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德国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COM.TEC)进行血细胞单采术辅助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应用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对5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其中1例PV患者进行2次单采,其余均为1次。结果进行血细胞单采治疗后,所有患者HGB、RBC、HCT均快速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采后患者头昏、头痛及颜面皮肤红紫表现得到迅速改善。结论利用血细胞单采机进行红细胞单采治疗红细胞增多症,疗效明显,操作简单、安全,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4):171-172
目的 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30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 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现减轻甚至消失,其皮肤色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及脾脏出现回缩,血象值与骨髓象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组患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平均用量为(65.91±9.28)mg;平均给药时间为(31.22±15.23)d;平均放血量为(1451.02±412.61)ml.结论 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邓振明  樊越平  吴建军 《贵州医药》2000,24(11):702-702
贵州省血液中心于1999年9月对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Polcythemia Vera简称PV)病人行红细胞清除术获得成功.用血细胞分离机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在我省尚属首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现减轻甚至消失,其皮肤色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及脾脏出现回缩,血象值与骨髓象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组患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平均用量为(65.91±9.28)mg;平均给药时间为(31.22±15.23)d;平均放血量为(1451.02±412.61)mL。结论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明显增多,全血容量增多,并伴白细胞总数及血小板增多和脾肿大,临床上常用羟基脲、干扰素等药物控制病情,同时配合静脉放血治疗。周期性静脉放血治疗,能在短期内使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得到控制,血容量恢复正常。但对老年人和有心血管疾病或肺部疾病患者应酌情减少每次放血量。我科从2002年10月至2009年6月对收治的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采用自制静脉放血方法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药实践》2016,(1):40-42
目的:探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在治疗红细胞增多症中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应用XCF3000血细胞分离机对17例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1例,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6例。共行血细胞采集术治疗35次,去除量共计9 695 m L。结果:血细胞去除术治疗后,患者红细胞数(RBC)、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去除术治疗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能迅速减少患者循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许慧 《中国实用医药》2012,7(31):177-178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26例患者采用高三尖杉酯碱联合放血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化疗以及放血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及头晕现象出现减轻甚至消失,其皮肤色泽逐渐恢复正常,肝脏及脾脏出现回缩,血象值与骨髓象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组患者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平均用量为(65.91±9.28)mg;平均给药时间为(31.22±15.23)d;平均放血量为(1451.02±412.61)ml。结论联合使用高三尖杉酯碱与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具有疗程短、见效快以及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临床主要为多血症的表现,如皮肤粘膜显著红紫,以面部、手掌等处为著,伴有头晕、眼花、疲倦、健忘等[1].我院神经内科收治2例伴假性低血糖反应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回顾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2例PV患者,都表现为假性低血糖症,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少见的以红细胞异常增多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常伴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易并发血栓性疾病,尤以脑血管最常受累,提高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脑血管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我科自1995年1月至2011年4月共收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似文献   

10.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在血液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16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选择不同的细胞收集程序进行血细胞单采术。结果行血细胞单采术后,6例真性红细胞性增多症患者红细胞中位数由7.0×10^12/L降至6.4×10^12/L(P〈0.05);10例高白细胞白血病患者白细胞中位数由0.274×10^12/L降至0.236×10^12/L(P〈0.05)。结论利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其临床效果肯定,能迅速缓解症状,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高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红细胞增多为主,同时伴有全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黏稠度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伴发的神经系统疾病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而出血少见^[1]。本院2003年10月收治1例以脑出血入院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并随访6年,现对其I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 PV)属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红细胞及血容量的原发性增加,伴粒细胞和血小板增多,发病缓慢,晚期可发生骨髓纤维化,部分转化为白血病.用化疗或放疗治疗 PV 的报道较多。我们采用红细胞去除术配合化疗,维持 PV 较长期缓解,共治疗6例已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简称"真红",是一种获得性,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其特征为骨髓红细胞异常增生,伴粒系、巨核系不同程度增生,由于起病较隐匿,早期症状多无特异性,易发生误诊,漏诊.现将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2例以高血压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烧伤后溃疡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烧伤后溃疡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在控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的同时行局部病灶清创游离中厚皮植皮。结果5 例患者植皮创面均愈合。结论 烧伤后溃疡合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必须在处理局部创面同时控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2例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PV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静脉放血及免疫抑制护理、皮肤护理、营养及便秘护理、体位和康复护理及出院指导等全面的护理措施.结果 22例患者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好转,能坐起活动.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5.6±8.7)分,治疗后为(8.5±2.6)分;患者治疗前RBC为(7.58 ±2.62)×1012/L,Hb为(242.3 ±65.8)g/L,治疗后RBC为(3.87 ±2.21)×1012/L,Hb为(142.5±31.6) g/L,治疗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PV在治疗的同时配合全面精心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传统的静脉放血、^32磷或烷化剂治疗均有一定的缺点,我们试用红细胞单采术及高三尖杉酯碱治疗2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近期内22例达到完全缓解,1例习例无效。达到完全缓解的中数时间为21天,较单用马利兰,马法兰及放血合并羟基脲等方法治疗时间均短。对20例病人进行随诊,16全 复发,完全缓解的中数时间为19个月另外至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引起白血病者,而其它烷化剂、^32磷有增加继发性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7.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va)简称真红或 PV,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8.
<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ga,PV)是一种罕见的以红细胞异常增生为主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其外周血红细胞显著增多,并常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增高。临床上往往以脑血管最常受累。文献报道显示PV合并血栓的概率为18%~61%。PV所致脑血管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对疾病的误诊、漏诊。因此,提高对PV并发脑血管病的早期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于2012年8月收治1例红细胞增多症并发急性脑梗  相似文献   

19.
两种方法检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调控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激素,促进红系祖细胞存活、增殖、分化和成熟,是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及各种贫血的有价值的实验室指标[1].  相似文献   

20.
孙芳 《北方药学》2013,(8):176-177
目的:探讨应用改进自制一次性采血袋进行放血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价值和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进行静脉放血治疗35人次,效果同一次性采血袋。结果:改良自制采血袋在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具有显著优点。结论:本方法优于杜俊英等所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