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正畸方丝托槽在外伤松动脱位牙固定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正畸新方法。方法应用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治疗66例患者共122颗外伤所致的松动脱位牙。结果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在外伤松动脱位牙固定中的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正畸方丝托槽固定技术是口腔医学的临床工作中一种可靠、有效的固定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正畸Edgewise技术在急性前牙外伤性脱位复位再植术中的效果。方法收集门诊急诊颌面部外伤患者29例,101颗外伤性脱位牙进行了再植术,正畸Edgewise技术固定。结果患牙成活率为94.7%,效果满意。结论Edgewise技术固定再植牙,增加了成活率(94.7%),简便灵活,适用性强,且对再植牙可施以一定力量,有利于再植牙复位,正畸Edgewise是再植牙成功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正畸托槽与纤维夹板固定青少年外伤前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18岁青少年前牙外伤患者48例,共67颗因意外伤害导致上前牙移位松动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正畸托槽固定法与纤维夹板固定法复位固定患牙,固定8周后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固位效果稳定、无松脱,牙龈组织健康;去除固定后检查外伤牙均无松动,无叩痛;X线检查未见牙槽骨及牙根吸收现象。在美观及舒适方面纤维夹板固定法优于正畸托槽固定法。结论纤维夹板固定法比正畸托槽更为美观和舒适,是青少年外伤性前牙移位固定治疗的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卓文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502-1503
目的探讨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拥挤牙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日本Tomy公司自锁托槽矫正技术作固定正畸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18~21个月固定矫治,11例患者中有10例磨牙及尖牙维持在良好的Ⅰ类关系,牙列整齐,上下中线一致,侧貌良好,无三角间隙,1例治疗13个月后因故终止治疗。结论自锁托槽矫治拥挤牙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畸托槽及弓丝在牙外伤固定中的临床效果,介绍一种更为理想的固定方法。方法 对35颗受外伤后脱位的牙齿采用托槽粘接以后结扎于弓丝上的固定方法来达到无he创伤的治疗效果。结论 这种固定方法与常规的牙弓夹板固定相比,不易造成患牙的伸长和扭转,固定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口腔正畸的需求也逐渐增强。固定矫治器或无托槽隐形矫治是依附于牙齿表面粘接托槽或附件,从而对牙齿及颌骨施加矫治力,而托槽与附件在牙面的粘结极为重要,该文以牙齿表面的粘结技术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孙刚  汪松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20):37-38
目的 对方丝弓托槽技术治疗牙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应用正畸方丝弓托槽技术治疗38例,共计46颗创伤因素所致的松动牙。结果 疗效为优者38颗,良好6颗,差2颗。结论 正畸方丝弓托槽结合圆丝技术对创伤性牙损伤的固位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临床工作中,利用三联别针簧矫治器矫治上中切牙外翻38例,经过半年及两年的随访观察,效果稳定,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38例上中切牙外翻的错颌畸形患者中,年龄9~17岁,平均年龄11.5岁.男15例,女23例,平均疗程4.5个月.三联别针簧矫治器是一种半固定矫治器,用0.5mm不锈钢丝弯制3个相连的别针簧及粘贴在中切牙唇面的横管组成.我们利用成品的标准T-N托槽代替横簧,由于T-N托槽是双圆管托槽,在粘贴时是利用其靠近中切牙切端的一横管,所以在粘贴时,T-N托槽中心位于中切牙的龈向,才能使靠近切端的一圆管位于…  相似文献   

9.
丁常春  冯大军  季从容 《安徽医药》2008,12(12):1210-1211
目的观察正畸托槽固定法应用于替牙期前牙损伤固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门诊共38例患者46颗脱位前牙复位或再植入至正常位置后,常规牙面干燥,酸蚀处理,粘方丝弓托槽。选用直径0.46mm的圆形弓丝,放入托槽沟内,栓扎脱位牙及支抗基牙,使脱位牙基本稳固。术后2周、1、3、6、12、24月复诊,行X线检查及牙髓活力测试,判定脱位牙是否固定成功。结果46颗替牙期脱位的前牙固定后,42颗疗效为优,4颗为良,2颗疗效为差。在全部46颗牙中40颗无牙根吸收,电活力检查为阳性。结论正畸托槽固定法治疗脱位恒前牙,效果明显,疗效确切,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固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方丝弓在外伤脱位前牙复位和再植固定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不完全脱位牙准确复位,完全脱位牙及牙槽窝适当处理后,将牙再植固定。然后应用方丝片段弓固定3~8周后,拆除托槽和弓丝,随访12~24个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5颗外伤脱位牙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固定后,其中愈合33颗,2颗脱落,死髓16颗。结论应用方丝弓固定矫治器固定外伤前牙,治愈率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法粘接托槽脱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92例固定正畸病例,共计1675个托槽,对其脱落的172个托槽的牙位及患者的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托槽脱落的总发生率为10.27%,其中男性患者脱落的发生率为11.23%,女陛患者脱落的发生率为9.66%(p>0.05),前牙脱落发生率为6.51%,双尖牙脱落发生率为17.26%(p<0.05),上牙脱落发生率为6.72%,下牙脱落发生率为13.78%(p<0.05),少儿(年龄10-18岁)脱落发生率为12.23%,成人脱落发生率为4.85%(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及牙住直接影响粘接效果,而正畸托槽脱落无关。  相似文献   

12.
郭鹏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34-135
目的 研究影响粘结托槽脱落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9~2011年口腔科门诊收治的正畸固定矫治患者84例(1420个托槽),采用直接法粘结托槽,矫治后4周复诊并对脱落托槽的患者年龄、牙位、上下颌位置及操作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矫治过程中共有204个托槽脱落,占总数的14.4%.其中:18岁以下患者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18岁以上患者;前磨牙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前牙;下颌托槽脱落率明显高于上颌;不同操作者间托槽脱落率有差异.结论 患者年龄、牙位、上下颌位置及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均直接影响正畸托槽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光亮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0):225-226
目的探讨外伤脱位年轻恒牙再植的方法,评价外伤脱位年轻恒牙再植的疗效。方法 38例46颗完全脱位的年轻恒牙在离体20min~3h内植入,均未进行牙髓处理,再植后采用正畸托槽及不锈钢丝固定,固定时间2~3周。结果 38例46颗再植的年轻恒牙中成功42颗,占91.3%;失败4颗,占8.7%。结论外伤脱落的年轻恒牙再植成功率高。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前牙脱位再植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对35例完全脱位的牙齿以及牙槽窝进行常规清洁处理,原位植入后,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牙弓夹板固定、钢丝结扎固定以及托槽固定,并随访观察。结果经2~3年随访,35例46颗牙齿有5颗失败,41颗成活,成功率89.13%。结论妥善保存和处理脱位牙,及时复位固定以及有效的预防感染是再植牙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前牙由于位置关系,易受外力撞击,造成松动、脱位,而少年儿童活泼多动,发生前牙外伤很多,对于牙脱位的治疗,应以保存患牙为原则,良好的固定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牙弓夹板法因其简便易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松牙固定法,但在替牙期的乳牙及刚萌的恒牙上操作较困难,对此类病人笔者使用正畸托槽固定,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韦  张国明 《贵州医药》2000,24(1):61-61
固定正畸因其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固定正畸须在许多牙上应用粘合剂粘接带环和托槽,外加弓丝固定,固定时间相对较长(1~3年),患者往往对配戴固定矫治器缺乏信心,并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为使治疗顺利进行,达到理想效果,我们对正畸固定术的操作及护理进行了探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葛荣晖 《河北医药》2008,30(12):1998-1998
固定正畸治疗中个别前牙反[牙合]较常见,而且通常反覆[牙合]较深,反覆盖较小,造成粘接托槽困难。本人在临床操作中采用上颌前牙腭侧平面导板(简称小平板),配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38例个别前牙反[牙合]的患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固定矫治器在矫治牙颌畸形的应用趋于广泛,但由于带环、托槽、弓丝的影响,导致口腔卫生状况下降,牙周菌斑改变,形成牙周病,影响正畸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对144例固定矫治正畸患者进行了牙周组织检查及临床分析并提出牙周健康有效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比较双圆管托槽结合铜丝结扎固定儿童外伤孤立牙的效果。方法 使用双圆管托槽结合铜丝结扎固定35例共43颗儿童外伤孤立牙,观察其效果。结果 在43颗利用双圆管托槽结合铜丝固定的外伤孤立牙中,良好31颗;较好12颗,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利用双圆管托槽结合铜丝结扎固定儿童外伤孤立牙效果肯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对65颗外伤乳牙分别采用正畸托槽+片段弓方法和传统固定方法进行固定,正畸托槽+片段弓固定方法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