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指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对32指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缺损采用了不同的皮瓣修复。其中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重建拇指感觉功能16指,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套脱伤2指,中环指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撕脱伤4指,以手指一侧指背动脉为轴转位修复手指掌侧近中节皮扶缺损10指。结果:除有一例拇指皮肤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全部成活。经随访6个月-7年,拇指及指掌侧皮瓣的质地、外观、功能、长度和感觉良好。结论:皮神经岛状皮瓣逆行转位,中指尺侧岛状皮瓣加示指背侧岛状皮瓣转位,中环指岛状皮瓣及指背皮瓣转位修复拇指损伤及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方法简单、可靠,手指的外观、感觉、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方法临床运用手指中节指背岛状筋膜蒂皮瓣含带指固有神经背侧支逆行转移修复指端缺损38例41指。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功能、外形均为满意。结论该皮瓣切取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快捷,是指端缺损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19例23指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病人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19例23指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18个月,手指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可靠、效果良好,是修复外伤性指端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邻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5月~2003年5月,用邻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3例手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示指5例,中指15例,环指3例。结果 23例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4个月,皮瓣外观、质地满意,感觉恢复至S3-3 o供皮区外观较好,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邻指指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节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宝俊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7):738-739,742
目的:观察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例指端(指腹)缺损的患者实行带指神经背侧支的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结果:2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操作简便,术后效果好,是修复指端(指腹)皮瓣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富基  张维龙 《吉林医学》1997,18(3):155-155
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16例分析王富基张维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65医院132011)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4年12月应用手指岛状指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指端缺损16例,均全部成活,获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手指末端软组织缺损面积设计皮瓣大小,治疗3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对30例患者随访2~4个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结论:采用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确切,是治疗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科指端伤逐渐增多,特别是指腹缺损的病例较多。我科自2003年1月-2007年1月收治住72例计90指,分别采用邻指皮瓣、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均获得创面一期闭和。部分病例经半年一三年随访,所修复手指外形满意,其中采用指固有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拇指桡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指腹获得了外行满意,质地饱满,色泽红润,耐磨,感觉部分恢复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地应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方法根据手指皮肤的血供特点,于手指近节尺侧或桡侧设计皮瓣,轴心线与手指纵轴平行,切取的皮瓣内含有指固有动脉,将皮瓣转位后覆盖创面。结果本组12例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手指末端外形良好,质地柔软,耐磨。结论此手术方式简单,可一次完成,术后并发症少,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的33例(33指)指端缺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进行治疗,用指固有血管神经束远侧指间关节背侧支顺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8指,指固有动脉侧方掌侧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5指,指背神经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8指,吻合指背神经的指动脉终末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7指。皮瓣切取平均面积为(1.2×1.5)cm2~(1.8×2.5)cm2结果 5种手术方式得到的有效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指末节侧方筋膜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满意度明显高于其他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指端缺损患者采用不同术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可以更好的修复患者的损伤,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手指掌侧V-Y推进皮瓣,示指背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指侧方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32例。结果32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应用手指皮瓣修复指端缺损,手术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指端缺损患者42例(47指),给予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及远期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修复手术,且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色泽红润、无色素沉着、指腹饱质地柔软且伤指IP关节活动基本正常。皮瓣区感觉功能评价为S 425指、S 3+15指,S 27指。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外形及功能均能恢复满意,是指端缺损修复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至2011年11月利用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皮肤软组织缺损41例46指,其中近节33指,中节13指。结果本组41例46指,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厚度与受区皮肤一致,手指外形及功能恢复好。结论逆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是修复手指近中节小面积皮肤缺损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应用7种类型的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39例: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4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2例;桡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5例;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8例;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6例;桡神经浅支伴行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5例。结果 除l例皮瓣边缘坏死,经短期换药伤口愈合外,其余38例皮瓣完全成活,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手足皮肤缺损手术操作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应用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岛状皮瓣逆行转移或结合其它皮瓣修复手指远端软组织缺损21例25指.结果:术后19指皮瓣顺利成活;4指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2指皮瓣完全坏死,改行其它皮瓣修复.平均随访13个月,术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结论:指固有动脉终末背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不牺牲手指知名血管且术后可带有感觉,是修复同指或邻指指端软组织缺损指骨外露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指动脉逆行岛皮瓣修复手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4~2007年,根据缺损部位采用该方法修复手指缺损36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但有二指出现并发症.结论 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修复指端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近4年共接诊指端缺损患者30例42指均采用指端清创,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同时吻合指神经。术后随访半年。结果 30例患者42指皮瓣全部存活,指端外形好,感觉恢复好。结论吻合指神经的逆行指动脉岛状皮瓣在治疗指端缺损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手指末节指腹缺损较为常见,2001年以来,我们应用指固有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外伤性指端缺损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此方法治疗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56例61指。结果:所有皮瓣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6个月伤指的指端外形满意。结论: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是治疗外伤性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带血管神经蒂的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1年10月~2007年5月应用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治疗30例35指指端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6个月随访,外形满意,效果良好.结论 带指固有神经的指动脉顺行和逆行岛状皮瓣是一种修复指端缺损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