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全层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机分组对照观察象皮生肌膏治疗外伤性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象皮生肌膏组25例和贝复济组25例进行治疗与观察。结果:象皮生肌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肉芽与皮面齐平时间2个指标上均优于贝复济组(P<0.05),但在肉芽齐平皮面后上皮组织覆盖创面时间上,贝复济组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促进肉芽生长优于贝复济,贝复济促进上皮生长优于象皮生肌膏,伤口修复全程象皮生肌膏优于贝复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在Ⅲ期压疮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90例Ⅲ期压疮(气滞血瘀证)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象皮生肌膏组、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21天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后的PUSH评分变化及3组人均换药耗材费用。结果:第7、14、21天3组间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及对照组愈合率高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与对照组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间PUS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PUSH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3组间PUSH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及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评分低于象皮生肌膏组(P0.05),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方法均对治疗Ⅲ期压疮有效,但对照组换药耗材费用明显高于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联合艾灸能显著提高Ⅲ期压疮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同时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熏灸法联合象皮生肌膏防治下肢溃疡的临床疗效,探讨熏灸法"灸时-疗效"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为进一步完善熏灸法的临床护理操作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和治疗C组,每组20例。对照组创面给予基础护理和象皮生肌膏换药治疗,治疗A、B、C组分别给予与对照组相同处理方法的同时配合不同时间(10 min、20 min、30 min)熏灸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各组患者总有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治疗B组(95.0%)治疗C组(90.0%)治疗A组(85.0%)对照组(70.0%),治疗A、B、C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A组治疗后第28天创面愈合率(81.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B组治疗第21、28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8.1%、88.0%,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C组治疗第21、28天创面愈合率分别为42.0%、83.7%,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A、B、C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熏灸法联合象皮生肌膏防治下肢溃疡疗效显著。熏灸20 min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祛腐生肌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方法: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7例,治疗组给予祛腐生肌膏外涂、对照组给予紫草油纱外涂,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00%、对照组7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腐生肌膏对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能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和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5.
张振军  杨新艳 《陕西中医》2007,28(12):1610-1611
目的:观察生肌象皮膏外用对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生肌象皮膏外用(象皮、当归、血余炭、龟版、生地、生炉甘石、生石膏、香油、白蜡组成)配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2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溃疡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大小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能够明显缩短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愈合时间,缩小创面愈合后瘢痕。  相似文献   

6.
生肌象皮膏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64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柏  李巧芬  李晓军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0):1299-1299
目的:观察生肌象皮膏与凡士林纱布对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4例糖尿病难治性溃疡患者分成2组,均在糖尿病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生肌象皮膏与对照组凡士林纱条外敷用照相法记录创面大小,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以计算创面愈合速度与质量。结果:治疗组平均愈合速度、创面愈合后瘢痕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肌象皮膏明显缩短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愈合时间,减少创面愈合后瘢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象皮生肌膏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48例随机分为4组各12例,对照1组予象皮生肌膏组外敷治疗,对照2组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贝复新)外敷治疗,对照3组予贝复新外敷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治疗,治疗组予象皮生肌膏外敷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4组临床疗效与平均创面愈合时间。结果:痊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1、2、3组分别为75.0%、66.7%、83.3%,治疗组明显高于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为(25.17±0.53)d,对照1、2、3组分别为(33.00±0.59)d、(41.25±0.79)d、(32.34±0.57)d,治疗组明显短于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象皮生肌膏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治疗糖尿病患者足部溃疡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象皮生肌膏、单纯贝复新外敷及贝复新外敷联合自体皮片移植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止痛生肌散联合生肌象皮膏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气虚血瘀型)疗效及对患者创面愈合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抛掷硬币方式将116例确诊为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性溃疡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清创、去除坏死分泌物、凡士林纱条外敷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止痛生肌散联合生肌象皮膏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创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减小率)、血清指标(MMP-3、TIMP-1)、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为77.59%,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各项中医症候积分、MMP-3、TIMP-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 治疗4周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而创面面积减小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较治疗前均更优(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应用止痛生肌散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平均持续20 min。结论:止痛生肌散联合生肌象皮膏治疗气虚血瘀型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理想,可降低MMP-3、TIMP-1表达,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生肌象皮膏治疗皮肤溃疡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92例采用传统治疗方法,观察组108例采用磺胺嘧啶银联合生肌象皮膏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2组溃疡面感染得到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无论是感染控制时间、肉芽组织形成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新方法有加速皮肤溃疡愈合的的作用,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4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3组糖尿病溃疡大鼠按照血糖和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观察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与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生肌象皮膏组大鼠糖尿病溃疡刨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7,14,21,30天有显著性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血清IL-2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创面组织TNF-α mRNA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降低,有显著性差异,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生肌象皮膏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与调节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真空负压拔罐联合生肌溶液治疗Ⅲ期压疮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Ⅲ期压疮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拔罐联合生肌溶液)和对照组(外科清创联合橡皮生肌膏),分别于初诊首日(治疗前),第14天(2周),第28天(4周)各观察记录1次,分别从治疗效果、疼痛程度、治愈时间及治疗费用进行研究比较。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拔罐联合生肌溶液治疗Ⅲ期压疮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黄正宇  陈建军 《中医临床研究》2012,(18):108+110-108,110
目的:观察疮灵液与生肌玉红膏联合使用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溃疡期褥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疮灵液与生肌玉红膏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褥疮愈合时间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4%(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褥疮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疮灵液与生肌玉红膏联合使用治疗溃疡期褥疮的临床效果显著,经济实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象皮生肌膏促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选取24只大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12只,另取12只大鼠作为正常组。所有大鼠均建立缺损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治疗组用象皮生肌膏外敷溃疡创面,对照组和模型组仅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药物干预第14天时分别取3组创面组织,通过HE染色观察组织大体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创面血管化程度,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3组于干预后3、7、14、21 d创面愈合率,评价创面愈合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细胞活力增强,皮肤各层结构层次清晰。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治疗组大鼠较模型组有更多的血管生成,但略少于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干预后14、21 d时组织VEGF平均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大鼠于干预后第3天创面闭合率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组大鼠于干预后7、14、21 d创面闭合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象皮生肌膏外敷可恢复高糖受损细胞活力,促使细胞增殖,促进溃疡组织VEGF表达,加速血管形成,改善局部血运,促进创面上皮化,从而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溃疡组织中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血管紧张素Ⅰ(Ang-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2)mRNA转录水平的动态观察,探讨生肌象皮膏对糖尿病溃疡大鼠Ang/Tie-2通路的影响。[方法]首先应用链脲佐菌素(STZ)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及背部打孔法制备2型糖尿病难愈性溃疡动物模型,按照血糖和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及空白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采用生肌象皮膏纱条于溃疡处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空白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各组分别于创伤后1、3、7、14、21 d分别处死部分大鼠,并取溃疡组织,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各组大鼠溃疡组织中Ang-1、Ang-2和Tie-2 m RNA的转录水平。[结果]生肌象皮膏组各时间点肉芽组织中Ang-1、Tie-2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Ang-2表达水平均低于其余各组(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可能通过增加创面肉芽组织中Ang-1,Tie-2的表达水平,抑制Ang-2表达方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面血管新生,加快糖尿病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5.
李巧芬  常柏 《天津中医药》2012,29(6):570-572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肉芽组织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受体(IGF-1R)含量的动态观察,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链脉佐菌素(STZ)尾静脉注射制备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动物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糖尿病溃疡Wistar大鼠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糖尿病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分别于1、7、14、21 d每组处死动物10只,手术取新鲜肉芽组织16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GF-1及受体的含量。[结果]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的表达于7 d增加,第14天达到高峰,在21 d各组的IGF-1的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在第7、14天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生肌象皮膏组与空白组比较具有增加的趋势。在21 d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生肌象皮膏组IGF-1含量明显下降,与空白组比较P<0.05,糖尿病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生肌象皮膏组、凡士林组、糖尿病对照组IGF-1R的分泌在各时间段均低于空白组,且呈递减趋势。第7、14、21天空白组、生肌象皮膏组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第14、21天生肌象皮膏组与凡士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GF-1在糖尿病溃疡早期、中期含量增加,而糖尿病溃疡后期含量减少。生肌象皮膏不能促进糖尿病溃疡肉芽组织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表达,却能增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19-722
目的 :观察生肌象皮膏对肛裂术后患者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病例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手术后对照组用凡士林膏油纱条创面换药,治疗组用生肌象皮膏油纱条创面换药。在术后第3、7、11、14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创面肉芽组织、上皮生长、创面分泌物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创面面积缩小、上皮及肉芽组织生长、创面脓液分泌的质和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18.21±2.60)d;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平均(22.08±3.74)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肌象皮膏具有煨脓长肉之效,能够提高创面修复,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龙胆苦苷对溃疡性压疮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养阴生肌散组及12.5 mg龙胆苦苷组、25 mg龙胆苦苷组、50 mg龙胆苦苷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进行溃疡性压疮造模。造模后,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压疮部位均匀撒敷药粉,均2次/d,无菌敷料纱布遮盖,干预15 d。记录各组干预3 d、7 d、11 d、15 d后创面面积,比较各组干预15 d后创面愈合率,统计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干预15 d后,取创面骨骼肌组织,采用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及RT-PCR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干预3 d、7 d、11 d、15 d后创面面积均显著低于同期模型组(P均<0.05),且50 mg龙胆苦苷组干预15 d后创面面积显著低于同期养阴生肌散组(P<0.05)。干预15 d后,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50 mg龙胆苦苷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养阴生肌散组(P<0.05)。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模型组(P均<0.05),且50 mg龙胆苦苷组显著短于养阴生肌散组(P<0.05)。HE染色显示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创面组织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肌细胞增殖增加;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养阴生肌散组及龙胆苦苷各组创面骨骼肌组织中PCNA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均<0.05),且50 mg龙胆苦苷组增高明显,但与养阴生肌散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龙胆苦苷是养阴生肌散治疗溃疡性压疮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上调创面中PCNA的表达促进肌细胞增殖,减少创面组织炎性细胞,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生肌玉红膏联合制象皮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制象皮治疗,联合组给予生肌玉红膏联合制象皮治疗。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肌玉红膏联合制象皮治疗下肢静脉溃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紫黄生肌膏对大鼠人粪污染创面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紫黄生肌膏的促愈机制。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每组21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大鼠均用人粪污染创面制作肛瘘术后创面模型,观察用药后第3、7、14 d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后第3、7、14d肉芽组织中TNF-α、IL-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的创面愈合率均小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紫黄生肌膏组在用药后第7、14 d的创面愈合率大于贝复济组(P<0.01);用药后第3、7、14 d模型组创面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组、贝复济组和紫黄生肌膏组(P<0.01),用药后第7、14 d紫黄生肌膏组创面的TNF-α、IL-6的蛋白表达均低于贝复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紫黄生肌膏能够提高大鼠人粪污染创面的愈合率,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且可以下调创面TNF-α、IL-6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减轻创面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