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血主要用于准备器官移植的患者输血和需要反复输血患者的临床输血与同时免疫的研究.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国内外输血界公认为,去白细胞输血具有减少同种异体输血副作用的效果,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病病原体的危险性.近年来随着输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认可.去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大大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为进一步观察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对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及伤口愈合的影响,笔者对胶州市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98例肿瘤患者跟踪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安全输血主要涉及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白细胞有关,去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后不良反应、同种异体免疫反应和输血后传染病,从而提高输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本院自1996年开始试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的成分血(浓缩红细胞),至今已在临床中输用了8150U,占总用血量的24.3%,明显减少了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相关疾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笔者对1999—2000年本院在血液病患者中应用去白细胞成分血的情况作了观察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反复输血患者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2007~2009年785例应用机采血小板反复输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411例和对照组374例。观察组输入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对照组输入机采血小板。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20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5.3%,其中血液病科260例反应15例(白血病患者1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反应率5.7%,妇产科101例反应3例(均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反应率2.97%,DIC患者2例。观察组411例反应6例(白血病患者3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DIC患者1例),输血不良反应率1.46%,两组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3,P〈0.01)。结论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液经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白细胞后红细胞性能改变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择42例入库合格血液,应用去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并于过滤前后分别进行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低切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检测,以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和刚性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游离Hb等红细胞相关参数的测定。结果 经白细胞滤器处理后,红细胞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变,血液粘度轻度下降。结论 用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去除血液中白细胞不会改变红细胞形态,去白细胞后血液粘度下降,血液质量不受影响,而不影响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去白细胞输血已广泛应用临床,能有效减少多种输血不良反应,降低输血传播相关疾病的发生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有关滤除白细胞前后质量控制、血细胞形态、生化、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等研究已有报道,但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库存红细胞滤除前后不同切变率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来探讨去白细胞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血液去白细胞后白细胞残留量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液去白细胞后白细胞残留含量,为临床患者提供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方法将2004年12月~2005年10月质控抽检的去细胞白前后50袋红细胞悬液的白细胞残留量作对比分析。结果去白细胞前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残留量是去白细胞后悬液中白细胞残留量的1300多倍。结论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是一潜在的致病因子,临床输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正在被临床逐渐接受,但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我国尚无规范管理的办法,因此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作用和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血站型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的应用,报告如下。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现状1.1去白细胞血液制品及其应用前景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关注着输血后白细胞引起的各种反应,早在60年代,国外学者发现一次输入的血液中WBC<0.5×109,患者就不会有发热反应,因此该指标被认为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阈值。要防止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减少输血反应和经输血给患者带来的危害,必须…  相似文献   

8.
临床输血与肿瘤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床输血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支持手段之一。输血对肿瘤患者起着双重作用,一方面可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提高血氧含量,加速肿瘤细胞氧化和变性坏死;另一方面也可能引起受者免疫抑制,导致肿瘤复发和术后感染。滤除白细胞输血能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合理进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自体输血是国内外医学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输血对肿瘤患者治疗的支持作用、输血和免疫抑制、输血与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肿瘤复发、去白细胞输血及肿瘤患者自体血输注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患者接受同种异体输血常出现全身炎症反应,而使感染以及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增加。有文献认为,这种炎症反应是由输入血液中残余的白细胞污染引起的,进而假设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进行输血可能降低这种炎症反应。近日美国研究人员评价了采用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对创伤患者输血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他们采用单中心、双盲随机化对照研究,分别于24h内对刨伤患者给予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与常规非去除白细胞血液输血。研究共纳入了286例患者,将28d内发生感染或多器官功能衰竭作为观察终点。  相似文献   

10.
对输血患者使用TA-CRF1型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可有效清除所输血液的白细胞,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FR)。认为NHFR和其他输血反应常与供血者的白细胞不相容性有关,使用上述过滤器是预防反应的较好方法。并安全、简便,适于临床推广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器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应用观察$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蚁少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魏开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350003@何东娟$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福州350003@张贞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白血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普通血液成分输血,观察组30例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比较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CD4+、CD4+/CD8+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 00%(27/30),对照组为66. 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输血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输血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率为3. 33%(1/30),对照组为23. 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白血病患者应用去白细胞输血可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去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去白细胞输血)与参考组(常规输血)各50例,比较2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后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输血前,2组间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输血后,2组以上指标都有所改变,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与常规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不良反应,减轻输血引起的炎性反应,对机体免疫抑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过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过滤白细胞血液在临床输血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451名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观察,其中以241名输注采用一次性去除白细胞过滤器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观察组,210名输注非过滤白细胞血液的病人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输血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输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0.4%,对照组为3.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注过滤白细胞血液能够减少输血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黄敏  王艳  刘晓峰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6):429-429,431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CC)心脏手术中对肺损伤的影响。方法比较输注未去除白细胞血液与去白细胞血液ECC心脏手术患者各52例,观察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呼吸指数(RI)和X线胸片情况。结果术后RI和机械通气氧合指数及X线胸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对ECC心脏手术患者肺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可减少同种异体血的输注,且没有增加肿瘤的复发。联合射线辐照或去白细胞滤器过滤可提高回收血输注的安全性。去白细胞滤器操作简易。因此,肿瘤患者中应用联合去白细胞滤器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应视为可行方案,但仍需要进一步建立相关的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滤除输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使用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0份库存红细胞进行过滤前后血液学指标监测及3672单位血液过滤后临床应用观察。结果白细胞滤除率为99.7%,红细胞回收率为92.1%,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为0.18%。结论白细胞过滤输血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发生率,达到提高输血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同种异体输血对肝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种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严重出血、贫血、多种血液性疾病、晚期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对外科复杂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到了保障作用。但近年来发现同种输血可能会导致部分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增加,5年生存率下降^[1],并初步认为与同种输血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为了研究血液中何种成分影响免疫功能,笔者选择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成分输血后肝癌患者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以探讨解决同种输血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去除白细胞血液临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血治疗中常伴有不良反应,尤其是输入含白细胞的血液常引发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等,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直接影响着患者的输血疗效,主要原因是由于反复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同种免疫反应,或输注含有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的细胞因子的库存血液所致.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和普及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旨在减少和降低含有白细胞血液引发同种免疫和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疗效.为较客观地评估去除白细胞血液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对1999年以来石家庄地区部分医院使用去除白细胞血液产品前后一段时期,引发的输血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情况作了回顾性调查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的术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红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569-4569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影响。方法总结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186例早期肿瘤患者(其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58例,输注悬浮红细胞66例和未输血62例),对输血反应、术后感染和转移复发做比较分析。结果在输血反应,术后感染和转移复发三组疗效比较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相近。结论去除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输血可以减少输血反应发生,降低输血对肿瘤患者的预后影响,提高输血效果。  相似文献   

20.
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冰冻血浆在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采用本院的医疗信息系统,选择2004~2006年应用冰冻血浆的患者859例5401人次作为对照组,2006~2008年输注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患者1580例9048人次作为实验组。统计冰冻血浆组与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组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率。结果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37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67%,实验组输血不良反应15例次,输血不良反应率0.17%,有统计学意义(x^2=25.42,P〈0.005)。结论去白细胞冰冻血浆的应用和推广能够有效地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