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滴;2周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疼痛减轻和止痛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在疼痛减轻时间和止痛时间缩短方面优于更昔洛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宿穴对应疗法"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为"宿穴对应疗法"配合梅花针叩刺,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疗程均为2周。结果:2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有显著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宿穴对应疗法"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星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计分及发作频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头痛持续时间计分及发作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规针刺联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梅花针由神庭穴循经叩刺到风府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40例和常规针刺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梅花针循经叩刺神庭到风府穴并结合临床常用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与临床常用穴位针刺治疗。结果叩刺结合康复训练组显效12例,有效2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6.84%,常规针刺组显效7例,有效2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6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 CA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进行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进行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失语疗效。方法:78例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仅予以语言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头针与梅花针叩刺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功能变化状况及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命名、复述、流利性、信息量等语言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失语患者应用头针与梅花针叩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腕部三阴经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腕关节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中风后腕关节拘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每周5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腕部三阴经,叩刺部位为手三阴经的腕部循行部位,范围在腕横纹上3寸至腕横纹下1寸,每周3次,3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腕关节主动背伸活动度(AROM)、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AROM、FMA评分和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3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腕部三阴经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腕关节拘挛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巨刺腰痛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产后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观察组采用腰痛点巨刺法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腰局部取穴普通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次、3次、7次后采用VAS疼痛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治疗疗效。结果治疗1次后观察组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而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两组均降低(P 0.05),组间对比无差异。治疗3次、7次后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巨刺腰痛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腰痛操作简便、见效迅速,尤值得在疾病初期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梅花针循经叩刺治疗小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康复训练治疗(作业疗法、石蜡疗法、手功能训练、生物肌电治疗仪、推拿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梅花针循手阳明经叩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d,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临床疗效、肌力分级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配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综合康复训练组。  相似文献   

10.
多针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多针透剌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多针透剌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针透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是一种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对照1组30例,对照2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疗法,对照1组采用单纯针刺疗法,对照2组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疗法。观察三组在治疗前后相关量表评分。结果: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评分三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且疗效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梅花针叩刺拔罐组。  相似文献   

12.
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与单纯电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取天宗、肩髃、肩髎等穴针刺,配合取疼痛、痉挛处梅花针叩刺后拔罐.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疗法,通过上肢关节活动度、疼痛等指标判断其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6%,对照组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配合梅花针叩刺后拔罐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梅花针配合火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的效果。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用梅花针叩刺放血治疗,观察组用梅花针配合火罐放血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开始缓解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IS评分及HAMD评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梅花针配合火罐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疼痛效果显著、止痛更快,并提高睡眠及心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世广 《北京中医》2012,(8):603-604
目的观察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别设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火罐放血法(治疗组)及梅花针叩刺放血法(对照组)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5例,2组疗程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3次、4次、5次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7%、94.29%、97.14%;而对照组,治疗3次、4次、5次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0%、44%、96%。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治疗3次、4次后疗效比较(P﹤0.01),治疗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两组在治疗5次后疗效比较(P0.05),治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梅花针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有效,而梅花针配合拔火罐放血法,作用迅速,疗效明显,能缩短病程,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足内翻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临床痉挛指数(CSI)、下肢运动功能(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共脱落4例,对照组共脱落3例。治疗组共31例纳入统计分析,对照组共32例纳入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CSI、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SI、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梅花针叩刺阴跷脉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康复训练,可改善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梅花针叩刺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小脑卒中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60例小脑卒中后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应用梅花针叩刺夹脊穴,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4周后,两组ICARS、BBS、BI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2周后,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优于对照组的80.0%(24/30,P0.05)。结论:梅花针叩刺夹脊穴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小脑卒中患者的协调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单纯康复训练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胆气虚恶心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心胆气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头穴丛刺配合梅花针叩刺)和对照组(常规穴位针剌组),各30例。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6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PSQI量表评分和心胆气虚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QSI各成分积分及总分、心胆气虚型不寐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析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丛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心胆气虚型失眠临床疗效显著,且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治疗组用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均1次/d.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面部静态下和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都有明显减少,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都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加梅花针叩刺治疗原发性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供临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及评价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指趾端刺对急性期Hun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急性期Hunt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指趾端刺及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联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拔罐结束后VAS评分;在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根据耳周疼痛消失时间、面瘫恢复时间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翳风穴梅花针叩刺放血联合指趾端刺在Hunt综合征急性期的临床疗效确切,镇痛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杨振辉  张悦  孙英霞 《中国针灸》2003,23(3):141-142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保留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30天后现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一年复发率13.6%明显低于对照组60.0%。结论:针刺夹脊穴配合梅花针叩刺拔罐放血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有效提高该病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