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抗小鼠炎性痛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炎性痛模型组、阳性对照(地塞米松,0.5 mg/kg)组及白藜芦醇(100、50和25 mg/kg)组,每组10只。通过测定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及冷缩足反射次数,观察白藜芦醇是否具有缓解小鼠炎性痛的作用。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L4~L6)NF-κB、NF-κB抑制蛋白α(inhibitor of NF-κBα,IκBα)、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inhibitor of NF-κB kinaseβ,IKK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100和50 mg/kg)可明显升高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所致炎性痛小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显著延长其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减少其冷缩足反射次数(P0.05或P0.01);白藜芦醇(100 mg/kg)可明显下调CFA诱导的炎性痛小鼠脊髓组织NF-κB、IκBα、IKKβ、TNF-α及IL-1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炎性痛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氧化三甲胺(TMAO)对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和小鼠腹主动脉血管炎性反应的影响,以及探究其对炎性反应信号通路NF-κB激活的情况。方法将人主动脉内皮细胞分为对照组和TMAO组(用TMAO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生存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炎性反应因子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65蛋白表达及其入核情况;体内小鼠实验分为对照组和TMAO组,用腹腔注射TMAO处理小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在TMAO 1 000、3 000、5 000μmol/L浓度下,细胞生存率降低(P0. 01); TMAO处理细胞和小鼠后,炎性反应因子mRNA表达明显提高(P0. 05);磷酸化p65以及p65蛋白入核明显增加(P0. 05)。结论 TMAO可能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刺激人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炎性反应因子,并可能通过此机制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探讨朱砂七是否可以增强小鼠免疫力,并明确这种免疫调节机制是否与TLRs/NODs受体与MAPK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方法: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模型,40只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四组,即正常对照组(NS)、金葡菌肺炎模型组(MRSA)、朱砂七组(PC+MRSA)、青霉素组(阳性药,PG+MRSA)。记录各组小鼠死亡率,HE染色观察组织病变,计算活菌数量,ELISA法检测血液炎性因子TNF-α、IL-6水平。Real time PCR法检测TLRs和NODs及其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6 mRNA表达,进一步检测MAPK及NF-κB的基因水平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MRSA组比较,朱砂七组死亡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HE染色结果显示朱砂七组小鼠肺部组织炎性病变明显减轻,活菌数量减少。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RSA组TLR2、NOD2及其下游炎性因子IL-6、TNF-αmRNA均有明显上升(P0. 05),青霉素组、朱砂七组的上升趋势显著降低,但是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 05)。MRSA模型组动物MAPK、NF-κB信号通路在转录和翻译水平的改变也较为明显,朱砂七可降低MRSA暴露小鼠的MAPK、NF-κB在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5)。结论:朱砂七可以减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小鼠的感染症状,且该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LRs/NODs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下游炎性因子TNF-α、IL-6相关,该作用可能通过MAPK及NF-κB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医用臭氧(OZ)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核因子κB(NF-κB)、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核因子κB抑制蛋白激酶β(IKK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CCI法复制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0.8、0.4、0.2ml)的OZ予以干预,用Von Frey纤维丝机械刺激触痛仪及冷板测痛仪测定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与冷缩足反射阈值的影响;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剂量OZ对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CCI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组比较,OZ 0.8、0.4ml剂量升高CCI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冷缩足反射阈值(P0.05,P0.01);OZ 0.8、0.4ml剂量可下调CCI大鼠脊髓组织NF-κB p65、IκBα及IKK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 OZ对CCI致神经病理性痛大鼠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F-κB p65、IκBα及IKK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tch1基因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其对NF-κB通路的作用。方法:选取T-ALL患者67例作为试验组,以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采用qRT-PCR分析PBMC中Notch1和NF-κB通路(IκBα、IKKβ)mRNA表达量,分析Notch1的表达水平与T-ALL患者临床指标和预后之间的关联,以及Notch1与NF-κB通路mRNA表达水平的关联。沉默Jurkat细胞中的Notch1基因,qRT-PCR分析Notch1、IκBα和IKK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分析Notch1、磷酸化IκBα(p-IκBα)和磷酸化IKKβ(p-IKKβ)蛋白表达。结果:T-ALL组PBMC中Notch1 mRNA表达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tch1表达水平与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102,P=0.025;r=0.247,P=0.019;r=0.429,P=0.006),而与年龄和性别无显著相关性。Notch1与IκBα 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754,P=0.039),与IKKβ 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38,P=0.002)。Notch1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8.5±2.2)个月,显著长于高表达组的(12.7±3.4)个月(χ;=1.677,P=0.038)。沉默Notch1可显著上调IκBα mRNA和p-IκBα蛋白水平(P<0.05),显著下调IKKβ mRNA和p-IKKβ蛋白水平(P<0.05)。结论:Notch1基因在T-ALL患者血浆PBMC中高表达,与患者LDH水平、白细胞水平和危险度分级等临床指标和生存率相关,Notch1可能通过NF-κB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哮喘大鼠IKK/NF-κB信号通道与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关系及银杏叶提取物(Egb)的调控。 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C组)、哮喘组(A组)、Egb组(E组)。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IκB激酶mRNA(IKKβ mRNA)及核转录因子(NF-κB)P65亚基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和二硝基苯甲酸法测定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MDA和GSH的浓度。 结果:A组肺组织IKKβ mRNA及NF-κB P65表达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1),E组则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1);A组血清及BALF中MDA浓度显著高于C组(均P<0.01),E组则显著低于A组(均P<0.01);A组血清及BALF中GSH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均P<0.01),E组则显著高于A组(均P<0.01)。 结论:哮喘大鼠肺组织IKKβ mRNA、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强,与抗氧化性降低有关,Egb能有效抑制IKK/NF-κB信号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肾移植大鼠肾损伤的改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白藜芦醇高和低剂量组[40和2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术后24 h,检测血清Cr、BUN、SOD和MDA水平,RT-qPCR检测肾组织Bax和Bcl-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r、BUN和MDA含量增高,SOD活性降低,肾组织Bax mRNA表达增加,Bcl-2 mRNA表达降低,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白藜芦醇显著降低血清Cr、BUN和MDA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Bax mRNA、IKKα、p-IκBα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提高Bcl-2 mRNA表达(P0.05)。结论白藜芦醇对肾移植大鼠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贞芪扶正胶囊对慢性湿疹小鼠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SPF级C57BL/6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CAD组)与贞芪扶正胶囊组(ZQFZ组).观察各组小鼠双耳肿胀程度、双耳变应评分;HE染色观察病灶处皮肤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β水平;RT-PCR检测皮肤中TNF-α、IL-6及IL-1β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及NF-κB蛋白表达;RT-PCR检测皮肤中TLR4、MyD88及NF-κB mRNA表达.结果 ZQFZ可以显著改善小鼠双耳肿胀程度,降低小鼠双耳变应评分(P<0.05);减轻小鼠皮肤炎症浸润并降低血浆及皮肤中TNF-α、IL-6及IL-1β蛋白与mRNA表达(P<0.05);同时ZQFZ还可显著下调小鼠皮肤组织中TLR4、MyD88、NF-κB蛋白与mRNA表达(P<0.05).结论 贞芪扶正胶囊可以通过抑制炎性反应达到治疗慢性湿疹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杨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31(12):1320-1325
 摘 要:目的 观察槐定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KKβ,IκBα,NF-κB P65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内毒素机制。方法 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槐定碱对照组、LPS组、槐定碱干预组。槐定碱干预组加入LPS100μg/L孵育1h,弃去LPS后加入槐定碱15.63mg/L,作用5、30、60、120min,分别获取细胞与培养液。RT - 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等的mRNA与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含量。结果 LPS组各时间点IKKβ、pIκBα、NF-κB P65 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 < 0.01);槐定碱干预组以上因子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同时间点LPS组显著回落(P < 0.01)。结论 槐定碱调控LPS激活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IKKβ、IκBα、NF-κB P65等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下游TNF – α分泌是其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NF-κB的活性及其mRNA表达与IL-β、IL-6、TNF-α mRNA表达的相互关系,为临床应用NF-κB调节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NF-κB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精神分裂症组和健康对照组PBMC中NF-κB活性,并采用RT-PCR方法,测定两组PBMC中NF-κB mRNA表达及IL-1β、IL-6、TNF-α mRNA表达。结果:①精神分裂症组PBMC中NF-κB的活性及NF-κB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精神分裂症组PBMC中IL-1β、IL-6、TNF-α 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③在精神分裂症组及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其mRNA表达量无明显相关(均P〉0.05);④在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IL-1β、TNF-α mRNA均呈正相关(均P〈0.05);无论是在精神分裂症组或对照组中,PBMC中NF-κB的活性与IL-6 mRNA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PBMC中NF-κB mRNA表达及活性均增高,对NF-κB活性的检测更能反映NF-κB的转录调控功能情况;活化的NF-κB对IL-1β、TNF-α的基因转录起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槐定碱对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IKKβ,IκBα,NF-κB P65及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内毒素机制。方法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槐定碱对照组、LPS组及槐定碱干预组。槐定碱干预组加入LPS 100μg/L孵育1 h,弃去LPS后加入槐定碱15.63 mg/L,作用5、30、60和120 min,分别获取细胞与培养液。RT-PCR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NF-κB等的mRNA与蛋白表达,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含量。结果LPS组各时间点IKKβ、pIκBα、NF-κB P65 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IκBαmRNA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1或P<0.05);槐定碱干预组以上因子mRNA和/或蛋白表达及TNF-α含量均较同时间点LPS组显著回落(P<0.01或P<0.05),而IκBαmRNA则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槐定碱调控LPS激活的巨噬细胞NF-κB通路IKKβ、IκBα、NF-κB P65等分子的表达,进而抑制下游TNF-α分泌是其抗内毒素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 ( ropivacaine, Rop) 对脂多糖 ( lipopolysaccharide, LPS) 诱导的小鼠急性 肺损伤 (acute lung injury, ALI) 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气管内滴注 LPS 诱导肺损伤小鼠模型, 并将小鼠 随机分为 6 组: 对照组、 LPS 组、 罗哌卡因 0. 25、 0. 5、 1 μmol / L 组和右美托咪定 (dexmedetomidine, Dex) 100 μg / kg 组。 Hematoxylin-eosin (H&E) 染色评估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ELISA 法测定肺组织中髓过 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 MPO)、 丙二醛 ( malondialdehyde, MDA)、 超氧化物歧化酶 (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 glutathione peroxidase, GSH-Px) 的活性; 检测血清中 IL-6、 IL-1β 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 的表达; Western 印迹检测 HMGB1 / NF-κB 通路相关蛋 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LPS 诱导肺泡外膜增厚、 出血和肺水肿; 肺损伤评分和肺含水量增加; MPO 和 MDA 活性增加, SOD 和 GSH-Px 水平降低; IL-6、 IL-1β 和 TNF-α 水平升高; HMGB1 蛋白和 NF-κB P65 磷酸化水平升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与 LPS 组比较, 罗哌卡因 0. 5、 1 μmol / L 组小鼠肺损伤 程度明显减轻; MPO 和 MDA 活性降低, SOD 和 GSH-Px 水平升高; IL-6、 IL-1β 和 TNF-α 水平降低; HMGB1 蛋白和 NF-κB P65 磷酸化水平降低,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5)。 结论 罗哌卡因通过抑制 HMGB1 / NF-κB 通路, 有效减弱了 LPS 引起的肺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抑制髓样相关蛋白8/14(MRP8/14)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促炎性因子释放的刺激作用,并研究核因子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方法:MRP8/14刺激RAW264.7细胞,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蛋白和mRNA水平;咯利普兰预处理RAW264.7细胞后,MRP8/14刺激细胞,采用液相芯片技术和q PCR技术分别检测TNF-α和IL-6的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AW264.7细胞内NF-κB P65蛋白核移位情况。结果:液相芯片及q PCR结果显示MRP8/14具有很强的促炎性因子TNF-α和IL-6释放的作用(P0.01),而咯利普兰可以显著减弱MRP8/14促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P0.05)。此外,MRP8/14能够诱导NF-κB P65蛋白发生磷酸化,胞核中P65蛋白增加;而咯利普兰显著减弱NF-κB P65蛋白磷酸化(P0.05)。结论:咯利普兰可能通过NF-κB途径显著减弱MRP8/14的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虾青素(AST)预保护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肠道炎症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虾青素组、LPS组和虾青素+LPS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LPS(1 mg/kg)前,各组连续15 d分别灌胃橄榄油或虾青素(50 mg/kg)。LPS注射3 h后处死小鼠,采集血液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取材后通过ELISA和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清及各肠段组织中TNF-α、IL-6和IL-1β等炎症因子的分泌量和mRNA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并通过HE染色观察各个肠段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LPS组相比,虾青素+LPS组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分泌和mRNA的表达量及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 0. 05),且小肠段黏膜损伤程度低,绒毛形态均匀完整。结论:虾青素可改善小鼠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并且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中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机体中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来缓解LPS引起的急性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蛋白酶抑制剂依沙佐米对胰腺癌细胞凋亡和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胰腺癌细胞系CFPAC-1和PANC-1,加入浓度为0、10、20、30和40 nmol/L的依沙佐米培养12、18、24和48 h,RT-qPCR检测细胞中NF-κB p65、IκB激酶(IκB kinase, IKK)、Bax和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因子NF-κB p65、IKK、Bax和caspase3的蛋白水平,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CK-8实验的检测结果显示,添加10~40 nmol/L依沙佐米均对PANC-1细胞和CFPAC-1细胞的活力具有抑制作用(P0.0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随着依沙佐米浓度的增加,PANC-1细胞和CFPAC-1细胞的凋亡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添加0 nmol/L抑制剂的对照细胞比较添加依沙佐米后PANC-1细胞和CFPAC-1细胞NF-κB p65和IKK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添加依沙佐米后PANC-1细胞和CFPAC-1细胞的NF-κB p65和IKK的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mRNA检测结果一致;CFPAC-1细胞的凋亡因子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ANC-1细胞的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Bax蛋白在依沙佐米为10 nmol/L浓度时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依沙佐米可能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抑制胰腺癌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凋亡,且作用效果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urvivin作为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对核因子κB(NF-κB)基因的转录及蛋白水平活性的影响及与NF-κB的调控关系。方法采用Survivin短发夹RNA(shRNA)干扰技术,脂质体转染食管癌ECA109细胞,检测Survivin沉默效果,选择最佳转染浓度;半定量RT-PCR检测Survivin shRNA干扰后食管癌ECA109细胞中NF-κB及其通路的上游调控因子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Kα)、IKKβ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扰之后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Survivin shRNA干扰食管癌ECA109细胞后,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NF-κB mRNA表达变化无明显差异,但其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NF-κB上游因子IKKα、IKKβmRNA表达下调;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明显增加,G2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减少,细胞周期受阻。结论 Survivin通过在转录水平影响IKKα、IKKβmRNA表达,调控NF-κB蛋白活化水平,提示Survivin在肿瘤信号调控网络中可作为一个新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新风胶囊(XF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患者miR-155、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高凝状态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AS活动期患者分为新风胶囊组(XFC组)和柳氮磺吡啶组(SASP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55。反转录PCR检测核因子κB激活蛋白1(Act1)、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IκB激酶β(IKKβ)、NF-κB p65、NF-κB p50 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 P65、NF-κB P50蛋白表达,ELISA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环素F1(6-keto-PGF1)、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IL-10、IL-17。同时评价XFC对AS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XFC组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50%达标率(BASDAI50)显著高于SASP组。与SASP组治疗后相比,XFC组治疗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BG)、D-D二聚体(D-D)、TXB2、GMP140、PAF、PAI-2、IL-17、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评分(VAS)、Bath 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th AS总体指数(BAS-G)降低更明显,且其可明显升高6-keto-PGF1、IL-4、IL-10;与SASP治疗后相比,XFC治疗后IKKβ、IκBα、NF-κB p65、NF-κB p50 mRNA及NF-κB P65、NF-κB P50蛋白、miR-155表达水平更低。结论 XFC能有效改善AS活动期患者的高凝状态,可能与抑制miR-155、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余晓丹  李铮 《解剖学研究》2019,41(6):483-486
目的探究熊果酸(UA)通过Toll样受体//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通路对慢阻塞疾病(COPD大鼠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PD组、COPD+UA组和COPD+EVP4593组。通过烟雾暴露+脂多糖建立COPD模型。比较各组大鼠肺功能、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情况。检测和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炎性因子和TLR4、NF-κB p65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建模后COPD组大鼠的FEV0.3%/FVC和MM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的COPD+UA组和COPD+EVP4593组FEV0.3%/FVC和MMEF显著高于COPD组(P0.01)。COPD组肺泡结构紊乱,肺泡间隙明显增厚,肺组织浸润大量炎症细胞,间质出血出现充血和出血改变。COPD组和COPD+EVP4593组的肺泡结构较正常,炎症浸润很少。COPD组的血清炎性因子显著升高(P0.01),COPD+UA组和COPD+EVP4593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P0.01)。COPD组的TLR4、NF-κB p65和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升高,COPD+UA组和COPD+EVP4593组的TLR4、NF-κB p65和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P0.01)。结论 UA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减少炎性因子的表达和Caspase-3蛋白的水平,减少COPD大鼠肺损伤,保护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转染大鼠系膜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表达的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ERKs)、核因子κB(NF-κB)、P38 MAPK信号传导机制.方法 将含有HBV X基因的质粒pCI-neo-X导入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分别采用特异性抑制剂U0126阻断ERK1/2通路,Lactacystin阻断NF-κB通路和SB203580阻断P38 MAPK通路,观察培养细胞TNF-α及其mRNA表达,以不加抑制剂作为对照.RT-PCR检测TNF-α mRNA表达,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表达.结果 转染pCI-neo-X后,系膜细胞TNF-α mRNA及上清液TNF-α表达均增高,通过阻断ERK1/2或NF-κB通路,细胞TNF-α mRNA及上清液TNF-α表达均下降.而阻断P38 MAPK通路对系膜细胞TNF-α mRNA及上清液TNF-α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 HBx蛋白通过激活ERKs和NF-κB信号通路使系膜细胞高表达TNF-α,而与P38 MAPK通路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甘草酸(GA)对脂多糖(LPS)诱导肠上皮细胞IEC-6发生炎症应激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炎症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以IEC-6细胞株为研究对象,实验分Control组、LPS模型组、LPS+GA组、GA组,Western blot法检测TLR4、CD14、MyD88、IκBα、p-IκBα、NF-κB p65表达变化; 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下游炎症基因的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诱导后IEC-6细胞中TLR4、CD14、MyD88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及NF-κB p65的核转位增加(P0. 05),同时上调ICAM-1、COX-2、i NOS和IL-6炎症相关基因表达,并减少IL-10表达(P0. 05),甘草酸干预后可显著逆转上述改变,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甘草酸能抑制LPS活化的TLR4/NF-κB信号通路,进而下调LPS诱导的促炎基因表达,减轻肠上皮细胞的炎症性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