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该院2018年1—12月期间262例急诊科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急诊患者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明显减少,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同时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78例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均为二度及以上烧烫伤,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急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规范化治疗和急诊护理后观察组恢复满意率(71.91%)明显高于对照组(57.30%),且肢体受损或伤残率(28.09%)明显低于对照组(44.94%),观察组压疮、下肢静脉血栓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可为急诊救治下肢足部烫伤提供参考资料,建议逐步规范急诊护理以提升烧烫伤患者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以及其实施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治的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66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及观察组两组,每组3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应用急诊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2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3.94%,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5.7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足部烧烫伤患者来说,采用急诊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急诊科实施急诊分诊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3年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科分诊,观察组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干预,比较不同分诊措施干预后的效果。结果:针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分诊干预后,观察组护理分诊质量评分和护理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护理分诊工作中,采用分诊安全管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可以提高患者对急诊分诊工作的认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和分析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进行急诊护理的临床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该院急诊科收治的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116例。抽签法进行急诊护理分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58例)予以综合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8.28%)较之对照组(84.48%)有明显偏高,护理总满意度(94.8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1.03%),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多发性骨折合并休克患者通过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骨折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以来,在该院急诊科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164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即对照组患者8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82例,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5.12%)和护理总满意度(98.78%)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0.49%,79.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进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急诊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免煎颗粒在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为提高急诊科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的112例急诊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科患者入院的护理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方式及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接受中医免煎颗粒治疗及相应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根据不同分组给予相应的针对性管理措施后,医护人员采用相应的量表对急诊科患者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临床疗效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结果,比较各组患者数据值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急诊科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科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免煎颗粒在急诊治疗中具有应用方便、疗效高、安全性好的优点,应用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对下肢过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实施足部皮肤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接收的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64例,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使用临床常规护理、足部皮肤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足部压疮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使用足部皮肤护理方法对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更加明显,可减少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急诊护理服务管理中的应用,评价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急诊科收的1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行PDCA循环模式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服务管理中,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维护医患关系,同时可增加护理安全性,为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安全质量小组在急诊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1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急诊科收治的1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设立安全质量小组检查,比较分析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经比较分析,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设立安全质量小组能明显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提升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方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56例因急诊创伤引起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急诊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29%)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通过制定系统化的急诊护理方案,能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影响。方法:分析怀集县人民医院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60例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措施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30例和观察组30例。观察两组糖尿病足患者心理情绪评分情况、足部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糖尿病足患者护理干预前焦虑、抑郁心理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足患者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足患者皮肤皲裂、麻木感、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中应用,可以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改善足部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对提高急诊病房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医院急诊科病房治疗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细节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对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护理技能操作、护理安全等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病房患者采用细节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换位思考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6年5月在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100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同时给予换位思考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综合能力、护理干预满意度、急诊患者转归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均没有发生因护理干预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情绪。结论:对于急诊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换位思考管理模式,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综合能力,明显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改善患者转归,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临床实验对比研究专科护理在足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从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外科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专科护理,最终以两组患者足部骨折病症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病率以及生活质量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最终在三项观察指标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统计学分析检验,所有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科护理模式在临床足部骨折治疗中应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赵玉静 《双足与保健》2017,(10):131-132
目的分析对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实施足部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30例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完成手术后,将美皮康减压贴贴在其足部,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足部皮肤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石膏固定处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足部压疮发生率为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石膏固定患者实施足部皮肤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接受手术治疗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较对照组少,且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创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急诊创伤患者共10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将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应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且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患者因为病情造成的痛苦,缓解医患关系的同时,提升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认知,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诊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平均治疗时间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平均治疗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管理应用到急诊患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有利于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而且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对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该院选取2015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ICU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情况,预后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