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术后半年内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情况及对比分析。方法78例(156只眼)接受LASIK矫正近视者,依受术者要求分为飞秒组和板层刀组,分别观察两组术前、术后不同时间段的主观症状、泪液分泌实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结果两组泪液分泌量在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5,P〈0.05),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4,P〉0.05)。两组BUT比较,术后3个月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9,P〈0.05),术后6个月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术后1个月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741,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7,P〉0.05)。结论两组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均下降。飞秒组术后干眼症状轻,恢复快。两组术后短期内出现的干眼多在6个月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龄白内障晶状体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高龄(〉80岁)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23例(28眼)作为高龄组,另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30例(39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90及12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调查。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0d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者明显增多;两组术后1周内FL增多,1月内BUT及SIt明显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老年组BUT和FL的恢复较对照组时间长(P〈0.05),两组间SIt的恢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在一段时间内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注意术前对泪膜功能的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泪膜的早期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泪膜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30例(38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观察分析术前、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的主观感觉、荧光素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m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r I test,SIt)及干眼仪检查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干燥异物感加重,术眼BUT明显缩短,干眼仪检查等级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第1周角膜荧光素着色点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天泪液分泌量明显增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接近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时,角膜荧光素染色〉2分、BUT〈5s的发生率随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5s的发生率女性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BUT与年龄呈轻度负相关(r=-0.45,P〈0.05)。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术后早期可出现泪膜的异常改变,尤其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以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长者为甚。  相似文献   

4.
不同切口方式白内障摘除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2004-07/2005-07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96例102眼,分3组。A:透明角膜切口组30例32眼;B:巩膜隧道切口组35例(38眼);C:角膜缘切口组31例(32眼);平均年龄(65.2±11.5)岁。检测术前1d,术后1,7,14,30d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fluorescenceintegral,FI),下睑中央泪河高度。结果:与术前相比,透明角膜切口组术后1dBUT明显缩短;Si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7d时SIt,14d时下睑中央泪河高度,30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巩膜隧道切口组术后1d仅BUT明显缩短,SIt明显增高(P<0.05),下睑中央泪河高度、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7d时BUT已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缘切口组,4项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而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摘除术对泪膜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纯水雾剂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8月~2005年3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198例干眼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82例,给予纯水雾剂治疗,每日4~6次;B组116例,给予0.1%透明质酸钠(0.1%爱丽滴眼液)治疗,每日3~4次。均治疗60天,治疗前后调查患者症状,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I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A组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其中以眼红、干涩感、异物感、痒感及视疲劳改善明显;B组以干涩感、异物感及视疲劳改善明显。A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延长(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较治疗前增加(P〉0.05);B组治疗后BUT较治疗前延长(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SIt较治疗前增高(P〈0.05)。A组与B组比较,两组治疗后BUT差异无显著性(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A组高于B组,SItA组低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伟博水雾可以提高干眼症患者泪膜稳定性,同时缓解患者眼部激惹症状,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泪液补充品。  相似文献   

6.
斜视手术不同切口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斜视手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了解泪膜稳定性的变化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06年5月至2007年10月我院住院的斜视患者120例212眼,分2组。A:常规结膜切口52例(90眼);B:微创结膜切口68例(122眼)。检测术前1d,术后1d、3d、5d、7d、14d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 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nuoreseenee integral,FI),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常规结膜切口组术后1d SI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程度明显增高,BUT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7d时SIt,14d时BUT、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恢复至术前水平。微创结膜切口组术后1d仅SIt明显增高,BUT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无明显变化。术后5d时SIt,7d时BUT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常规结膜切口行斜视手术,显著降低泪膜的稳定性,微创结膜切口行斜视手术,轻微影响泪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干眼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使用人工泪液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52例(60眼)行超声乳化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30眼)。术前未用泪然眼液滴眼;B组25例(30眼),术前使用泪然眼液。两组术后联合使用典必殊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前第15天、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 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①术前第15天: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I试验、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1天: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试验检查B组虽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周: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个月:B组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抄0.05)。结论干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前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术后旱期干眼症状的改善及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放射科技师泪膜功能。方法前瞻性研究,放射科技师及对照组各34例,分别行干眼症状询问、泪膜破裂时间测定(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IS)、基础泪液分泌实验(SIt)、睑板腺功能检查。结果病例组泪膜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的结果及其异常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出现干眼症状的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业工作年限与眼干症状、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睑板腺功能障碍、基础泪液分泌试验之间无相关性。结论放射科技师易发生泪膜功能及泪腺分泌异常,易出现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9.
LASIK术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干眼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知觉的变化及其对干眼的影响与切削深度的关系。 方法:观察上方蒂做瓣的LASIK手术30例(60眼),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术中切削深度及术前,术后1wk,lmo,3mo的角膜中央知觉、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干眼主觉症状评分。 结果:术后1wk,1mo角膜知觉敏感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术后3mo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患者的主觉症状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79〉0.05),术后mo时差异显著(P=0.025〈0.05),术后3mo时差异极其显著(P=0.001〈0.01);患者术后泪流量在术后1wk:1mo时明显低于术前(P〈0.01),直至术后3mo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1);术后1wk,1mo,3mo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术后3mo时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方面,术后1mo时角膜上皮损伤最明显,术后3㈤时与术前仍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回归与相关分析结果,说明在两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的关系r=0.798,P〈0.01。 结论: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明显下降并随时间延续而逐渐恢复,3mo时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干眼的相关指标并未随之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角膜知觉的下降与术中切削深度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不同切口对术后泪膜变化的影响。方法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非干眼患者54例(60眼),年龄为54~78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28例(30眼),行透明角膜切口;B组26例(30眼),行巩膜隧道切口。两组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第90天对患者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析。结果①主观症状:术后第1天和第7天,患者干眼主观症状明显,B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8,-2.868;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3,-0.832,-0.281;P〉0.05)。②SIt试验:术后第1天,SIt明显增加,B组SI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16;P〈0.01);其他时间点两组SI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4,-1.189,-0.632,-1.031;P〉0.05)。③BUT: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BUT明显缩短,B组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2.442,-2.507;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00,1.227;P〉0.05)。④CFS评分: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CFS评分增加,A组CFS评分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8,3.261,2.466;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CF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82,1.227;P〉0.05)。结论术后早期,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较小,但干眼症状重于行透明角膜切口的患者。术后晚期,两种切口对泪膜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