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病损体积大的牙龈瘤可贯通颊舌侧,手术切除后常发生附着龈变窄、根面裸露等并发症.本文报道利用颊舌侧间隙腭侧转位瓣即刻修复牙龈瘤切除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区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牙龈瘤中雌激素受体与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探讨局部雌激素及芳香化酶在牙龈瘤中的作用与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法测定牙龈瘤中雌激素受体及芳香化酶的表达情况。结果牙龈瘤雌激素受体及芳香化酶的染色阳性率分别为53.33%和40%,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瘤中雌激素受体与芳香化酶之间未见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雌激素受体和芳香化酶在牙龈瘤组织中表达均升高,二者对牙龈瘤的发生可能起一定作用,但芳香化酶与雌激素受体在牙龈瘤中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血管性和纤维性牙龈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牙龈瘤发病机制中的抗凋亡作用.方法:收集符合病理诊断的血管性牙龈瘤38例,纤维性牙龈瘤32例,同时取正常牙龈组织21例作为对照;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Tunel凋亡检测法检测所有样本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及凋亡细胞的数量.结果:血管性牙龈瘤结缔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正常牙龈(P<0.05),凋亡细胞数量明显低于正常牙龈(P<0.05);纤维性牙龈瘤结缔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和凋亡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牙龈(P<0.05).结论:凋亡抑制作用在牙龈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在血管性牙龈瘤发病过程中该作用部分通过抗凋亡蛋白bcl-2实现;而在纤维性牙龈瘤发病过程中该作用并不是通过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实现.  相似文献   

4.
牙龈瘤是常见的牙周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扩大切除,术后容易遗留软组织缺损。本文报道2例用微创方法治疗、随访2年并均未复发的牙龈瘤病例,以期为临床牙龈瘤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牙龈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发生于牙龈组织上的非真性肿瘤 ,多与局部刺激有关 ,它来源于牙周膜、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因牙龈瘤有肿瘤的生物学行为 [1] ,单纯切除后易复发 ,目前的治疗方法是在将牙龈瘤切除的同时 ,拔除龈瘤波及的牙齿并刮除波及的牙周膜、粘骨膜及邻近骨组织。自 94年以来 ,我科将牙齿再植及及 Nu:YAG激光联合应用于牙龈瘤的治疗 ,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随访 2年 ,疗效可靠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男 7例 ,女 1 1例 ,年龄最大 45岁 ,最小 1 6岁 ,瘤体积最大 1 .5cm× 0 .5cm× 0 .5cm,最小者 0 .5cm× …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双侧面横裂合并牙龈瘤1例报告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阮口腔科曲培林辽宁省本溪市中心医院病理科张文祥,韩宝龙,邴惠彬先天性双侧面横裂合并先天性牙龈瘤未见有报道。我院发现1例,经手术切除牙龈瘤,报告如下:新生儿:朱××,男,年龄:2天。1993年5月17...  相似文献   

7.
牙龈瘤来源于牙周膜及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是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因其无肿瘤特有的结构,故非真性肿瘤,但切除后易复发[1],临床上在切除牙龈瘤时常将病变所波及的牙同时拔除。我们采用手术切除结合烧灼法治疗牙龈瘤,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出血,并避免了不松动牙齿的拔除,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牙龈瘤是一种常见的牙龈增生性疾病,通常发生在龈乳头。如瘤体组织较大,切除后可能会出现角化龈变窄以及骨面和根面暴露等不良预后情况。牙龈瘤是一种在牙龈局部生长的炎性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常发生在牙龈乳头处[1]。主要病因为菌斑、牙石等外界刺激。其主要来源有:牙周膜和牙龈的结缔组织,一般无明显症状,但可引起溃疡、感染或出血,严重时可造成牙槽骨的破坏。治疗原则为手术切除[2-4]。  相似文献   

9.
牙龈瘤多来源于牙用膜及牙槽突的结缔组织。手术不彻底,则易导致复发,故手术常需将邻近的牙齿同时拔除,并钳去部分牙槽骨,才能达到治愈目的。牙龈瘤又常生长于上、下颌前牙部位,拔牙后修复又影响功能和美观,病员心理上难以接受。本科从1988年1月至1990年1月共收治12例复发性牙龈瘤,其中有5例为本院手术后复发,7例为他院手术后复发。采用拔牙再植术治疗复发性牙龈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牙龈瘤多发生于唇颊侧双尖牙区。位于下前牙舌侧且体积较大者极为少见。现将我科遇见的1例报道如下: 胡某,男,63岁,下前牙舌侧肿物一年,生长加快近三个月。一年前患者发现下前牙舌侧有一黄豆大小的肿物,无痛,无糜烂及出血,生长缓慢,无功能障碍。近三个月生长加快,  相似文献   

11.
笔者采用保留牙齿切除龈瘤的方法治疗牙龈瘤5例,获得满意效果。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经组织病理确诊为牙龈瘤,其中纤维型3例,肉芽肿型2例。年龄13~45岁,女性3例,男性2例,发病时间2个月~3年,有2例为在下级医院行简单切除术后复发病例。牙龈瘤发生部位:双尖牙区3例,磨牙区1例,上前牙区1例,手术后随访2~4年,均未见复发。手术方法:麻醉采用传导阻滞麻醉,尽量不在牙龈瘤周围作浸润麻醉。用11号尖刀在牙龈瘤外至少3mm处牙龈上做切口,将此范围内的牙龈及牙龈瘤组织从牙槽突骨面剥离切除,牙龈瘤波及的牙齿四…  相似文献   

12.
微波治疗牙龈瘤87例体会广东省中山市牙病防治中心(528403)钟锡鹏笔者从1994年1月起尝试用口腔微波治疗进行牙龈瘤切除,至1996年3月止的27个月中,共治疗牙龈瘤87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共治疗牙龈瘤87例,其中男36例,女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凋亡基因在牙龈瘤中的特征性表达,探讨细胞凋亡在牙龈瘤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2017年12月—2018年5月治疗36例牙龈瘤患者,收集对应的牙龈瘤组织和正常牙龈组织。其中6对用PCR芯片检测84个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30对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根据内参基因ΔΔCt法计算基因表达改变,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牙龈组织相比,牙龈瘤组织中AIFM1BCL2BCL2L1BCL2L2BFARBIRC2BIRC3BIRC6BNIP2、BNIP3、CD40LGXIAP表达升高,TNFRSF25表达下降。结论:BCL-2家族抗凋亡基因和IAP家族基因过表达,抑制牙龈组织正常凋亡的发生,最终引起牙龈瘤。  相似文献   

14.
保留患牙的牙龈瘤临床治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龈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其来源于牙周膜及颌骨牙槽突的结缔组织,单纯切除后易复发,故一般主张将病变所波及的牙同时拔除,但由于该病以青年人及中年人多见,许多患者不能接受拔牙治疗。本科自1994年以来对直径<Zcm的牙龈瘤患者行保留患牙的牙龈瘤切除、龈下刮治、牙槽骨搔刮、修整术57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患者均为身体健康的中青年,年龄19~45岁;男性ZI名,女性36名。累患区的牙均无松动、X线牙片录牙周组织正常。牙龈瘤均位于唇颊侧,直径<Zcm,其中位于上、下前牙区28例,上、下前磨…  相似文献   

15.
微波治疗在口腔领域的应用为牙龈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我院口腔科近10年间治疗牙龈瘤患者共174例,其治疗方法分微波治疗、手术治疗、微波和手术相结合3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与分组1995~2005年间我科治疗牙龈瘤患者174例,其中男80例,女94例,年龄15~7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牙龈瘤改良术式的预后情况及美学效果。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牙龈瘤患者12例,采用改良牙龈瘤治疗术式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中有8例治愈,牙龈瘤完全消失,随访6~18个月均无复发迹象,牙龈色泽、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患者基本满意。结论本文介绍的改良牙龈瘤治疗术式可以有效治疗牙龈瘤,同时获得较常规术式更加理想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性激素受体在牙龈瘤组织中的表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对34例牙龈瘤和20例正常牙龈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发现,牙龈瘤ER和PR的阳性率(82%和62%)明显高于正常牙龈组织(15%和25%),而且阳性程度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1).进一步研究发现,纤维型牙龈瘤ER和PR阳性率高于肉芽肿型牙龈瘤(p<0.05);女性正常牙龈组织中ER和PR的阳性率略高于男性.结果说明:正常牙龈组织中存在有特异性的性激素受体,牙龈瘤组织中ER和PR的明显增高可能说明在肿瘤的生长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性激素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CO_2激光治疗牙龈瘤及牙龈增生106例体会自1990年3月~1993年6月,我们采用CO2激光治疗牙龈瘤及牙龈增生患者10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06例患者中,男49例,女57例;年龄8岁至75岁,其中牙龈瘤81例,牙龈增生25例。CO2?..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牙龈瘤的临床特点、分型以及改良式牙龈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61例牙龈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以改良牙龈瘤切除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61例牙龈瘤患者,平均年龄为33.2岁,20~29岁年龄段女性多发,好发于前牙区唇侧;其中,49.2%为纤维型,29.5%为肉芽肿型,21.3%为血管型;术后1、3、6个月定期复查,60例均取得了良好疗效。结论:术前常规牙周基础治疗控制口腔卫生,以松弛切口转瓣方式增加瘤区角化龈,有助于牙龈瘤切除后牙龈形态的恢复和长期疗效的维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牙龈瘤经手术切除、电凝烧灼联合术后牙周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2005年8月至2010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牙龈瘤患者135例,保留病灶相关牙齿,手术切除牙龈瘤,用电凝烧灼创缘,术后1周行牙周治疗。结果    经半年以上随访,全部病例治愈无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电凝烧灼联合术后牙周治疗是一种方法简单、微创、疗效稳定、实用性强的牙龈瘤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