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35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Ⅰ,aac(3)-Ⅱ,aac(6)-Ⅰ,age(6’)-Ⅱ,ant(3″)-Ⅰ,ant(2″)-Ⅰ。结果该35株肺炎克雷伯菌检出:aac(3)-Ⅰ阳性4株(11.8%),aac(3)-Ⅱ阳性7株(20.6%),aac(6’)-Ⅰ阳性13株(37.1%),aac(6’)-Ⅱ阳性7株(20%),ant(3″)-Ⅰ阳性11株(31.4%),ant(2″)-Ⅰ阳性12株(34.3%)。共有26株(74.3%)检出AMEs。同一菌株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茵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2.
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4种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在2000年7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60株鲍曼不动杆菌(Ab)、30株铜绿假单胞菌(Pa)、19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和15株黄杆菌属细菌(Fb),采用PCR及序列分析法分析9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结果 Ab、Pa、Sm和Fb中9种AMEs基因总阳性率分别为81.7%、86.7%、10.5% 和0.0%.Ab、Pa和Sm中分别检出8种、5种和2种基因.aac(3)-Ⅲ基因均阴性,各菌种中阳性率最高的基因分别是Pa中aac(3)-Ⅱ(76.7%)、Ab中ant(3')-Ⅰ (60.0%)、Sm 中aac(6')-Ⅱ和ant(2')-Ⅰ(均为10.5%).结论 临床分离的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Fb外)中至少存在8种AMEs基因,Pa及Ab中AMEs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3.
丁友法  王伟  毛剑锋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12):I0001-I0002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存在状况。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0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结果40株菌中aac(6')-Ⅰ阳性18株(45.0%)、ant(2")-Ⅰ阳性21株(52.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丽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编码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自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Sm)中抗菌药物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间从临床分离28株IRPa和19株Sm,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8种B一内酰胺酶基因(blaIMP、blaVIM、blaTEM、blaSHV、blaOXA、blaPER、blaVEB和blaGES)、9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基因)Eaac(3)-Ⅰ、aac(3)-Ⅱ、aac(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ph(3’)-Ⅵ]、外膜孔蛋白D2基因(oprD)、消毒剂-磺胺耐药相关基因(qacE△1-sul1)、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catB)、氯霉素外排蛋白基因(cml1)。结果28株IRPa中bLatEM、blaOXA、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71.4%)、1株(3.6%)、23株(82.1%)、10株(35.7%)、15株(53.6%)、8株(28.6%)和24株(85.7%),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9.3%,blaOXA基因经序列分析确认为blaOXA-10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25株(89.3%)发生oprD基因缺失突变。19株Sm中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的阳性株数(%)均为2株(10.5%);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IRPa中存在blaTEM、blaOXA-10、aac(3)-Ⅱ、aac(6’)-Ⅱ、ant(3″)-Ⅰ、ant(2″)-Ⅰ和qacE△1-sul1基因,oprD基因缺失突变率很高。Sm中存在aac(6’)-Ⅱ、ant(2″)-Ⅰ及qacE△1-sul1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判断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方法对61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比较分析。结果6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AMK、GEN、TOB、NET耐药率分别为52.4%、86.9%、91.8%、78.7%;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检出率(56/61)91.8%,其中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检出率分别为13.1%、60.7%、55.7%、4.0%、6.6%、26.2%。结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判断耐药与K-B纸片扩散法高度一致,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筛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本地区临床分离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子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71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应用PCR技术对E.coli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的检测.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分为66.20%、63.38%、59.15%、18.31%,其中23株为多重耐药株(32.39%).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阳性40株(56.34%),aac(6′)-Ⅰ阳性22株(30.99%),ant(3″)-Ⅰ阳性14株(19.72%),未检出aac(6′)-Ⅱ阳性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74.65%;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53株(74.65%).多重耐药与非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中aac(3)-Ⅱ、aac(6')-Ⅰ、总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intI1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本地区多重耐药E.coli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7.
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肠杆菌科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方法对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产ESBLs菌株进行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研究,并同时对钝化酶基因DNA测序,进行网上基因相似性检索。结果20株耐氨基糖苷类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基因,分别有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和aph(3’)-Ⅵ,以aac(3)-Ⅰ、aac(3)-Ⅱ和aac(6’)-Ⅰ为主。部分菌株同时可含有多种钝化酶基因。DNA测序分析结果与国外报道已知相应氨基糖苷钝化酶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中普遍存在氨基糖苷钝化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得到的氨基糖苷类耐药的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钝化酶基因型主要是aac(6')-Ⅰ,aac(3)-Ⅱ,aac(3)-Ⅰ和ant(2″)-Ⅰ。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和甲酰化酶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临床分离的196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7种主要的AMEs基因和2种甲酰化酶基因。结果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93.37%),其修饰酶基因检出率分别为ant(3")-I(54.59%),aac(3)-II(44.89%),aac(6’)-II(43.37%),aac(6’)-I(36.73%),ant(2")-I(32.14%),aph(3’)-IV(19.90%),aac(3)-I(0);同时携带2种或2种以上AMEs基因的菌株占70.92%;未检测到甲酰化酶基因阳性的菌株。结论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已出现多型别流行趋势,同一菌株携带多个不同的AMEs基因现象较多;尚未发现有甲酰化酶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氨基糖苷类药物修饰酶基因(AMEs)分子类型.方法 K-B药敏法测定2003~2005年临床分离的PA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链霉素的药敏表型,筛选出56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至少对一种受试药物耐药)的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对6种AMEs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PA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51.8%(29/56),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26.8%(15/56),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96.4%(54/56).6种AMEs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aac(3)-Ⅱ 48.2%、ant(2')-Ⅰ 48.2%、aac(6')-Ⅱ 41.0%、ant(3')-Ⅰ 17.8%、aac(6')- 12.5%、aac(3)-Ⅰ 0.0%.总AMEs检出率为68.0%.结论 南京地区PA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的耐药主要由AMEs引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根据美国CLSI/NCCLS2004年版要求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应用PCR技术对AB菌进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Ⅰ类整合酶基因检测。结果AB菌对13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27株AB菌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I阳性23株(85.2%)、aac(6′)-I阳性18株(66.7%)、ant(3″)-I阳性22株(81.5%)。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85.2%。Ⅰ类整合酶基因(intI1)阳性23株(85.2%)。结论我院AB菌不仅具有多重耐药性,而且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Ⅰ类整合酶基因携带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