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本文旨在寻找新的治疗用螯合剂,以加速排除沉积在体内的放射性钍,达到放射防护的目的。方法首先通过Mannich反应合成双分子取代苯酚类螯合剂,然后经动物实验:SD大鼠静脉中毒234Th后立即肌注药物,2天后解剖动物测定234Th量,计算排出量和蓄积量,研究其促排效果。结果所报道的螯合剂不仅能增加大鼠在尿、粪中234Th的排除,同时能降低在肝、骨中的蓄积,呈现较好的促排效果。其中以化合物Ⅷ促排效果最好,2天后可排除68%的234Th;在肝、骨中的沉积仅为11.7%,而对照组则是87.6%。结论螯合剂Ⅷ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已合成的15个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酸螯合剂经动物实验观察对^234Th的促排活性,以探讨化学结构与促排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 以大鼠尿,粪中^234Th排出量的增高,组织(肝,骨)中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 15个螯合剂中除4个外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促排活性,其中有3个其尿,粪中^234Th的排出量达60%-70%,肝,骨中^234Th析蓄积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已合成的15个双分子取代苯酚氨羧酸螯合剂经动物实验观察对234Th的促排活性,以探讨化学结构与促排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以大鼠尿、粪中234Th排出量的增高,组织(肝、骨)中蓄积量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作为评价指标。结果15个螯合剂中除4个外均显示不同程度的促排活性,其中有3个其尿、粪中234Th的排出量达60%~70%,肝、骨中234Th的蓄积量明显降低。结论取代基中邻苯二酚类的促排活性为最好,为本实验之冠,间苯二酚的活性最差,对苯二酚居中。  相似文献   

4.
在核事故情况下,特别是在事故早期,促排是减少病员内照射剂量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使用的促排剂有EDTA、DTPA等。70年代初,封觉设计合成了螯合剂H7310,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对钚、钍和铀的促排效果优于DTPA和喹胺酸[13]。嗣后又合成了新型螯合剂FZ824,经动物实验表明它对上述核素及重金属有更强的螯合作用,是一种新型高效的促排剂。本文作者仅就其对动物的急性、长期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该药的毒性进行了初步评价。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用昆明种小鼠,体重(2210±208)g;长期毒性实验用Wistar大鼠,体重…  相似文献   

5.
动物实验表明取代苯酚、苯二酚等氨羧酸螯合剂对放射性核素144Ce,234Th都有较好的促排效果。这类螯合剂的促排效果与结构有密切关系。本文对合成的27个螯合剂的构效关系研究初步表明:邻苯二酚化合物优于对,间苯二酚化合物。邻、间、对苯二酚审一个羟基代之以其它基因的化合物如邻取代苯酚化合物其效果下降,对、间代苯酚化合物效果有所提高,但不及邻苯二酚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进一步确证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在体内的抗自由基作用,增进对核素内照射损伤的防护效果,及与促排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 小鼠ip^234Th0.6MBq/鼠3d后im螯合剂,连续3d,并以DTPA和VitE作促排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的阳性对照,第8天处死动物检测整体和肝、骨中^234Th蓄积量,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血清、肝匀浆MDA含量,观察骨髓、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9501、7601、DTPA延缓给药均仍有明显的促排效果,使整体^234蓄积量比中毒组下降15%~16%,肝、骨蓄积量下降分别为中毒组的77%-79%和72%~75%,三者的效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低于即刻用药的效果。9501和7601能明显减轻^234Th内污染小鼠的辐射损伤,骨髓有核细胞数,骨髓、肝脏MDA含量正常,未见明显的骨髓、肝脏的病理改变。而DTPA组的防护效果较差.出现较明显的骨髓组织损伤。VitE给药后第8天对减轻^234Th所致骨髓、肝脏内照射损伤有一定的效果。结论 9501和7601对核素内照射损伤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具有促排和抗自由基作用的双重功能,是2个较理想的螯合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对钍内污染早期给药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邻苯二酚氨羧酸螯合剂的促排^234Th的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在防护核素内照射损伤中的作用关系。方法 首先确定小鼠ip中毒^234Th致内照射损伤的剂量和时间,选择0.6MBq/鼠的中毒剂量ip后,立即im螯合剂,连续3d,并以DTPA和VitE作促排效果和抗自由基作用的阳性对照,第4天处死动物,观察整体和肝、骨中^234Th蓄积量,骨髓有核细胞数(BMNC),骨髓、肝脏和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及骨髓和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 小鼠ip^234Th0.6MBq/鼠第4~8天,骨髓和肝脏出现明显的内照射损伤。给予螯合剂9501、7601和DTPA后,均有明显的促排作用,使整体中^234Th蓄积量比中毒组分别下降81%、86%和72%,以第一次用药效果最为明显;肝、骨中总的^234Th蓄积量分别仅为中毒组的22%、21%和58%,其中9501、7601的效果明显优于DT—PA,骨中蓄积量仅为DTPA的1/3~1/5。9501和7601立即给药未观察到^234Th急性中毒后的内照射损伤,BMNC数、骨髓MDA含量正常,骨髓、肝脏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DTPA组可见骨髓组织轻度受损。给予VitE未能减轻骨髓、肝组织的内照射损伤,可能由于在短时间内核素大量蓄积于组织中所致。VitE和DTPA合并用药,显示DTPA的促排活性和VitE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9501和7601立即给药对核素内照射损伤有明显的防护作用,主要是由于其显著的促排作用。  相似文献   

8.
Ca-DTPA依然是促排内污染锕系核素的首选螯合剂.在需长期螯合治疗和忌用Ca-DTPA时,Zn-DTPA是毒性较低的代用剂,但在内污染后早期,其促排效果不如Ca-DTPA.Ca-DTPA与DFOA或LICAMC合用效果最好.体内受铀的可溶性化合物污染后,输注碳酸氢钠是当今促排铀和防止肾损伤的最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苯酚类螯合剂对铀中毒的解毒和排铀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苯酚类螯合荆对急性硝酸铀酰中毒的解毒和排铀效果。解毒试验在1CR小鼠ip不同剂量硝酸铀(100mg~500/kg)后分别sc2mmol/kg螯合剂,Wistar大鼠im 1mmol/kg合剂,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动物存活数,存活时间和肾系数(肾重量/体重×100)。  相似文献   

10.
用山东医大合成的三种Licam(s)及三种Licam(C)对^238Pu中毒小鼠进行早期促排试验(中毒后1后小时、8小时促排2次)。结果发现,以骨及肝内的盥有促排作用,但不及DTPA;在肾脏则明显增加滞留量,最高者可为盐水对照组的2.6倍,而且在16正内一直以高滞留状态逐渐下降,而DTPA促排后,肾钚则一直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1.
芹灵冲剂的退黄降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芹灵冲剂的退黄降酶作用,以评价芹灵冲剂的退黄降酶效果。方法:在四氯化碳(CCl4)、D-半乳糖胺(D-Gala)和α-萘异硫氰酸酯(ANTT)3种化学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和在体乙型肝炎(DHBV)鸭,和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分别测定动物的肝功能。结果:芹灵冲剂5g.kg^-1和10g.kg.^-1能显降低CCl4和D-Gala肝损伤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能明显降低ANTT 损伤大鼠血  相似文献   

12.
在大鼠 DTPA 对钚的胆汁排除早有报道,但在注入 DTPA 后胆汁中钚含量和肝钚丧失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未曾研究过。为此目的作者测定了 DTPA法入胆道插管大鼠后胆汁中的排钚量。实验动物为150~200克 Sprague-Dawley 雌性大鼠。分两大组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6.8GY^60Coγ射线一次全身照射的大鼠为研究对象,以四君子汤作为寻照,同步观察了^60Coγ射线照射后的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血清促黄体生成激素,雌二醇,睾酮,血浆β-内啡肽和脾淋巴细胞功能等方面的变化以及由首鸟,肉巫蓉等补肾中药组成的固真方对这些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60Coγ射线照射以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发生紊乱,血浆β-内啡肽浓度持续性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螯合剂BPCBG对急性铀中毒大鼠促排作用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以及对铀致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铀中毒组、不同剂量BPCBG组和DTPA-CaNa3组.给药组大鼠于腹腔注射醋酸铀酰(100μg/只)后,立即分别肌肉注射60、120和600μmol/kg BPCBG及120和600μmol/kg DTPA-CaNa3,或于注射醋酸铀酰前0.5和2h、铀中毒后0、0.5、1及2h肌肉注射120 μmol/kg BPCBG,铀中毒组于注射醋酸铀酰后立即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生理盐水.采用ICP-MS方法检测24 h尿铀排出量和肾、骨中铀蓄积量.大鼠注射醋酸铀酰(500 μg/只)后立即注射600 μmol/kg BPCBG和1200 μmol/kg DTPA-CaNa3,48 h后检测血清肌酐(SCR)与尿素氮(BUN)含量,取一侧肾脏做肾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铀中毒后立即注射不同剂量BPCBG(60、120和600 μmoL/kg)使24h尿铀排出量比铀中毒组增加(t =2.22、4.43、5,80,P<0.05),肾和骨铀蓄积量下降(t.3.33、5.59、4.53,P<0.01和t=2.15、8.70、9.10,P<0.05),随给药剂量增加促排效果明显提高.提前0.5h或延迟0.5和1h给予BPCBG,仍有较好的排铀效果(与铀中毒组比较,尿铀排出量:提前0.5 h t=4.34,延迟0.5 ht=3.35,P<0.05;肾铀蓄积量:t=5.75、7.74、5.87,P<005:骨铀蓄积量:t=6.43、5.22、2.60,P<0.05),但随铀中毒和给药间隔时间的延长而下降.BPCBG立即给药能明显减轻铀中毒致肾脏的病理损伤,使SCR及BUN含量降低至正常对照组水平,对铀致肾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DTPA-CaNa3虽然能明显降低大鼠肾铀蓄积量(与铀中毒组相比,120和600-μmol/kg,t =2.28、3.35,P<0.05),但未能显著增加尿铀排出量,骨铀蓄积量还有增加趋势,并且对铀致大鼠肾损伤无保护作用.结论 BPCBG对急性铀中毒大鼠有良好的促排效果与肾脏保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型铀促排螯合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99Tcm-CL3放免显像对大肠癌的诊断效果。方法对荷瘤裸鼠注射99Tcm-CL3-Bt4.14MBq(20μg),6h后注射不同剂量亲和素(Av),注射Av后不同时间显像,以ROI技术计算并比较剂量组间及不同促排时间组间肿瘤/本底(T/NT)及肝/本底(L/NT)比值。结果随Av用量增加及促排时间延长,软组织影减退,肿瘤及肝影增强。当用60μgAv促排2h,肿瘤影清晰,T/NT比值(4.7±0.8)明显高于促排前(1.2±0.2,P<0.002)。结论Av促排能缩短显像时间,改善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寻找新的高效低毒放射性核素促排药物的研究中,LICAM(C)被认为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化合物。在动物实验中,曾发现它在降低小鼠和狗体内的钚蓄积方面,效果相似或优于DTPA。本文主要比较了三种络合剂LICAM(C)、DTPA和DFOA对钚、镅中毒后的啮齿类动物(大鼠、仓鼠、小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维生素B6的新用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伟  王颖 《人民军医》1994,(9):69-70
本文合成了新型无机离子交换剂-偏磷酸铈,对其合成条件、化学组成、离子交换容量、稳定性及结构进行了系统探讨。测定了不同酸度下10种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发现该交换剂对Pb^2+La^3+及Th^4+有特殊的吸附性,用柱层析法成功地分离了一些常见离子对。  相似文献   

18.
对于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成年动物和人体的有毒金属促排来说,络合治疗已被证明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治疗一般采用肠道外给药。而新生动物对络合治疗的反应报道较少。由于新生动物的肠道粘膜发育不全,渗透性强,因此更易于摄入有毒金属。如乳鼠对锕系元素的吸收比成年大鼠约高100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探讨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在神经毒剂急性中毒时的活性状态,为临床治疗此类中毒引起的中枢惊厥症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提取含大鼠脑神经末梢微囊GABA受体的匀浆液,通过大鼠体外实验、体内染毒实验(动物抽搐发作和未发作)来观察GABA受体变化。结果:在体外实验中,10mmol.L^-1的梭曼和丙氟磷均能显著降低大鼠GABA配体与受体的结合率(P〈0.01),1mmol.L^-1的梭曼仍能显著降低GABA受体的结合率(P〈0.05)。大鼠皮下注射梭曼99μg.kg^-1发现^3H-GABA的结合值在抽搐发作时显著降低;大鼠腹腔注射丙氟磷6mg.kg^-1,^3H-GABA的结合值亦显著降低。结论:神经毒剂在一定浓度下能显著降低大鼠脑GABA受体的结合率,提示GABA受体参与了某些神经毒剂的急性中毒过程。  相似文献   

20.
Na_3CaDTPA 一直用以促排体内的超铀元素和其它一些金属。其使用禁忌症是心血管系统疾患、肾疾患、顽固性的造血抑制和妊娠。所以,人们对于长期使用时促排效力与Na_3Ca-DTPA 相似而毒性(对胚胎、细胞、肾脏)较低的Na_3ZnDTPA 发生兴趣。然而,已知在超铀元素进入血液后最初几小时内,使用Na_3Zn-DTPA 的促排效果低于Na_3CaDTPA 的;若在大鼠注射~(239)Pu 后一个月才使用大剂量(500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