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西方化和环境的改变,近年我国CRC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跃居第3~5位。统计学预测表明,在不久的将来CRC发病率将超过胃癌,成为胃肠道肿瘤中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对CRC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防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12年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中有关结直肠癌的研究新进展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研究发现,NPRL2基因与CRC发生、发展关系密切,CRC患者NPRL2基因表达显著降低。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抗肿瘤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胃肠道肿瘤化疗,可提高CRC患者生存率,但部分患者存在耐药。NPRL2基因可增加奥沙利铂治疗CRC的敏感性,是CRC潜在的治疗靶点。本文就NPRL2基因与奥沙利铂治疗CRC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目的。本综述围绕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参与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进行论述,为研究该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治疗等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益生元(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C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6例老年CFC患者半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给予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B组106例单用益生元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显效8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B组显效69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P<0.05)。A、B两组12周复发率分别为7.4%和21.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和14.2%。结论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老年CFC疗效优于单用益生元,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是指定植于肠道的微生物群落。近年来研究发现GM对骨代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影响钙吸收、调节免疫系统而影响破骨细胞数量与功能、影响肠道激素三方面。益生菌(probiotics)和益生元(prebiotics)通过调节GM结构发挥保护骨骼的作用。未来,GM可能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等骨骼疾病的重要靶点,益生菌和益生元制剂也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制剂及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微生态制剂亦称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菌(probi otics)、益生元(prebiotics)、合生元(synbiotics)。均是根据微生态学理论,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或促进物质制成的制剂。该类制剂可通过调整微生态失调,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健康水平或增进健康状态,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有一定治疗和预防作用。益生菌是指能促进肠道内菌群平衡、对宿主起到有益作用的活的微生态制剂,根据所含菌种数可分为多联活菌制剂和单菌制剂,最常用的益生菌是乳酸菌,包括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等。益生元是能选择性的刺激或促进一种或几种生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结直肠肿瘤(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对CRC的发生发展的研究中,脂代谢与CRC的关系受到人们的越来越多关注.目前研究发现高脂饮食更易导致CRC,而且血脂中的不同成分在CRC的形成和发展中,可能发挥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对于这些作用发生的机制有多种推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因此,对于脂代谢异常对结直肠肿瘤的形成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对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在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关注,尤其是在作为肠道微生态载体的结直肠(大肠)中的研究,更是取得了一定进展,肠道微生态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 R 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逐步被阐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在临床已取得一定疗效的CRC相关精准治疗方式如肿瘤免疫疗法、肿瘤化学疗法、肿瘤益生菌干预等方法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本文就CRC中与微生态相关的精准治疗方式及其潜在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细菌治疗肿瘤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毒性等不良反应限制了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益生菌的发现和相关技术的进步, 使其在治疗肿瘤的同时降低毒副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使益生菌有望成为一种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 作为益生菌寄居的主要场所, 消化系与益生菌关系密切, 为益生菌和消化系肿瘤的结合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也为消化系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本文将对益生菌及其在消化系肿瘤治疗中的产生、发展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升高,但预后差异较大.近年来,关于肿瘤部位对CRC的治疗和预后的影响,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寻找肿瘤间的差异性,为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是目前要努力的方向,本文从CRC的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左右半CRC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肠道菌群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在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 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肠道菌群的改变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肠道菌群失调可以通过肠-肝轴影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肠道和肝脏的免疫功能等, 从而介导自身免疫性肝炎。粪菌移植、益生菌、益生元、噬菌体等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有望成为预防或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一种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肿瘤中均位居前列。CRC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癌细胞的遗传改变和来自周围肿瘤细胞微环境的多种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s)和PD-1/PD-L1在CRC的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重点论述TAMs在CRC中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意义,TAMs与PD-1/PD-L1之间的关系,抗PD-1/PD-L1抗体在CRC中的应用,以及靶向PD-1/PD-L1和TAMs在CRC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排便后可缓解或减轻的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的功能性肠道疾病.近年来,益生菌用于IBS治疗的疗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重视.益生菌是指摄人一定数量,能以活菌状态到达宿主胃肠道,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微生物.人体内的益生菌包括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芽孢杆菌属等.  相似文献   

14.
鼠李糖乳杆菌GG(LGG)是目前研究较广泛的益生菌之一,在人类胃肠道中具有良好的黏附及定植能力。LGG可通过多种途径起到保护胃肠道的作用,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功能,目前LGG已被用于预防和治疗多种胃肠道微生态失调相关疾病。该文就LGG防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感染性腹泻、旅行者腹泻、抗生素相关腹泻、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系统肿瘤和慢性肝病等)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自闭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类神经发育障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攀升,患者常伴随腹泻、便秘、腹痛等胃肠失调症状,给患者自身及其家庭都带来巨大痛苦.本文综述了ASD患者胃肠失调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了肠道菌群失调在其中的影响,并提出可针对ASD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开发富含益生菌和/或益生元食品.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且总体预后相对较差.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获得了快速发展,已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批准用于包括CRC在内的多种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本文将重点阐述免疫检查点的作用、机制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CRC中应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的因素.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肯定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CRC的治疗中的潜力,尽管部分患者仍对免疫检查点治疗无应答.因此,探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CRC患者的敏感因素,对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至关重要.未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和其他多种治疗方法相联合,提高患者反应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我国恶性肿瘤的第4位,且近年来发病率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开展有效的结CRC筛查工作能改善预后,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重大意义.在众多筛查方式中,粪便与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费用低,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鉴于肿瘤标志物检测对CRC癌筛查的重要意义,本文对四种主要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在CRC筛查中的研究现状作一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微生态学 (microecology)是一门新的生命科学分支 ,在保健医学、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近年来 ,由于临床上一些治疗手段的应用 ,如大量新的高效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放疗等 ,使人体正常菌群发生改变和失衡 ,从而导致临床疾病的发生。为了使微生物菌群重新获得平衡 ,治疗或治愈疾病 ,微生态制剂(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 )的临床应用受到了关注和重视。本文仅就这一方面的研究近况作一介绍。1 肠道微生态1 1 肠道微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在人体表构成一个生物层 ,形成生物屏障。在粘膜层的细菌称…  相似文献   

19.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西方发达国家,CRC的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2~3位.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我国CRC发病率亦逐年升高,已跃居第3~5位,特别是大城市的增幅更快.结直肠腺瘤( colorectal adenoma,CRA)是CRC最主要的癌前疾病[1-3].通常认为结直肠肿瘤主要包括CRC和CRA.  相似文献   

20.
《中华内科杂志》2022,(6):697-702
肠道菌群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揭示和推动了肠道微生态疗法的发展, 其中益生菌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干预手段。疾病相关关键菌株的发现为下一代益生菌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基础。目前下一代益生菌主要应用方向为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和肿瘤等, 其安全性、定殖能力与厌氧特性是开发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对其益生机制的研究有助于实现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