感染与胃粘膜疾病的相关性,以及海岛人群HP感染是否有海岛地域特点。一、临床资料1.对象:本院于1980年和1985年对岱山地区分布于各小岛的1024例居民进行胃病普查,男817例,女207例,年龄17~74岁,职业均不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不同病理改变,胃上皮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蛋白表达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W-S银染色法将各种病变分为Hp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各种病变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重度肠化生组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非常显著优于轻度组、中度组(P<0.01).从总体上看Hp阳性组Bax、Bcl-2的表达与Hp阴性组无显著差异,但各组别中,中度组,Hp阳性组Bcl-2的表达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1);重度组,HP阳性组Bcl-2、Bax的表达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1).结论 癌前病变病理程度的变化与Bcl-2、Bax基因蛋白表达变化有关,Hp的感染可以影响两者的表达,这种变化可能是Hp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细胞凋亡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儿童有不同程度HP感染[1]。儿童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胃溃疡病与HP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儿童HP感染及其相关因素有重要意义。喀什地区为汉族和维吾尔族聚居区,为了解本地区不同民族儿童HP感染的流行病学,我们于2007年8月—2009年5月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PU)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情况,以及SIBO与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0例儿童PU患者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22例)、HP阴性组(8例)两组,通过葡萄糖氢呼吸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30例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PU患者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差异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发生率高,若合并HP感染,其SIBO发生率增加尤为显著,推测儿童消化性溃疡SIBO阳性率高与幽门螺杆菌存在某种关联。  相似文献   

5.
李彩梅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9):1006-1008
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是目前最常用的中毒抢救措施[1],由于单纯的血液灌流不能吸附尿素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因此,大都与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HD)联合应用.临床上使用HP+ HD治疗急性药物和毒物中毒、尿毒症、肝性脑病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有报道采用HP+ HD抢救急性重度中毒患者治愈率达96.7%[2].近年来,亦有HP+ HD治疗败血症、SLE、海洛因成瘾、高脂血症、甲状腺危象、精神病等的报道.现对我科2010年7月~2011年7月32例采用HP+ HD联合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Pu)、胃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消化性溃疡、胃癌患者行纤维胃镜、活组织检查、HP检测分析消化性溃疡、胃癌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HP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胃癌有着密切关系。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的发生,HP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由(HP)为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但对胃底部HP检出与该部炎症的关系报道则不一。有报告认为,胃底部炎症可能为胃排空延续、胃储留的结果,与HP感染无关[1]。为探讨胃底部炎症与HP检出率相关性及其与胃窦部之间差异,我们对胃底部炎症152例进行观察,从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连续观察1993年以来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152例,其中男113例,女39例。年龄20~69岁,平均39.l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腹胀、上腹痛、暖气、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病程1.5~8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兰州地区300例正常人幽门螺旋菌(HP)流行病学调查预试验,结果表明兰州地区人群HP抗体阳性率均值为64.7%,6岁以下儿童HP感染率为46.7%,显著高于胃癌低发区的广州、上海及一些西方国家,提示HP感染可能是造成兰州地区慢性活动性胃炎及胃癌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李莉  李颉 《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2):11-12
目的:探讨含质子泵抑制剂的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13C-尿素呼吸试验(13C-UBT),证实为HP感染,反复腹痛儿童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予以奥美拉唑0.8 mg/(kg·d)1次/d,阿莫西林40 mg/(kg·d)分3次口服,奥硝唑10 mg/(kg·次),2次/d,三联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雷尼替丁4 mg/(kg·次),2次/d.其余抗生素与治疗组相同,疗程10 d.停药后4周门诊复查13C-UBT.结果:两组儿童腹痛均有缓解,缓解率100%;治疗组HP转阴45例,根除率97.8%;对照组转阴18例,根除率81.8%,两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奥硝唑三联治疗儿童HP感染临床疗效好,HP根除率高,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旋菌(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这一点也引起了放射工作者的兴趣。1990年Evens提出.胃窦部环行皱襞的出现可能与胃粘膜受HP感染有关,我们选择126例患者进行胃窦部HP感染程度与胃窦部环行皱襞出现机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胃窦粘膜HP感染程度与胃窦部环行皱襞的出现机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冰  宋晓曼 《人民军医》1998,41(10):590-591
1 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有人报道,用大黄醇提片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73例,并与呋喃唑酮对照,两组疗效相似,而HP转阴率:大黄组为88.6%,优于呋喃唑酮组的70%。宋希仁等〔1〕报告,观察HP11株均对大黄醇提取物高度敏感,然后用琼脂稀释法检测HP对大黄的敏感性,显示大黄水提取物MIC50182μg/ml,MIC90231μg/ml,大黄醇提取物分别为31μg/ml,37μg/ml。大黄是治疗HP感染的有效药物。2 治疗消化性溃疡  徐萍等〔2〕分别用大黄提取液及雷尼替丁治疗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各100例。大黄组口服大黄提取液(每1ml含生药1g)10ml,每日…  相似文献   

12.
兰琳 《西南军医》2012,14(1):31-3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小儿慢性腹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12例小儿慢性腹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12例小儿慢性腹痛患者的HP阳性分布情况、胃镜检查结果与HP感染的关系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小儿慢性腹痛患者中,13-16岁的惠儿HP感染率最高,P〈0.05,有显著性差异。HP感染的患儿中主要以浅表性胃炎最多,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随着年龄的增大小儿慢性腹痛患者的HP感染率逐渐增高,小儿慢性腹痛患者的发病率主要与年龄关系密切,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导致HP感染小儿慢性腹痛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的相关性与观察抗HP对ITP治疗效果。方法①对所有诊断为ITP的患者均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检测方法采用我科14-碳呼气试验(14C—UBT),统计阳性率;②对所有ITP患者均先单用激素治疗,3-d后对疗效较差的HP阳性患者,辅以规范抗HP治疗,直至复查HP转阴,观察抗HP治疗后ITP治疗获效率。结果单用激素治疗,HP阴性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HP阳性患者,难治性患者抗HP治疗后大部分可再有效。结论HP感染与ITP发病有明显相关性,抗HP治疗可显著提高ITP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比1991~2010年20年间某部空勤人员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普通就医人群HP感染率,总结对空勤人员HP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991~2010年间因上腹不适症状行胃镜检查的门诊及住院空勤人员359例,在相同年龄段内随机抽取同期门诊及住院普通人群637例,对HP感染率进行对照分析.以五年为一个时间段进行比较.结果:20年间空勤人员HP感染率为52.09%,普通人群HP感染率为57.77%,两者无明显差异性.但近5年中空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普通人群感染率有明显差异性.结论:空勤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干预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是胃癌和癌前病变的重要始动因子,参与致病的因子包括毒力因子、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黏附素等。根除H.pylori可延缓癌前病变进展,改善肠上皮化生,降低胃癌发病率。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予以综述,旨在为胃癌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OPZ)、克拉霉素(CAM)、甲硝唑(MTN)三联短程疗法对儿童幽门螺杆茵(HP)的根除效果。方法 用电子胃镜对具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胃粘膜组织形态学及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对30例HP感染的胃十二指肠炎及溃疡患儿给予CPZ、CAM、MTN治疗10天,1月后再行胃镜检查及HP检测。结果 HP根除率为93.3%,全部症状缓解或消除,药物不良反应率36.7%,但未影响治疗。结论 OPZ、CAM、MTN三联治疗儿童HP感染根除率高,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是飞行人员中的多发病、常见病。有研究表明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 [1 ] 。为进一步研究 HP感染途径 ,了解HP在飞行人员中的感染情况 ,笔者对有胃炎的空、地勤人员进行唾液及胃粘膜 HP检测 ,检验胃粘膜 HP与唾液 HP的相关性。一、对象无胃病症状的飞行人员 10 3名。有胃病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飞行人员 45名 ,男性 ,年龄 2 7~ 5 2岁。无胃病症状的地勤人员 5 1名。有胃病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船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整体抽样方法,对238名体检船员进行问卷调查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 船员HP感染率为61.8%,稍高于我国HP平均感染率59%,但明显高于广东省的平均感染率42%.船员HP感染呈现随船龄上升的趋势,与文化程度、航行时间、饮食、吸烟以及近期出现的上消化道症状等因素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船员由于职业特性属于HP高感染群体,必须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护.提高个人素质,注意饮食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缩短航行时间、戒除吸烟嗜好,可降低船员HP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53,Fas蛋白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与PDT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PDT治疗前后的早期食管癌及51例癌前病变中凋亡相关p53和Fa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与PDT疗效的关系。结果:p53蛋白表达与PDT早期食管癌疗效无相关性(P>0·05),p53  相似文献   

20.
神经鞘瘤起源于神经雪旺细胞,腭扁桃体神经鞘瘤极为罕见,迄今为止国外仅4例报道[1-4],国内为5例[5-9],扁桃体神经鞘瘤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的相关性研究未见报道,本院于2006年4月收治1例,笔者报道其CT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