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胎内胎——腹膜后寄生胎较少见,Lord于1956年报告4例,国内姚氏报告2例。根据手头文献迄今国内仅有17例,笔者于83年5月3日经手术证实1例,报告如下: 患儿郑××,女,7岁,乐清人,腹部肿块逐渐增大7年。在婴幼儿期一次洗澡中无意发现腹部一拳头大小肿块,移动度良好,无任何不适。随着年龄增长,肿块逐渐增大,腹部明显隆起,有下垂感,活动迟钝,83年4月25日收住院。体检: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心肺阴性,腹部膨隆,左上中腹可扪及18×22×10厘米肿  相似文献   

2.
林××,女,4 1/2岁。于1979年9月15日因右胸部肿块34天入院。患儿于1979年8月12日由其母发现其右胸部近乳头处有一肿块,微痛,有逐渐增大趋势。经用抗菌素治疗无效来院就诊。门诊以炎性包块收入院。过去有进食半生溪蟹习惯,1977及1978年曾先后2次因肺炎入院治疗,无咯血史,无经常抽搐史。体检。体温36.7℃脉搏80次/分,发育中等,营养欠佳,轻度贫血面容,巩膜,皮肤无黄染。心率80次/分,律整,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双肺呼吸音柔和,未闻罗音。腹软、平,肝肋下0.5厘米,无压痛。四肢运动自如,肌肉无萎缩。  相似文献   

3.
表皮发生的Bowen氏病比较少见。我科在活检工作中遇见四例,报告如下: 例1:男,(?)岁,病理号:S.4018。鼻尖部绿豆大赘生物一月余,表面粗糙易出血。病理肉眼所见:灰黄色软组织一块,体积0.4×0.3×0.3厘米,(?)软。例2:男,30岁,病理号:S.4976。左肩背部起疱两年余,(?)附痂皮,无破溃。病理肉眼检查:黄白色皮肤组织一块,大小2.4×2.1×0.7厘米,表皮中央见有直径1.9厘米的黑褐色区。例3:男,34岁,病理号:S.14978。右额部长一乳头状肿物一月余,表面光滑。病理大体检查,  相似文献   

4.
<正> 胃恶性平滑肌母胞瘤较少见,我们遇到一例罕见的胃恶性平滑肌母细胞瘤继发肝转移,并伴肝海绵状血管瘤,报告如下:患者×××,女,66岁,农民。住院号63427。病检号53047。以胃纳差、疲乏无力、扪及上腹部包块一年余之主诉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剑突下可触及直径5厘米包块,呈结节状。肝边缘不整齐,无触痛。左腹中部可触及一直径10厘米结节状包块,质硬,无明显触痛。腹水征(一)。手术所见:胃窦部小弯侧有一直径约12厘米实质性包块。肝左叶有一15×15×10厘米肿块,呈分叶状。肝右叶有一直径2.5厘米肿块,苍白色。  相似文献   

5.
病历摘要患儿李××,女性,4个月,因右上腹部包块逐渐增大40天,于1972年2月2日下午6时许入院。患儿母代诉:40天前因发热曾到某医院治疗,发现右上腹有一拳头大包块,不痛,治疗后热退,但肿块则逐日迅速增大,几乎占据全腹。病儿无其他不适,饮食,大小便也正常。患儿为第三眙,足月顺产,出生后身体健康。体检:发育正常,营养较差,面色苍白,端坐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并不多见,而小肠系膜良性肿瘤更为少见。本科曾收治小肠系膜良性纤维瘤伴点状出血一例,现报告如下: 祁××,男,44岁。偶然发现下腹部活动性肿物2个月,伴腹胀,于1986年9月10日入院。检查右下腹可触及拳头大小肿物,可从右下腹推到左下腹。无结节,无触痛。B超检查声像呈实性。腹部x线平片检查未见异常。纤维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慢性炎。于1986年9月23日剖腹探查,发现小肠系膜有15×15厘米大小的实性肿物,大部回肠及部分空肠纤回紧贴于该肿瘤表面。仔细剖解后发现肿瘤位于空肠系膜根部,部分肠系膜血管已受累。实行肿瘤切除及肠切除,切除小肠350厘米。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35天。因发现骶尾部逐渐增生肿物35天,于1986年10月27日入院。体检:体温36.5℃,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肤粘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骶尾部偏右有一约14×10×9厘米的多囊性肿物,基底部较大.活动,无压痛,部分透光阳性。化验检查:白细胞9×10~9/L/mm~3,中性59%.淋巴41%。血型“A”。X 线照片:骶尾部骨质结构及关节结构正常。患儿父母均是农民,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其母孕期无发热感染史,未用过任何药物,未接受过放射线检查。该患儿为足月顺产,第三胎三产,旧法接生。  相似文献   

8.
李×,男,14个月。因腹部包块2个月,于1977年8月9日入院。2个月前,其母发现患儿右侧腹部长一包块,逐渐长大,伴有食欲不振、消瘦和面色发黄。发病后,大便较希,有时呈不消化样,无脓血。曾按“消化不良”治疗,未见明显效  相似文献   

9.
病例介绍患者,女,35岁,住院号:7775,因腹部刀伤,口服稀硫酸(量不详)六小时,于1988年11月29日急诊入院,患者既往有精神分裂症史,无肾病史,入院后呕血约200毫升,上腹部剑突下见2×10厘米大小的锐器伤,出血不止,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弱,脉率每分钟90次,律齐,体温35℃,呼吸每分钟24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腺瘤少见,我院于1977年11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至今健在,报告如下: 患儿黄××,男,14岁,住院号:24931。因右上腹部持续性隐痛6月余于1977年11月19日入院。缘患儿于6个月前觉右上腹部隐痛,每于行走及活动时明显,局部有灼热感,随后发现右上腹部有一鸡蛋大肿块,无压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肝脓肿”,服灭滴灵等药无效,疼痛仍为持续性,但无发冷、发热,食欲正常,体重无减轻。以往无肝胆病史。体检:发育良好,营养中等,皮肤巩膜无黄染,  相似文献   

11.
患儿陈×,男,21天,于1977年3月21日因脐窝部出血一天来诊。患儿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脐带于产后4~5天脱落,无出血、感染。产后20天(8月20日)发现脐窝部脐带残端出血,并发现躯干四肢有出血点及血瘀斑。查体:周身有出血点,以四肢臀部为多,驱干、面颈部次之,手背有直径2.5厘米之瘀斑,脐带残端有少量出血,但无感染征象,体温,心、肺均正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甲状腺肿较罕见.我科1979年曾收治1例,报导如下:女婴,6个月,因颈前肿块,1979年12月7日入院.患儿足月顺产,分娩后其母发现患儿颈部肿块,并逐渐增大,无呼吸困难.患儿系来自甲状腺非流行地区.其母无甲状腺疾病史.检查:发育营养良好,无眼球突出,两侧颈部可扪及甲状腺肿大,左侧5×4厘米2,右侧4×3厘米2,质软,表面光滑,无震颤及杂音,心肺(一).  相似文献   

13.
<正> 詹××,女,50岁,农妇,汉族,新疆籍,住院号81—6931。右上腹部包块6年,近4月迅速增大,腹痛,寒战,高烧三天入院。体查:体温40.4℃,消瘦、巩膜、皮肤无黄染,心肺无异常。右胸廓下部较左侧饱满,右上腹部膨隆,在右锁骨中线外侧季肋下,触及10×15厘米大的囊性包块,内侧可触及2×3厘米之包块,触痛(++)。Casoni试验阳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女性,54岁。主因半年前发现腹部有一拳头大小肿物,活动,无疼痛及其它不适感,近日肿物明显增大,影响进食。入院查体,中腹部膨隆,可触及-35×20厘米大小肿物,质较硬,活动度差,表面光滑,压痛(±),肠鸣音正常,腹部B超提示,腹部实质性肿物。 肉眼所见:送检“未去壳花生”样肿物标本一个,大小36×21×6厘米,肿块境界清楚包膜完整,切面灰白、灰红实性质中,有-2×0.8厘米黄色区域,初步认为是  相似文献   

15.
患儿 ,女 ,312 m ,发热 ,右颌下肿胀 2d ,于 1999年 8月2 3日入院。入院前静点双黄连、青霉素、氯苄青霉素 1d。患儿持续发热 ,最高体温 39.4℃。入院后查体 :急性热病容 ,无皮疹 ,右颌下弥漫性肿胀 ,可触及 2× 3cm大之肿块 ,质软、固定、边界欠清 ;双肺呼吸音粗 ,心率 140次 /分 ,律齐 ,心音可 ;腹软 ,肝脾未触及 ;指趾端无硬肿。血常规 :Hb116g/L ,WBC 6 .5× 10 9/L ,GBAN 72 .3℃ ,LYMB2 2 .6 % ,PLT2 0 2× 10 9/L。诊断为急性颌下淋巴结炎。予静点头孢噻肟钠 ,红霉素等药 ,于发病第 6天患儿出现双眼球结膜…  相似文献   

16.
肺吸虫除可侵及肺以外,尚可引起皮下包块。但同时在腹壁和腹腔出现包块则不多见,且容易误诊。本院于1984年见到1例,兹报道如下: 患儿,男,10岁,贵州开阳县人。因无痛性下腹壁包块2月于84年9月21日门诊以“腹壁纤维瘤”收入院。检查:皮肤(一),浅表淋巴结不大,头颅五官无异常。心肺(一),腹软,肝脾不大。脊柱四肢无异常。下腹壁见-8×4×2cm包块,皮肤不红,包块边界清,质中,无压痛,固定。其深部(腹腔内)有一鸡蛋大包块与之相连。“B”超探及为2.4×2.6cm大小之回声。追问病史,半年前患儿曾数次生吃螃蟹。考虑  相似文献   

17.
<正> 流行性腮腺炎并发急性肾炎较为罕见,现将我站遇到1例报道如下:韩××,女,9岁,因发热,左腮肿痛一日,于1978年7月23日来站诊治。学校有腮腺炎流行,接触史密切。患儿以左耳垂为中心,腮腺呈2×3厘米肿胀,皮肤不红,无波动,腮腺口不红肿,挤压无脓性分泌物溢出。扁桃体不大,血压110/70毫米汞柱,体温39.3℃,化验检查:白血球总数4600/mm~3。诊为流行性腮腺炎,经肌注板蓝根2毫升,每日两次。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性,8岁,住院号119265,因腹痛、腹胀,呕吐4天,无便2天于1992年6月28日急诊入院。患儿4天前曾服用驱虫药,之后出现阵发性腹痛,且逐渐加剧,呕吐渐频,均为胃,肠内容物。 体检:精神萎糜,中度脱水外貌,腹胀明显,可见较多肠型,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脐中线及右侧腹部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8×8厘米,边缘欠清,可移动,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音。  相似文献   

19.
粘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亦称Hurler氏病、Hunter氏病及承(?)病(Gargoylism),1917年Hunter首先描述,我国于1955年首次报告2例,迄今国内已有170余例报道。我院儿科近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一、病例报告黎××,男,7岁,住院号186,007,因腹部进行性增大伴智力低下5年,行为异常1年余,于1982年12月1日第2次入院。患儿出生后1年内生长发育基本正常,2岁时因腹胀,腹泻在当地医院就诊,发现肝大肋下4cm,肝功能检查SGPT 325u;肝脏超声波探查提示炎症波型。曾服驱虫药排出蛔虫30余条。因腹胀进行性加重,肝、脾肿大,于1978年8月第1  相似文献   

20.
刘××,男,8个月,住院号134194,入院日期:1974年11月13日下午6点30分。患儿出生后40天即发现口周围、指、趾末端发绀,哭叫及吃奶时加重,4个月后发绀更明显。入院前5天出现呼吸困难、厌食、但不发烧,曾用青、链霉素治疗不见好转来我院治疗。患儿为第一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未接受过任何予防接种,父母健康,家中无患心脏疾病及其他畸形之疾病,母妊娠期未患过任何疾病。体查:营养较差,面色苍白,意识不清,呼吸深长,口唇及指、趾发绀明显,杵状指、趾,四肢冷,脉细弱。皮肤未见出血点、皮疹及黄染、前囱5×5厘米,大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