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无锡市中心血站血库的外地血源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输血后疟疾病例时有发生,为了探讨输血后疟疾的发病特点,我们对无锡市区1988年发生的28例输血后间日疟进行了调查。一、方法与结果 (一)凡1988年市区各医院经血片检出疟原虫,并经市疟疾中心镜检室复核,同时在发病潜伏期内(以输血性间日疟潜伏期16.6±8.2d计算)有输血史的病例,逐例作个案调查排除其它感染因素后确诊为输血后间日疟。1988年市区共发生28例,其中本市21例,外地7例;男性19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掌握东台市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点。 方法 方法 收集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确诊病例个案调查及疫 情防治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结果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发病总人数为27例, 其中本地间日疟2例, 输入性间日 疟10例, 输入性恶性疟13例, 输入性恶性疟与卵形疟、 间日疟混合感染各1例, 输入性病例占92.59%, 本地病例占 7.41%。2003年以后无本地感染病例, 全部为输入性病例。2008年前输入性病例均为国内间日疟, 之后均为境外恶性疟 及两者混合感染病例。病人首诊以镇医院、 村级卫生机构为主, 均占33.33%。病人发病1 d内就诊的占62.96%, 发病至 就诊时间中位数为1 d, 发病至确诊时间中位数为3 d, 发病至确诊时间最长为33 d, 平均为5.74 d; 就诊至血检、 确诊时间 中位数均为1 d。 结论 结论 1999-2013年东台市疟疾以输入性病例为主, 加强出国劳务回归人员的监测是实现消除疟疾的 关键。  相似文献   

3.
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 ,曾是间日疟的高发区和恶性疟的流行区 ,经过几代人的防治工作。本市的疟疾发病率在 80年代末降至 1 /万以下 ,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现将本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 1 996-2 0 0 0年疟疾的发病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本资料来自市防疫站疟疾防治组的疟疾个案调查表及各医疗单位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2 发病情况全市 4 6个乡 (镇 )在 1 996-2 0 0 0年共报告疟疾 1 0 5例 (不包括外来人员发病 30例 ,下同 ) ,无继发感染疟疾病人及输血性疟疾。均为间日疟 ,1 996-2 0 0 0年各年发病人数依次为 2 4、31、2 5…  相似文献   

4.
1972~1987年,我们在盐城北部疟疾防治试点,对血检确诊的间日疟病人,从7个方面进行了临床发作特点的观察,结果如下: 1 方法和结果 1.1 发作时间 1309例经测试体温和核对病史的观察,结果表明,间日疟的临床发作,绝大多数(91.67%)出现在午前11时至傍晚8时之间,并以下午2~5时比例最大(49.20%)。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6年清远市清城区输人性疟疾病例特点并探讨防控对策,为进一步提高输入性疟疾诊治能力和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6年该区所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的个案调信息和流行病学资料,对境外输入性病例的虫种、来源、人群分布、地区分布、发病及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1-2016年清城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3例,其中恶性疟9例、间日疟1例、恶性疟间日疟混合感染2例、卵型疟再燃复发1例。年度输入性疟疾病例总数呈上升趋势,病例输入来源地均为非洲,报告时间主要在1-2、11、12月,占总病例数的84.62%(11/13),患者均为男性,以21~60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31%(12/13);前往非洲疟疾流行区从事野外作业务工人员是输入性疟疾的高危人群。1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患者从发病到初次就诊时间中位数为2.5 d,最长为19 d;初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为1.9 d,最长为9 d;其中初诊诊断为其他疾病的有6例(46.15%),其中1例患者因延误诊治而死亡。结论清城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呈上升趋势,需加强多部门合作,建立高危人群建立监测、协查和健康干预等防控机制,确保输入性疟疾病人得到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6.
金坛市是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间日疟流行区 ,1 983年疟疾发病率 7.78/万 ,达到控制疟疾标准 ,1 987年疟疾发病率 0 .71 4/万 ,达到基本消灭疟疾标准。 1 990 -1 998年对境内间日疟病灶点中疟原虫确诊病例及周围人群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 ,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调查对象对间日疟疫点中疟原虫确诊病例及其周围 3 0 0 m的人群 ,于发病后半个月和疟疾流行末期分别采滤纸干血滴(2 0 μl) ,4℃保存 ,集中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检测 ,同时在距病人家 1 5 0 0~ 2 5 0 0 m设 1 0个对照点。1 .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食蟹猴疟原虫抗…  相似文献   

7.
2011-2015年山东省泰安市共报告163例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恶性疟120例(占73.6%)、间日疟20例(占12.3%)、卵形疟14例(占8.6%)、三日疟7例(占4.3%)和未分型疟疾2例(占1.2%)。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报告病例中40~49岁年龄组最多,为70例(占42.9%)。输入来源地主要是非洲,为156例(占95.7%)。患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4.0 d,24 h内确诊的15例(占9.2%)。经规范治疗后,161例痊愈,2例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盐城市疟疾发病特征和流行态势,为疟疾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3-2011年全市疟疾确诊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疟疾病例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态势。结果1993-2011年盐城市9个县(市、区)疟疾发病总人数为134例,其中本地间日疟18例,输入性间日疟59例,输入性恶性疟56例,输入性三日疟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13.43%、44.03%、41.79%和0.75%。19年全市疟疾总发病率为0.03/10万~0.29/10万,本地疟疾发病率为0~0.06/10万,呈低度流行态势,2006年以后全市未发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2007-2011年发现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56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同时发现境外输入性三日疟1例。病人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间隔中位数为1 d,当天就诊的占58.96%,村卫生室为主要首诊医院,占44.06%;病人发病至血检、确诊和治疗时间间隔中位数均为4 d。结论盐城市本地疟疾发病已趋于逐步消除态势,境外输入性恶性疟明显增加,加强输入病例监测和防控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目的 分析泰州市海陵区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为制定相应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方法 收集 2010-2015年海陵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网络直报数据、 个案调查表及疫点处置报告资料, 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类统计。 结 结 果 果 2010-2015年海陵区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46例, 其中恶性疟40例 (占86.96%), 卵形疟4例 (占8.70%), 三日 疟1例 (占2.17%), 间日疟、 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 (占2.17%)。病例发病时间无季节性趋势。所有病例均为从非洲高疟区 回国的人员, 有明确的流行区生活史。患者发病到确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2 d, 8例在24 h内确诊, 46例病例全部治愈。 结论 结论 泰州市海陵区近5年来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 采取有效防控措施是当前疟疾消除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1 9岁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人。1 997年 5月由缅甸打工返回。6月初出现头痛、畏寒、隔日发热等疟疾症状 ,当地诊断为间日疟 ,给予氯喹 1 2 0 0 mg3d分服 ,伯喹 1 80 mg8d治疗 ,症状一度减轻。 2月后 ,再次出现疟疾症状 ,遂以氯喹 1 5 0 0 mg 3d分服 ,伯喹 90 mg4 d治疗 ,症状再次得到缓解。 1个月后即 9月底又发病 ,并到本所门诊进行诊治 ,血检确诊为间日疟 ,镜下可见各期原虫 ,易见双虫感染 ,红细胞受染率达 30 /万。鉴于病人感染程度较重 ,且前两次常规治疗效果不甚理想 ,病人也自感服药后末见任何药物反应 ,病人体重 90 kg,于…  相似文献   

11.
29例疟疾病人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疟疾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外周血涂片找到疟原虫而确诊。因抗生素及皮质醇的应用 ,患者就诊时症状不典型 ,有的甚至不发热[1] ,临床上易误诊 ,常疑及造血系统疾病而做骨髓象检查 ,即使如此也易漏诊或误诊为其它疾病。本文总结了 2 9例间日疟病人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检查结果 ,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7~ 2 0 0 2年 ,本院因疑及各类血液病而行骨髓象检查确诊为间日疟 2 9例。其中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2个月~ 5 4岁。所有病例均同时于外周血及骨髓涂片中找到间日疟原虫而确诊。以 3 0例正常骨髓象及外周血象为对照。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目的 掌握2010-2014年常州市疟疾疫情, 为制订和调整适合该市的疟疾消除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4年常州市网络报告疟疾疫情和专报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对该5年的疟疾疫情及病例诊治情况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4年常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32例, 较2005-2009年的182例下降了27.47%。132例疟疾病 例除2例为本地病例外, 其余13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132例疟疾病例中, 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128例为实验室确诊 病例; 128例确诊病例中, 恶性疟97例、 间日疟14例、 卵形疟13例、 三日疟4例。132例疟疾病例分布于5个市 (区), 其中 金坛市56例、 溧阳市51例、 天宁区19例、 武进区3例、 新北区3例; 从发病到就诊中位时间为2 d, 从就诊到确诊中位时间 为1 d, 92.42% (122/132) 的确诊单位为县级疾控机构、 县级医疗机构和市级医疗机构。2011-2014年常州市未发现本地 感染疟疾病例。结论 结论 2012-2014年常州市连续3年实现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 初步实现消除疟疾目标, 但境外输入性 疟疾病例仍较多, 且感染虫种呈多样性。境外输入性疟疾仍是常州市疟疾防控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疟疾一般预后良好,死亡多见于凶险发作型,尤以脑型疟疾为引致死亡的首要原因。本文报告2例间日疟性脑型疟疾。病例1:男,31岁。1982年7月24日因畏寒发热3天伴昏迷抽搐3小时入院。患者3天前突然畏寒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间日疟复发病人肝功能的变化及其肝脏的损害程度。 对血检确诊为间日疟的现症病人(男性,13—28岁)进行了肝功能检查。根据一年内疟疾发作次数分为以下四组。组1,初发(7人);组2,2—3次(15人);组3,4—5次(15人);组4,>5次(14人);组5,未发作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脑型疟发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确诊,积极抢救,可导致死亡。我所近20年收治间日疟脑型者21例,现将其诊治情况分析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1例中,男14例,女7例;2.5~12岁者20例,另1例为41岁。发病时间为5~10月份。(二)主要临床表现:出现意识障碍等脑症状前,16例有发冷、发热等病史,5例  相似文献   

16.
疟疾患者毛细血管血白细胞内有时查见疟色素,早在19世纪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证实其辅助诊断价值,作者对近两年前来我院就诊的云南独龙江乡居民及缅甸边民发热病人,经血涂片镜检确诊为恶性疟21例、间日疟90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2例,疟原虫品种不明者7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目的 掌握徐州市疟疾发病情况和趋势, 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方法 收集2010-2013年徐州 市网络报告疟疾病例信息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结果 2010-2013年徐州市共报告疟疾109例, 其中间日 疟44例, 占40.37%; 恶性疟62例, 占56.88%; 三日疟2例, 占1.83%; 卵形疟1例, 占0.92%;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均为 境外输入。93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占85.32%, 16例为临床诊断病例, 占14.68%。全年均有发病, 无明显季节性。流动 人口血检阳性率为0.276%, 明显高于本地人口的0.005% (χ2 =868.23, P<0.01)。结论 结论 徐州市疟疾疫情处于稳定下降 期, 本地感染病例明显下降, 境外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逐年上升, 须加强流动人口和发热病人管理。  相似文献   

18.
威海市2004~2008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8例,其中间日疟37例,恶性疟6例,未分型5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37例间日疟中,每日发热26例,间日发热8例,不规律发热3例。6例恶性疟病例均为非洲回乡人员,每日发热5例,持续高热不退1例,症状较间日疟凶险。5例未分型病人每日发热4例,不规律发热1例。恶性疟用科泰复进行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2005-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疟疾流行特征,为进一步调整和制订该市消除疟疾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5年河池市11个市、县、区疟疾疫情资料,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5-2015年河池市共报告疟疾病例160例,年均发病率为0.36/10万,其中本地感染病例占6.25%(10/160),输入性疟疾病例占93.75%(150/160)。4种疟原虫均有发现,以间日疟为主,占51.87%(83/160);恶性疟次之,占34.38%(55/160);三日疟和卵形疟分别占5.00%(8/160)、1.25%(2/160);未分型报告12例,占7.50%。11年间疟疾发病率先降后升,2009年后再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0年报告1例输入性恶性疟死亡病例;2013年和2015年各出现1例恶性疟重症病例;2014年出现1例胎传新生儿间日疟重症病例。全部病例分布于10个市、县、区,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以挖矿职业为主;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4-8月份;感染自非洲和东南亚者占60.00%(96/160),自国内其他省者占33.75%(54/160)。患者发病到确诊治疗时间中位数为5 d,不同年份疟疾病例的发病至诊断治疗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 = 33.40,P < 0.05)。结论 河池市疟疾疫情仍面临很多挑战,消除疟疾各项工作仍需加强;加强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管理是巩固疟疾防治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3-2015年内江市输入性疟疾疫情情况,为进一步加强输入型疟疾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疾控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收集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内江市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31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18例(58.06%),间日疟9例(29.03%),卵形疟2例(6.45%),混合感染2例(6.45%);来自非洲的24例,来自东南亚的7例;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分布在各个县(区),无明显季节分布;报告病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0岁,以境外务工及农民为主;规范化治疗31例,治愈30例,治愈率为96.77%;发病至诊断时间间隔0~102天,其中0~2天确诊14例(45.16%),3~5天确诊8例(25.81%),6~10天确诊2例(6.45%),11-30天确诊5例(16.13%),超过30天确诊2例(6.45%);初次就诊于医疗机构20例,疾控机构7例,村卫生室4例;初次诊断为疾病9例(29.03%),其中医疗机构4例,疾控机构1例,村卫生室4例。结论内江市面临着输入性疟疾防控的巨大挑战。为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传播,需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的技术培训、出入境人员的健康教育和疟疾防控日常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