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一种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该文综述了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的研究进展和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了用于AD治疗的利与弊.对AD患者实施SIT后,不仅改变了疾病的免疫进程,同时也改善了临床症状,减少了药物用量,多数SIT被证实对AD治疗产生远期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并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患者,进而为临床大力提倡SIT用于AD病因治疗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特异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和30例健康献血员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计算CD4/CD8比值;并比较27例AD患者经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治疗后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结果:AD患者CD4^+、NK细胞构成比、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CD3^+、CD8^+、B细胞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者经SIT治疗6~18个月后,CD4^+、NK细胞构成比、CD4^+/CD8^+比值均高于治疗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SIT治疗可显著提高A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对AD患者不失为较为有效的对因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血管收缩和抗有丝分裂等多重作用,使得其在AD治疗中获得疗效。尽管外用激素用于AD治疗已逾60余年,却仍然是AD局部治疗的支柱。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国AD治疗指南均推荐外用激素为AD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外用激素不但可诱发多种皮肤不良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而引起系统副作用。应避免长期持续外用激素,以限制外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而言,所报道的外用激素引发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皮肤科医生在治疗AD时应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外用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32、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AD患者48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外周血IL-32、TSLP的表达水平,分析治疗前后二者的表达意义及与AD病情严重程度(SCORAD)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治疗前IL-32、TSLP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均0.01),且TSLP与SCORAD评分呈正相关(P 0.01)。AD患者应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后血清IL-32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TSLP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1),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 0.01)。AD患者治疗前血清IL-32与TSLP水平之间有相关性,为正相关(P 0.01),治疗前SCORAD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IL-32、TSLP在AD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应用他克莫司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可降低IL-32和TSLP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性科学》2015,(6):88-9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疗效。方法: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患者用ELISA法查封闭抗体,将封闭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患者随机分成非免疫治疗组和免疫治疗组,随访两组患者至孕满28周经产前筛查无异常作为保胎成功的标准。结果:共有61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了封闭抗体检测,有451例为阴性,阴性率为74%;自愿接受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患者有320例,其中非免疫治疗组130例,免疫治疗组190例,保胎成功率分别为71%和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胎儿异常需终止妊娠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抗体缺乏可能是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一个潜在因素,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是针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一种有效安全的保胎方法。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剧烈瘙痒的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的风险和不良反应时有报道。因此,需要安全的长期替代疗法。近年来,蜂毒被证明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作用且安全性好,其作为治疗AD的替代疗法受到了关注。本文回顾了蜂毒的成分,蜂毒治疗AD抗炎抗菌的作用机制,蜂毒的不良反应,以及蜂毒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入我院妇科并存在手术指征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随机数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使用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对照组仅使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并对两组疗效、子宫体积、最大肌瘤体积及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6,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较显著减小,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体积及最大肌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2,TNF2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IL-22水平显著升高,TNF2α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FSH、LH、E_2、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_2、P水平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_2、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4例患者出现潮热,3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患者出现潮热,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无其他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未影响治疗,治疗结束后恢复,治疗前后两组均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无异常,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无统计学差异(χ~2=1.118,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宫瘤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并可调节患者内分泌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有15%的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存在食物过敏,了解AD患者食物过敏的发病特点、诊断方法及食物过敏的管理,对做好AD患者的长期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淋巴免疫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按3:2分为皮下注射组51例,淋巴注射组34例,淋巴注射组患者分别于0、4、8、12、16、20周行超声引导下腹股沟淋巴结内注射屋尘螨过敏原制剂,除0周用药剂量为100标准化质量单位(SQ-U)外,其余5次剂量均为1 000SQ-U;皮下注射组患者皮下注射上述过敏原制剂在剂量累加阶段每周注射1次,剂量从20 SQ-U逐次增加,16周达维持量80 000 SQ-U,然后以维持量每4周皮下注射1次,维持阶段52周,总疗程68周.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6周、20周、68周进行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在治疗前和治疗后68周分别进行药物用量评分和血清屋尘螨特异性IgE (sIgE)、sIgG4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案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淋巴注射组32例、皮下注射组31例完成了治疗,淋巴注射组患者的依从性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SCORAD均显著降低,但淋巴注射组患者治疗较早(16周)显示SCORAD改善,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显示淋巴注射组在SCORAD改善方面总体优于皮下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68周)用药评分和血清屋尘螨sIgE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屋尘螨sIgG4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皮下注射组5例在1 024次皮下注射过程中,12次注射时发生了全身不良反应,其中Ⅰ级8次,Ⅱ级4次,无Ⅲ级、Ⅳ级严重不良反应;淋巴注射组进行了198次淋巴结内注射,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屋尘螨过敏原淋巴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缩短了疗程,增加了患者依从性、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武汉市第九医院探讨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科共收治80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观察组采用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病理表现,并观察复发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5次后,瘢痕长轴逐渐缩短,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瘢痕长轴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每个时间点观察组瘢痕长轴长度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机体瘢痕增生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急性发作期的血浆氨基酸代谢变化,从代谢通路方面探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探讨特应性皮炎亚型外源型和内源型急性发作期血浆氨基酸代谢差异.方法 将收集的符合儿童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其中22例为外源型AD组,18例为内源型AD组)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 D]水平,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儿童AD发病之间的关系以及AD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收集56例AD患儿(AD组),采用AD评分(SCORAD)对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25-(OH)Vit D水平,同时收集7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清晨空腹血清25-(OH)Vit D水平。分别对男和女AD患儿、重度和中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以及中度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D组血清25-(OH)Vit D水平(51.32±18.56)n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63.45±18.92)nmol/L(P0.01)。AD组中33例(58.92%)血清25-(OH)Vit D水平低于正常值下限50nmol/L,对照组为14.28%(10/70),两组血清不同浓度25-(OH)Vit D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评分(SCORAD评分≥40分)的重度AD患儿血清25-(OH)Vit D水平低于(15分≤SCORAD评分40分)中度AD患儿[(44.26±16.93)nmol/L vs.(57.43±17.96)nmol/L,P0.01],男女AD患儿之间没有差异,中度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 AD患儿25-(OH)Vit 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而中度AD患儿与健康儿童无差异,推测AD病情加重可能与维生素D水平低下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患者治疗教育在不同年龄组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治疗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对53例1~11岁AD患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患者治疗教育,并将其分为1~4岁和5~11岁两组。3个月后进行随访,分别在初诊和随访时比较AD严重度评分(SCORAD)、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评分(IDQOL/CDLQI,DFI)。结果 AD患儿s Ig E抗体阳性37例(69.81%),初诊时IDQOL评分(8.94±3.57)分,CDLQI评分(8.00±2.70)分,DFI评分分别为(8.54±4.50)分和(7.17±3.38)分。IDQOL/CDLQ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瘙痒、情绪和睡眠,低年龄组DF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睡眠、疲劳和购物花费,高年龄组DFI评分最高的前3项是疲劳、睡眠和情绪,说明AD对两个年龄组家庭生活质量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与初诊时比较,两个年龄组AD患儿治疗教育3个月后随访时疾病严重度、患儿及其家庭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为0.000)。结论患者教育在AD患儿长期治疗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不同年龄患儿,可以进行差异化的患者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阴道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44例阴道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甲硝唑联合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及随访期间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及滴虫性阴道炎痊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3、6、9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4/86),观察组仅出现3例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且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杆菌活菌制剂治疗阴道炎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外用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瘢痕疙瘩患者随机分成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组(A组)和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5%咪喹莫特乳膏组(B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1、2、3个月进行症状评分,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3个月后两组的症状积分和临床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优于A组;治疗结束时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联合外用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瘢痕疙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表现为湿疹样皮损不等于湿疹。在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湿疹分类中,有两大类型占重要地位,即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和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CD)。近年来对AD关注程度越来越高,而对CD认识特别是在国内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需要不断更新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IMRT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随机选择在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136例宫颈癌患者,并按双盲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IMRT)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顺铂治疗。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3年,统计患者治疗3个月内复查结果为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8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8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年内,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无明显差异,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3年内,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局部控制率及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远处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放射性肠炎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MRT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患者的疗效优于采用单一的IMRT治疗的患者,并减少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性科学》2019,(12):129-132
目的采用CO_2激光与氨基乙酸乙酯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治疗尖锐湿疣(CA),了解其疗效、复发情况、不良反应等,比较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门诊诊治的216例尖锐湿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16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激光治疗组,每组各108例。联合治疗组患者应用CO_2激光联合5-ALA光动力治疗,激光组患者仅使用CO_2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在治疗后6个月测定外周血细胞因子Th1/Th2。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患者与激光组患者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激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激光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IL-2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激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治疗组患者IL-4、10水平明显低于激光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激光联合5-ALA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SOD抗自由基喷剂在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后创面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每周1次光动力治疗,共3次。治疗后实验组局部使用SOD抗自由基喷剂喷雾,对照组局部使用硼酸溶液外敷。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疗效和复发率并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红斑、水肿、疼痛、渗出、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3.47%、39.13%、43.47%、26.08%、13.04%和77.27%、77.27%、72.72%、59.09%、4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实验组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治疗后1周实验组和对照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5.65%和8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P 0.05);随访期间两组总复发率分别为26.08%及3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3,P 0.05)。结论 SOD抗自由基喷剂能够有效降低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利于创面愈合,预防创面感染,改善患者治疗后舒适度、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应用健脾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A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依巴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健脾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评分、皮肤屏障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皮损范围、皮损严重程度、瘙痒与睡眠评分及SCORAD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经皮失水率(TEWL)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角质层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活动、工作学习、自觉症状、业余休闲、人际关系和治疗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血虚风燥型AD应用健脾祛风汤联合针刺治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体征,改善皮损状况,促进皮肤屏障功能修复,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