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患者1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A、B两组。A组给予0.5%罗哌卡因行腰麻;B组给予0.75%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0.5%罗哌卡因腰麻组的麻醉效果优于0.75%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组;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结论:0.5%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0-35岁,体质量55-80kg,身高150~170cm,足月分娩。入选产妇随机分为三组,A组:蛛网膜下隙注入15mg罗哌卡因注射液;B组:蛛网膜下隙注入12mg罗哌卡因注射液;C组:蛛网膜下隙注入7.5mg罗哌卡因注射液。三组脊麻配置液都稀释成3mL重比重腰麻注射液。结果本文通过研究不同剂量7.5~15rag罗哌卡因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分三组对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观察,得出从7.5~15rag罗哌卡因脊麻液用于剖宫产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剂量越低,产妇低血压发生率越低,恶心和呕吐发生率越低。结论7.5mg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满意,低血压发生率低,对胎儿影响小,产妇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拟行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7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1组(CSE1组,罗哌卡因10mg5mL,比重0.9865)、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2组(CSE2组,罗哌卡因13mg∶5mL,比重0.9947)、连续硬膜外麻醉组(CE组,0.5%罗哌卡因10~15mL)。注药后均俯卧于有腰桥的手术台上,使手术部位位于最高点。当感觉阻滞平面低于T10时,均经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5mL。观察3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感觉阻滞起效和达最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CSE1组和CSE2组明显快于CE组(P<0.01),CSE1组感觉阻滞维持在T10时间短于CSE2组和CE组(P<0.05),完全运动阻滞持续时间3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镇痛效果CSE1组和CSE2组优于CE组(P<0.01)CSE1组和CSE2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安全用于俯卧位腰椎间盘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罗哌卡因腰麻的半数有效剂量(ED_(50))。方法拟行剖宫产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非重度子痫前期的普通孕妇,选择腰3~4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采用序贯法进行测定,腰麻有效时下一个患者下调一级剂量,否则上调一级剂量,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15.625 mg,相邻剂量比为1∶1.25。腰麻有效的标准:蛛网膜下腔给药后15 min内感觉平面不低于T_6,硬膜外未增加任何药物即完成手术。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11.689 mg,其95%的可信区间CI为(9.983,13.661)mg,与普通孕妇的ED_(50)无差异,2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胎儿脐动脉血乳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3~4间隙穿刺时,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11.689 mg,95%CI为(9.983,13.661)mg。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炎手术硬腰联合麻醉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Ⅱ组.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5 mL.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  相似文献   

6.
韦景校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3):1996-1997
目的 观察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对实施剖宫产的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孕妇实施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选用L6~L4椎间隙穿刺,腰麻采用0.5%丁哌卡因1 mL,硬膜外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平面控制在T10~T8 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论 合并肺动脉高压产妇剖宫产时可选用低剂量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林兵 《淮海医药》2006,24(4):287-28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可行性.方法老年患者186例下腹、下肢择期手术,穿刺点L2~L3或L3~L4局麻药10%葡萄糖配制的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1.5~2.0 ml,头置管平面控制T10以下.结果MAP、HR、SpO2与麻醉前比差异无显著性,麻醉效果满意,术中术后恶心、呕吐、头痛无尿潴留发生率为6%.结论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手术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60例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和单纯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10,20,30min的SBP、DBP、HR变化,同时观察两组局麻药用量、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麻黄素的使用情况。结果:两组麻醉的效果相似,但腰硬联合麻醉组起效明显加快,局麻药用量也少,而且对老年患者的循环影响也较轻微。结论:小剂量罗哌卡因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64例,18~80岁,ASAⅠ~Ⅱ级,随机分成两组:R(罗哌卡因)组,n=32,用1%罗哌卡因2 mL(20 mg)与脑积液1 mL,配成3 mL溶液;RF(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n=32,用1%罗哌卡因2 mL(20 mg)与芬太尼1 mL(50μg)配成3 mL溶液。用南昌贝欧特公司联合阻滞配套针于L2~L3间隙穿刺,以0.1 mL.s-1的速率蛛网膜下腔给药2.5~3 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与1%罗哌卡因1∶1混合液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在感觉、运动阻滞及恢复上的异同,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RF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显著高于R组(P〈0.05),RF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显著短于R组(P〈0.05),RF组感觉平面消失时间、患肢运动恢复时间显著长于R组(P〈0.05)。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压下降。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蔡茂恩 《海峡药学》2012,(10):149-150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产科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最佳的方法和药物剂量。方法 ASAⅠ~Ⅱ级初产妇60例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为3组,Ⅰ组(n=20)腰麻用药为1%罗哌卡因1mL(10mg)加入10%葡萄糖1mL配成重比重溶液,Ⅱ组(n=20)腰麻用药为1%罗哌卡因0.8mL(8mg)加入10%葡萄糖1mL配成重比重溶液,Ⅲ组(n=20)腰麻用药为1%罗哌卡因1mL(10mg),加入10%葡萄糖1mL配成重比重溶液和3%麻黄素1mL。术中酌情于硬膜外予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同时分别于腰麻注药后即刻(T0),切皮后即刻(T1),胎儿娩出后即刻(T2),术毕即刻(T3),取母体静脉血和胎儿娩出后脐动、静脉血测定血清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T-Ⅱ)和醛固酮(ALD)浓度,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术中Ⅰ组血压波动较大,恶心呕吐出现的较多,多出现给药后10min以内。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T1值明显降低(P<0.01)。Ⅱ,Ⅲ组血压较稳定,恶心呕吐少见,T1,T2,T3的PRA,AT-Ⅱ,ALD值均比T0值明显降低,胎儿脐动、静脉血中三者值差异不明显,但明显低于母体T0值。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是安全的,并能达到较为完善的麻醉效果,不会对母体RAAS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即腰麻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用药量少等优点,可经硬膜外导管追加局麻药,弥补单纯腰麻阻滞不全和阻滞时间不够的情况,使手术时间不受限制,还可以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深受妇产科和麻醉科医生的欢迎,被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1,2])。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是腰-硬联合麻醉的常用药物,布比卡因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硬膜外生理盐水扩张对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最小有效剂量(ED_(50))的影响。方法 60例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鞘内给药后硬膜外给予10 ml生理盐水,对照组未给任何液体。罗哌卡因初始剂量为10 mg,有效剂量定义为鞘内给药后10 min采用针刺时双侧感觉阻滞平面达到T6并且不用硬膜外加药完成手术。根据上一例产妇的镇痛效果,上调或下调下一例产妇罗哌卡因的剂量,浓度梯度为1 mg。观察两组腰麻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记录血压、心率及母婴相关并发症;采用Probit回归分析计算罗哌卡因的ED_(50)及95%CI。结果观察组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7.51 mg(95%CI:7.09~7.93 mg),对照组为8.29 mg(95%CI:7.73~8.85 m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硬膜外生理盐水容量扩张时重比重罗哌卡因腰麻的ED_(50)为7.51 mg,且硬膜外生理盐水容量扩张能使其降低。  相似文献   

13.
腰麻及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产科分娩镇痛过程中的效果。方法:抽取100例来本院妇产科行分娩术的患者,其中50例作为观察组,行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50例作为对照组行硬膜外持续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但观察组在达到0级时间和疗效时间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罗哌卡因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后出血率和剖宫产率相当,产程情况相当,无明显差异。结论: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镇痛效果明显,见效快,可明显减少硬膜外罗哌卡因用药量,极大地减轻了产妇的痛苦,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少量舒芬太尼腰麻用于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足月初产妇分为观察组50例用0.2%罗哌卡因5mL加舒芬太尼2μg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50例用0.75%罗哌卡因2mL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两组手术总时间、镇痛效果、新生儿出生1min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麻醉前后血压变化、术后双下肢肌力恢复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阻滞较轻,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具有血压维持稳定,镇痛效果确切,母婴影响小,产妇双下肢肌力恢复较快,有利于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在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12月我院收治的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的2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98例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104例采用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达到0级最佳麻醉镇痛效果的例数占63.46%,最差麻醉镇痛效果的例数占0.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和麻醉后30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舒芬太尼联合小剂量罗哌卡因较单纯使用罗哌卡因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临床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应用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的临床效果,为临床麻醉奠定基础.方法: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8例剖宫产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麻醉方案后,对试验组采用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方案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如起效及持续时间、麻黄素用量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采用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方案的不良反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如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等,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行剖宫产手术的过程中,应用0.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麻可显著提升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有效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果,探讨氢吗啡酮对罗哌卡因半数有效量(ED_(50))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组(RH组)及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2例。采用序贯试验法:首例患者RH组鞘内注射氢吗啡酮75μg及0.5%罗哌卡因15 mg重比重混合液3 mL,R组鞘内注射0.5%罗哌卡因15 mg重比重混合液3 mL,根据前一例患者麻醉效果有效或无效,降低或提高后一例患者鞘内给药1个剂量梯度,剂量梯度设定为1:1.1。序贯法计算两组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的ED_(50)。结果 RH组罗哌卡因ED_(50)为9.06 mg,其95%CI为8.74~9.38 mg;R组罗哌卡因ED_(50)为11.27 mg,其95%CI为10.93~11.62 mg。两组罗哌卡因ED_(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4、8、15 min后,R组MAP明显降低,且低于RH组(P<0.01),但均处于正常范围内。结论氢吗啡酮75μg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腰麻时,可降低罗哌卡因的ED_(50),且术中生命体征更稳定,并可缩短局麻药起效时间,延长其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腰麻-硬外联合阻滞(CSEA)与布比卡因腰麻-硬外联合阻滞行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两组均先在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罗哌卡因(Rop)25 mg,或布比卡因(Bup)25 mg后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采用0.1%罗哌卡因或0.1%布比卡因,持续硬膜外输注5 ml/h,自控镇痛3 ml,锁定时间10 min。结果两组镇痛效果良好,镇痛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但布比卡因组对运动神经的阻滞程度显著增高。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CSE PCEA用于术后镇痛,效果完善。比较低浓度布比卡因CSE PCEA运动阻滞更轻微。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徐贯杰 《河北医药》2007,29(8):817-818
目的 探讨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可行性,并与连续硬膜外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60例腰椎间盘摘除术患者分为两组:连续硬膜外组(CE):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给予0.5%罗哌卡因10~15 ml;腰-硬联合组(CSE):L1-2间隙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L2-3间隙腰-硬联合穿刺,轻比重罗哌卡因5 ml(13~14 mg)注入蛛网膜下腔,用时60 s.感觉阻滞平面低于T10时,两组均经硬膜外追加0.5%罗哌卡因5 ml.结果 CSE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CE(P<0.01),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及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所需时间两组无差异(P>0.05);最大运动阻滞程度和不完全运动阻滞发生率CSE高于CE(P<0.01);镇痛效果CSE优于CE(P<0.01);低血压和头痛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感觉阻滞起效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效果优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可以安全地用于俯卧位腰椎间盘摘除术.  相似文献   

20.
蔡利锋 《海峡药学》2013,25(5):154-155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最佳剂量。方法择期足月单胎剖宫产手术产妇140例分为A、B、C、D共计4组(n=35),分别注入0.5%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0.6mL、1mL、1.5mL、1.8mL,术中根据麻醉平面及产妇血压情况酌情硬膜外腔追加注入0.75%罗哌卡因。结果 4组产妇麻醉镇痛效果、术中肌松评价、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异;A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硬外追加0.75%罗哌卡因剂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10/35),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 0.5%布比卡因1~1.5mL腰麻联合硬外追加适当剂量的0.75%罗哌卡因是剖宫产手术麻醉用药最佳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