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退休后我又捡起了从小在父亲教诲下学会的“写大字”,就是当今叫“书法”的营生。从小练习的是颜鲁公(即颜真卿),叫颜体。因为老爸喜欢颜体,我在小学四年级时,曾遵父命给家里写了一副春联:“中华儿女、和睦万年”,是老百姓期盼和平心声的写照,每个字有碗口那么大,是第一次用大笔、第一次用大红对联纸、第一次写这么大的字,着实紧张,写好后贴在家门口,不仅全家满意还受到来拜年客人们的夸奖。  相似文献   

2.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图章初宗浙派,中年后治汉印。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认为乐器中最难的其实是胡琴,看起来简单,只有两根弦,但是变化很多,两手都要有功夫。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现在拉胡琴的松香都只滴了薄薄的一层。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  相似文献   

3.
曹娟 《保健医苑》2007,(2):43-43
<正>上小学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一天,一个中年男人在集市上买了一个大饼,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问他从集市上买了什么东西,中年男人回答说什么也没有买。然后,中年男人回到自己房中将门反锁上,取出大饼边吃边喂年幼的儿子。此时,年迈的父亲听到了儿子房内的说笑声,就从门缝向里看去,只见自己的儿子正一边吃着大饼一边喂着自己的孙子。父亲见此情景,潸然泪下,从地上拣起一个土块在儿子的房门上写了一首打油诗:手扒门缝向里瞧,看见我儿吃大饼,我儿只把他儿喂,留待他儿照样学。我感谢我的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从小就懂得了尊敬老人、孝顺父母的道理。我佩服故事中的那个老者,他用朴实的诗句揭示了“儿不孝,孙子报”这样一个人生轮回的哲理,斥责了不孝子孙。  相似文献   

4.
《家庭育儿》2007,(11):106-106
老子在出关以前,有个官员来问他:"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我有两个儿子,大的比较老实,小的比较聪明,我老了以后是要依靠大儿子,还是依靠小儿子?"老子就拿出一把零钱放在桌子上,对他大儿子说:"你只要过去打你父亲一下,这些钱统统是你的."大儿子比较老实,他心想,怎么可以打父亲呢?死都不能这样做,所以怎么劝他都不肯.小儿子比较聪明,老子就跟他说:"你只要碰一下你父亲就好,这些钱就是你的."小儿子马上过去打了他父亲一下,然后就把钱收起来,自己还很得意.老子就对他父亲说:"你知不知道以后要靠谁了?"  相似文献   

5.
给快乐打分     
周毅  小玉 《健康文摘》2006,(12):8-8
父亲是我的良师益友,他对我的启发和引导贯穿于生活中的许多细节,让我终生受用。记得,上中学时有一个学期,我的身体状况不太好,学习成绩下降得很厉害。自然,苦恼和自卑油然而生,人也变得沉默寡言、闷闷不乐。一天晚上,父亲买了好多好吃的,亲自下厨为我们备了一桌丰盛的“大餐”。母亲好奇地问:“今天是什么好日子,让你如此‘兴师动众’,涨工资啦?”父亲乐了:“没有。老李涨工资啦!没我份。”“那你乐个啥?”母亲更不解了。“你这话说的?没轮到我涨工资就该哭呀?人应该学会自我找快乐,而不是自寻烦恼。”父亲仍旧乐哈哈地笑着自言自语,然后又冲着我喊了一句:“儿子,你觉得爸说得有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短信     
李丽  威声 《健康文摘》2008,(5):33-33
年初,看上了一款新手机,于是就淘汰了那个我认为样子有点笨但其他功能完好的旧手机。正好一天父亲过来了,老公把旧手机转给了父亲。 父亲不要,说家里有座机,让我们自己用。我说反正我已经买了新的,不用就闲放着。父亲的脸上露出几分惊喜。因为一直没有用过这个东西,父亲的交接仪式有点拘谨和羞涩。他迅速地将手机揣进了口袋。我说我来教你使用吧。父亲又迅速地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  相似文献   

7.
正每天清晨,父亲照例会早早起床,拿起一个装满清水的便携小桶和一支3尺长的自制大毛笔,前往不远处的公园广场写地书。这个习惯父亲已经坚持了近10个年头,只要不落雨雪,从来没有间断过。父亲10年的地书书写,不仅使他的书法水平在我们当地小有名气,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一个硬朗的身板和生机饱满的精气神儿。父亲退休后最开始接触的不是地书,而是骑自行车。那年,父亲退休后,买了辆变速自行车和几个同事四处骑游。他们陆续骑游了周边几个县市,玩得很开心。可是一次雨后,  相似文献   

8.
心理案例我外婆72岁,以前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和家人的关系也相处得很融洽。但是,近些年她越来越固执了,就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的意见都听不进去。例如,有人上门推销电话卡,因为就她和我外公两个人住,当时我外公怕不安全不让开门,她不听,不仅买了还让人进屋坐。事后我们都跟她说:一,她不能辨别电话卡的真假,可能会上当;二,两个老人在家,让陌生人进屋是不安全的。可她都听不进去,说试了卡是好的。所以后来又有来推销电话卡的,她还是照样,结果就真买了张假卡。我们都以为吃一堑长一智吧,但是她又买了第三次。  相似文献   

9.
我们所认为的草稿,其实就已经是人生的答卷——无法更改。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很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  相似文献   

10.
快乐音箱     
<正> 假烟 女儿下岗以后开了一个烟店,戒烟数月的父亲乘机又吸上了。母亲深为不满,父亲说:“你这人真不懂事,女儿的事业我能不支持吗?我如果不抽烟,别人会说:‘连她爸爸都不吸,那些烟准是假冒货!’”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我把父亲接到城里来住。上个月外面刮起了北风,气温骤降,即使是家里也冷得像个冰窟窿。父亲年纪大了,患有风湿病,十分怕冷。我连忙去家电商场为父亲买了一台双制式空调安装在他的卧室里。  相似文献   

12.
陈馨 《家庭健康》2011,(2):22-22
老妈是个乐观的人。性格开朗,与时俱进。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有手机,她心里也痒痒。我本想把我那款字号较大的手机给她用,可人家不要。说什么要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跑到商场去看了好几回,款式看中,价格敲定,向我和老爸宣布“我要买手机了!”  相似文献   

13.
笑话基地     
《青春期健康》2013,(1):34-34
爸妈是骗子 孩子让看她小时候日记.上面写:“考试没考好.爸爸对我说:孩子.成绩不重要.你才重要.考多少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你要开心.要快乐……”看到这儿.自己被感动了.再翻一页:“然后我妈妈回来了.俩人合伙把我揍了一顿……”最后是触目惊心的四个大字:“这俩骗子……”  相似文献   

14.
又一年过去了,我突然发现自己老了,常常感觉到精神不佳、体力疲惫,以前有时觉得自己很累,但往往只要睡一觉,第二天便精神百倍了,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要好几天才能缓过劲来;而在过往的岁月里从来没有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我为什么会生病、会衰老?又为什么今天会疲惫不堪?请和我一样即将步入四十岁的同龄人,一起思考一下,您曾经给自己投人过多少精力和时间来维护自己的健康呢?您是不是把自己当作汽车、钟表以及电器,只注重使用而不注重保养呢?就这样,今天致使它停止了工作,是否到现在还有人依然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呢?  相似文献   

15.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海明威用猎枪打碎自己的半个脑袋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那时候海明威已是功成名就,连诺贝尔文学奖都得了,夫复何求?当然,你可以说他是在自己感到江郎才尽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死。但是,仅仅是这一方面的原因吗?中国有一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用世俗的观点看,即使是江郎才尽了也不一定去死,不能写了可以干点别的,别的也干不了了,还可以什么都不干,就只是活着,拿个马扎坐在马路边上看人……这样谁又能说什么呢?可是海明威偏偏选择了自杀……死是容易的吗?死,说容易很容易,说不容易也就很不容易。我老家有句俗话:…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一份意外的惊喜亲爱的编辑:月份刚过,我和我们科的几位同事都收到了一本《中国健康月刊》杂志,对于我们这一群忙忙碌碌无暇放松自己的医生来说,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杂志不是很厚,但印制精美,文章内容精彩,比起那些华而不实的刊物好看多了。特别是在医生日记栏目里,讲述的故事和情感与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一位高血压的老友与我聊:女儿买了一只电子血压计,作为给父亲的生日礼物。这只电子血压计操作倒也方便,可是每一次去医院配降压药时,医生测得的血压与自己在家里用电子血压计所测得的血压值并不一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短信     
父亲七十大寿时,我给远在乡下的他买了一部手机。父亲拿着手机,这儿摸摸,那儿按按,像个小孩似的,稀罕得不行。  相似文献   

19.
医患笑谈     
成功秘诀 儿子问父亲:“我明天就要挂牌开诊所了,您能不能传授一点儿成功的秘诀呢?” 父亲爽快地说:“反正我要退休了,说出来也不要紧.你在写诊断书时,字迹要尽量模糊,而在收费单上,要写得尽量清晰.” 如愿以偿 有一名男子,总认为自己在女人方面没有福气,于是就去教堂祈祷:“请上帝赐一群女人在我身边.” 可是非常不幸,他刚刚走出教堂,就被一辆车撞倒住进了医院.躺在病床上,他心想:“上帝怎么这么不公平!” 正想到这儿,护士长突然领来一群漂亮的女实习生走到他的病床前,并对她们说:“这名患者因交通事故不能动了,你们首先要教他如何使用便盆.”  相似文献   

20.
冒雪还书     
《家庭育儿》2008,(3):92-92
明朝有个大学问家名叫宋濂。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供他读书,于是,他就到一个大户人家去借书。大户人家的态度有点傲慢,随手借给他一本很厚的书,跟他说:"借你十天,到了期限要立即给我还回来。"结果十天以后,恰巧下了一场很大的雪,主人就觉得宋濂一定不会来还书了,本来就是一本很厚的书,再加上下雪,就算不来还书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