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蒙医学把新陈代谢称为精华与糟粕的分解过程,黄水就是在这种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变性饮食清糜浆,胆之红酸因之转血液。血中浊物汇聚胆腑中,胆之清糜因之转黄水”。这是(四部医典)中对黄水生成代谢的高度概括。精华与糟粕分解过程:①饮食人胃,在消化三能的作用下分解为饮食之精华与糟粕。②饮食之精华再分解为精华与糟粕,糟粕留于消化道补充胃腐熟巴达干。精华经输送精华之脉道送至肝脏,在变色希拉作用下生化为血液。血液在肝内分解成精华与糟粕,其精华滋养机体肌肉、脂肪、骨骼、骨髓和精液等。糟粕为胆汁所贮存于胆腑中。③…  相似文献   

2.
在藏医所有的诊断方法中,尿诊最具有特色,在已知的世界上各种传统医疗体系中,还没有其他医疗体系的尿诊的内容及观察能与藏医的尿诊相比的。藏医认为,尿液是人体摄入的饮食经过在体内的一系列变化之后形成的。胃中分解出来的精华部分进入肝脏,并在这里化为血液。血液又可分解成精华和糟粕两部分,其精华者转化成肌肉,而糟粕则储藏在胆囊中,是为胆汁、胆汁还会进一步分化为精华与糟粕,其精华部分为黄水,分布至全身,而糟粕部分也进入尿液中成为其中的漂浮物。这就是人体尿液形成的全部过程。藏医在验尿时,采取以下8种方法:1尿液的…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由“赫依、希拉、巴达干”及七恒三秽物(汗、太、小便)所组成。人们在日常生活里、所吃喝的饮食在“赫依、希拉、巴达干”的作用下,从胃开始分为精华和糟粕二大部分。糟粕之稠为大便、糟粕之稀为小便。精华的部分,以养人体七恒,人体七恒又以各自的温度进行生化。七恒的生化过程是从胃中通过借助吸取精华之脉在肝中生成血。由血生肉,肉生脂、脂生骨、骨生髓、髓生精液。而在饮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飞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营养物质,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络脉就像江河一样只有在通畅没有瘀塞的前提下,才能使气血奔流不息、畅通无阻地输送到全身各处,发挥出防御外邪,渗灌濡养人体五脏六腑、肌肉骨骼的作用,有了气血营养,人体的各个组织器官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5.
蒙医认为胰腺为五脏六腑之外,位于上腹部之属于消化系统的极为重要的腺体。 1病因 胰病主要由于不消化引起。胰有调节水分与血液运行,促进精华与糟粕分解的功能。如三根之平衡失调,胆汁及希拉增盛,并与血相搏,导致胃、小肠、大肠和胆热炽盛,使巴达干量相对减少而功能失常,则精华与糟粕之分解生化受阻,遂成本病。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酒过多,粘虫感染等,均为诱发本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气虚发热之病机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东垣指出脾胃的升降作用,不仅局限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糟粕的排泄,更重要的则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得升,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阴火潜藏而不动,脾气不升而下流,则阴火内炽而上乘。因而,脾胃内伤,阴火上冲的病机,实质是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机阻滞于中焦,郁而化火。  相似文献   

7.
土赖病是由于血液、三根失去平衡引起黄水偏盛,赫依滞血瘀至关节所引起.其主要内因是三根、七素平衡破坏,胃火扰乱,饮食精华异常,黄水增多所致;或过量饮酒及饮食或受风寒受凉而至黄水增多引起.我们在诊治过程中通过实施蒙医特色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较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可累及皮肤黏膜、四肢关节、胃肠及肾脏等。蒙医认为AP属"巴木病"范畴,治则以清浊血热、燥黄水、收敛解毒、促进精华糟粕分解为主。就巴木病的类型及辨证施治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9.
<正>蒙医理论上黄水病是黄水偏盛而引起,是一种皮肤发痒、肿胀、流黄水为特征的疾病。关节黄水病系黄水之邪滞留于关节,致使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疾病。笔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应用蒙药传统方剂治疗关节黄水病取得了满意效果。1关节黄水病的病因病机蒙医理论上关节黄水病是由于三根失去平衡,赫依、巴达干增盛而生寒,寒胜折火,不能温煦七素以助其正常生化功能,则血液之生成受遏,而胆之精华——黄水激增,扩散于机体表里所致[1]。临床上分为热性和寒性。热性是希  相似文献   

10.
黄水病系黄水之邪滞留于关节致使该部位肿痛而发生运动障碍的一种疾病。黄水存在于全身各处,尤其是皮肤与关节处较多,因此本病是临床多见的黄水疾病之一。病变部位主要在关节并累及其周围骨骼及肌筋。  相似文献   

11.
软组织损伤系指人体运动系统皮肤下骨骼之外的肌肉、韧带、筋膜、滑膜、脂肪、关节囊等组织以及周围神经、血管的损伤[1] 。软组织受到外来或内在的不同致伤因素的作用 ,造成损伤及生理功能紊乱 ,称之软组织损伤。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 1995年 2 0 0 3年 ,本院共收治 14  相似文献   

12.
蒙医把现代西医称的风湿性关节炎病为一“协日乌苏”病即黄水病,蒙医名著《四部医典》记载黄水病是六基因之病基,黄水流注于全身各个脏器问,具有供给营养体素、血液补充、兹生并调节体液、脑脊液、滋润肌肤脏腑,保持关节润滑,有利于关节的伸展活动等诸多生理功能。如果受饮食多少,质量类别不协调,胃肠肝胆及心血管疾患,便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可对黄水的正常生成和生理功能产生直接影响,或者长期受风寒潮湿气候等外界因素和“赫依”(风)相结合便发生寒变,产生寒性黄水病,关节发麻。遇寒则加重,遇热则舒,舌苔薄白,尿色泡沫多白,脉象沉而驰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蒙西医理论对血液系统认识的不同,简述其共性和个性。方法:浅谈蒙西医血液的来源、组成、生理功能、病因和临床表现。结论:蒙西医对于血液的来源、组成和病因认识不同;生理功能上,蒙医学认为血在肝内清浊生华,其精微滋生肌肉;浊物变为胆汁,胆汁再度清浊生华,其精微滋生黄水浊物进入胃肠道助消化,最后变成粪便之色素和尿液沉淀物。血的清浊生华等同于西医学上的红细胞破坏后产生胆红素、氨基酸和铁,其中胆红素经肝至胆汁再到肠道随粪便排出。临床表现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4.
总结白呼和教授蒙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经验,白呼和教授认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为蒙医血盛症范畴,主因过多食用热性饮食、长时间在温热环境中作业、情志暴怒等影响三根七素之精华与糟粕的分解,造成血液之相对偏盛,导致功能紊乱所致,临证先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加强精华与糟粕的分解,以分离正血与病血为原则,清热凉血为根本,结合病症施以蒙药结合放血疗法,注重生活方式调护,在蒙医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方面总结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内科,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治疗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甚至大脑、关节等等的疾病。内科在临床医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它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消化病学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  相似文献   

16.
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器官的通道。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共同进行着有机的整体活动,以维护机体内外上下的协调统一,其中经络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络在病理情况下对疾病的发生和传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径。外邪从皮毛、  相似文献   

17.
蒙医理论所讲的"黄水"是胆囊里的胆汁在消化食物、清浊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分泌物,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黄水在人体各个组织器官中普遍依存的同时在它所依存的各部位各组织之间起到滋润、滑溜作用而使其整个机体保持富有弹性和运动自如.  相似文献   

18.
铜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年人由于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摄入的食物中铜的利用率降低,另外,老年人牙齿脱落,对食物咀嚼不全,也影响了铜的吸收,因而容易发生铜缺乏症.  相似文献   

19.
藏医药学作为具有自身严谨的理论系统及完善的体系结构的祖国传统医学的一份子,对各种疾病的命名及发生机制的解释具有其独到的见解。藏医将水肿作为疾病,不仅从病因及病程的长短、症状的表现等多角度对其进行详细的分类,并结合藏医三大基因的机能和肝肺脾等脏器的病理及生理功能对水肿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详解。藏医认为水肿病是由于食物的营养物质及七精未能良好地逐级分解转化,致使"恶血"及"黄水"激增,从而使过多的恶水溃散于肌肉和皮肤等组织间隙或体腔中产生;然而肝脏在藏医学中作为食物营养精华进一步分解升华以及"黄水"即胆汁精华产生的场所,其机能的变化在水肿病的发生及转归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传统藏医学相关的基本理论,结合藏医对肝脏的认识,对水肿的发生机制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黄水症,相当于中医学中的湿及湿热。黄水为病,在皮肤可导致荨麻疹;在关节可导致关节炎;在内脏可引起内脏积黄水、内脏脓疡等病状。为了探求藏医药对治疗过敏性紫癜、脓疱疮、过敏性皮肤皮炎等黄水症病症的确切疗效,本人对以上皮肤病变采用四种藏成药配伍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本人临床采用的药物性能、功效及治疗病例简介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1 药物功效十味乳香加味丸:具有干黄水作用。用于四肢关节红、肿疼痛及湿疹。十八味欧曲珍宝丸:具有消炎、止痛、干黄水等作用。用于痹病、关节红、肿、痛、湿疹及麻风病。三十五味沉香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