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与毛细支气管炎的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对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MP IgM测定 ,并设IgM阳性为MP感染组、IgM阴性为对照组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37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 ,MP IgM阳性 2 2例 (16 % ) ,其临床特征为 :1~ 6月龄 10例 (4 5 5 % )、6个月~ 2岁 12例 (5 4 5 % )。冬春 13例 (5 9 1% ) ,夏秋 9例 (4 0 9% )。均有咳嗽、喘憋表现和发作性呼吸困难 ,发热 14例 (6 3 6 % )。肺部片状阴影 12例 (5 4 5 % ) ,白细胞总数 >15× 10 9/L 9例 (4 0 9% )。肺外表现 :神经系统 2例 (9 1% ) ,皮疹 4例 (18 2 % ) ,肝功能ALT升高 9例(4 0 1% )。无心力衰竭发生。病程平均 19d。 2~ 6周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 2 0例 (10 0 % )有效。结论 肺炎支原体急性感染可引起毛细支气管炎 ,病程较长 ,肺外表现多 ,肺部X线多伴有片状阴影。大环内酯类药正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同豹  吴梅荣  刘凌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8):1423-1423,1426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二组均常规应用布地奈德雾化液雾化,0.5mg/次,2次/d;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7.5mg/次,2次/d。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8.33%(47/60例)和98.33%(59/60例);对照组分别为41.66%(25/60例)和73.33%(44/60例),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6.80,15.41Pa〈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缓解喘憋、哮鸣等临床表现,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  相似文献   

3.
余阗  李云  陈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22):1703-1704,175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特点及吸入性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丙酸氟替卡松(辅舒酮)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0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普米克令舒/辅舒酮吸入。测定治疗前、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二组患儿潮气呼吸肺功能;观察其急性期症状缓解情况;回访出院后3个月及1a后健康情况。30例同龄健康儿童的肺功能为健康对照组。结果1.观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减少住院天数上优于对照组(Pa〈0.05)。2.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咳嗽、气喘发作次数较对照组减少(Pa〈0.05)。3.出院时观察组潮气量(TV/kg)的增加、呼吸频率(RR)的下降优于对照组(Pa〈0.05);观察组25%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TEF25%)、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较入院时上升(Pa〈0.05),3个月后恢复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出院时TEF25%、TPEF/TE、VPEF/VE与入院时无明显改变(Pa〉0.05),3个月后仍未恢复正常。4.随访1a,观察组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5.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临床评分与TPEF/TE、VPEF/VE呈负相关,临床评分数值越高,病情越重,TPEF/TE、VPEF/VE值越低。结论1.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期症状的缓解、降低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的几率有较好疗效。2.TPEF/TE及VPEF/VE可判断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阻塞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副流感病毒3型(PIV3)所致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比较两种病毒感染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0例,入院24 h内收集其鼻咽分泌物(NPS),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和PIV3抗原。对照组为行心导管检查术和腹部手术的患儿14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NPS中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及分泌的趋化因子(RANTES)、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IL-8水平。结果RSV阳性26例,PIV3阳性14例。PIV3感染患儿RANTES、MIP-1α及IL-8水平均高于RSV感染组,但差异无显著性(Z=0.551,0.357,0.169 Pa〉0.05)。RSV及PIV3感染组RANTES、MIP-1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Z=3.65,4.10,4.22;Z=4.13,4.85,5.08 Pa〈0.001)。RSV感染组RANTES、MIP-1α、IL-8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0.05);PIV3组IL-8与MIP-1α及RANTES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RANTES与MIP-1α无相关性。结论RSV与PIV3感染有相似的免疫发病机制。趋化因子可能在其发病机制和呼吸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柯萨奇B组病毒(CVB)及肺炎支原体(MP)双重感染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小儿免疫学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RRI住院患儿132例。根据MP-IgM抗体及CVB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阴性对照组、MP感染组、CVB感染组及双重感染组。4组均测定ESR、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VBIgM抗体;采用琼脂单向扩散法定量测定IgG、IgA、IgM;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CVB感染主要见于1~3岁患儿,阳性率为32.1%;MP感染主要见于3岁以上患儿,阳性率为22.7%;双重感染10例,占患儿总数的7.6%。CVB及MP双重感染组IgG有升高趋势,IgA有下降趋势,双重感染组IgM较阴性对照组及MP感染组明显升高(Pa〈0.05)。各组T细胞亚群中CD3比例无明显差异;MP感染组及双重感染组CD4较阴性对照组明显降低(Pa〈0.05);4组CD8无显著差异;CD4/CD8值双重感染组较阴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VB感染组NK细胞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VB及MP感染均使RRI患儿体液及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双重感染使上述免疫失衡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支气管哮喘患儿362例,肺炎患儿288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MP—IgM)抗体;同时采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法测定哮喘患儿血清总IgE。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49.45%,显著高于肺炎患儿MP—IgM阳性率39.24%,上述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67%;(2)在各年龄组支气管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比较中,发现学龄期儿童MP-IgM阳性率最高;(3)MP—IgM阳性的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MP-IgM阴性哮喘患儿的血清总IgE。结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40/CD40L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毛细支气管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常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目前认为毛细支气管炎是在病毒感染后继发的免疫功能异常。CD40/CD40L是免疫应答中的一对协同刺激分子,它们在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及IgE的产生中可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观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40/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血清IgE的相关性及与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PBMC CD40及CD40L的表达情况检测,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总IgE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40L在毛细支气管炎组和肺炎组表达均增高(P<0.05),且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P<0.05);CD40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及对照组(P<0.01);IgE在毛细支气管炎组的表达高于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肺炎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毛细支气管炎组中CD40及CD40L的表达与IgE均成正相关(r=0.607,0.819,均P<0.01),在肺炎组和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性。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存在CD40/CD40L及IgE的表达增高,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这可能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5):354-356]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关系及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CVA患儿100例为观察组,100例同期就诊年龄相仿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应用颗粒凝集法测定两组患儿MP-IgM,同时应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MP-IgM阳性48例,阳性率为48%,对照组阳性14例,阳性率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MP-IgM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滴度〉1:320者占43.8%。对照组较低,仅1例最高滴度为1:320。100例CVA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口服,有效率88%,随访6~24个月,无一例出现哮喘发作。结论CVA与MP感染有密切关系,阿奇霉素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肝素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小剂量肝素超声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6年11月至1998年4月,我科按照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及分型标准[1],共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06例,男55例,女51例,年龄最小58天,最大12个月。普通型35例,重型59例,极重型1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5例,对照组51例。患儿病程分别为(4-1±1-5)d和(5-0±2-1)d,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发热及病型等方面亦有可比性。方法:两组病例均常规给予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Treg失衡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8例MP-IgM阳性HSP患儿(HSP-MP组)、40例MP-IgM阴性HSP患儿(HSP组)、23例MP-IgM阳性非HSP患儿(MP组)、19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比较各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的外周血Th17/Treg细胞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的血清IL-17、1L-6、TGF-β水平。结果 HSP-MP组的外周血Th17细胞、IL-17、IL-6水平高于HSP组、MP组及对照组,HSP组及MP组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MP组的Treg细胞水平低于HSP组、MP组及对照组,HSP组及MP组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SP组与M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TGF-β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7/Treg免疫失衡可能参与了MP-IgM阳性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