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炎介入治病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亚飞 《护理学杂志》2001,16(3):151-152
胰腺炎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痛苦小、恢复快、有效降低死亡率等特点。我科于1 995~ 1 999年采用介入治疗胰腺炎病人 1 1例 ,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1 1例中男 8例、女 3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3 5岁 ,平均 50 .0岁。全部病人经 B超、CT检查确诊 ,其中急性单纯性胰腺炎 6例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5例。发病后 4~ 2 4 h入院 ,均有胆囊炎病史 ,其中发热 5例 (体温 3 7.5~ 3 8.0℃ ) ,黄疸 1例 ,呕吐 4例。 1 1例均有上腹部疼痛伴压痛及反跳痛 ,血淀粉酶升高 ( 1 73~ 3 1 70 U/L) ,尿淀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介入治疗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36例行介入治疗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实验组,同期36例未行介入治疗的重症胰腺炎病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诊断明确后24 h内行动脉内微量泵施他宁针持续灌注,视病情5~7 d拔鞘管. 结果介入治疗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腹膜炎体征消失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少. 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介入治疗在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日、改善预后方面效果明显,可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慢性胰腺炎病人为多因素致病,如环境因素(酒精、吸烟、职业化学因素等)、基因因素(如胰蛋白酶调控基因的突变),部分病人属于遗传或自身免疫性疾病[1]。慢性胰腺炎治疗目标是缓解急性或慢性疼痛,预防胰腺炎反复发作,纠正代谢的紊乱,处理并发症,解决社会-心理问题。治疗方法包括药物、介入和外科手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物、类固醇和酶类药物治疗、微营养素治疗。介入治疗包括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内镜下胰管结石取出、胰管支架置入等,这些治疗起到缓解胰腺导管梗阻的作用[2]。内镜下支架置入适用于不宜行外科治疗的病人,但不推荐作为确定性治疗手段[3]。  相似文献   

4.
一、胰腺炎的骨病变:由于酶、中毒和血液动力学对胰外器官的损害(包括肺、心、肾、肝、脑等)所导致的《胰腺炎的多内脏综合症》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征象中占有重要位置。晚近有不少关于“胰肾综合症”,“胰脑综合症”,“胰心血管综合症”的报道。这些综合症的出现都是胰腺炎引起的内脏器官功能与形态学变化的结果。1872年 Ponfick 首先报道了骨髓腔中的局限性脂肪坏死,1956年 Scardelli 对67名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7名的骨髓有脂肪坏死,且多见于肋骨。骨髓脂肪坏死导致其血运障碍和骨坏死,以后病灶发生钙化。发生率:有关这方面的报告很少。Marks 观察206例胰腺炎病人,3例出现骨坏死。还有41名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了 X 线检查,60%病人发现有微小、均匀、散在的疏松灶,主要分布于股骨近侧干骺端。  相似文献   

5.
肝癌破裂出血三种治疗方式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肝癌破裂出血不同的急救处理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急诊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分别比较它们的疗效。结果 急诊介入治疗组病人术后肝功能恢复快,输血量少,较其它两组病人有优势(P<0.01),而近期疗效和手术治疗组相接近。结论 介入治疗对肝癌破裂出血具有止血确切,创伤小,病人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应该首选。  相似文献   

6.
胰腺炎病人原则上应住院接受治疗,需密切监测病人的意识状态、心肺功能及尿量的变化,给予充分的液体复苏和镇痛等,同时要进行病因学评估和疾病严重性评估。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应进入重症医学科治疗,接受器官功能监护、血液净化以及营养支持等。胰腺炎诊断48 h内应反复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参考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给予病人充分的液体复苏,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在行液体复苏时,通常需要大量的液体才能稳定病人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为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感染性并发症,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为防治器官功能障碍和其他并发症,可应用大剂量的合成蛋白酶抑制剂。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应首选肠内营养。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可选择应用持续动脉灌注治疗和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胰腺炎一般可根据主胰管的直径(正常为4~5mm)分为大胰管型(直径>7mm)和小胰管型(直径<3mm)两种。前者适用引流手术治疗,后者则常需作不同范围的胰腺切除。然而,上述手术常有围手术期和晚期并发症,还常遗有胰腺内、外分泌功能的破坏。为此,作者设计了一种新的治疗小胰管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一纵向V形腹面胰腺切除术,本文乃介绍这一新手术方法并分析其结果。自1992年起,连续匕例诊断小胰管型慢性胰腺炎的病人采用本手术方法治疗。这些病人的严重疼痛发作至少12个月,均经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ERCP)证实主…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与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titis,ABP)发病机制现比较公认的是各种胆道原因引起的胰管受阻,胰腺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导致胰腺及其临近组织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等改变,严重者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危及病人生命。在国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胆管结石可以继发于胆囊结石,亦可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以往根据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常以外科手术治疗,达到去除病因的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已备受关注,显现出内镜外科治疗的微创优势。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内镜治疗往…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急腹症中最凶险的疾病之一,尽管近40年来急性胰腺炎在诊断、治疗监护等各方面均有进步,但病死率仍高达5%~15%。急性胰腺炎病人在发病1周内多死于休克、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而发病1周后,感染则成为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丰要死亡原因。8%~10%的急性胰腺炎病人发生感染,坏死性胰腺炎病人感染的发生率则达40%15。在这些病人中,80%以上死亡是感染造成的,合并胰腺感染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菌性炎症的病人。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任伟 《护理学杂志》2004,19(19):45-46
为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对有关胰腺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健康教育的需求,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45例住院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0.0%以上的病人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并发症、药物治疗、自我保健等知识不了解,40.0%以上的病人对急性胰腺炎的诱因、饮食治疗不了解;93.3%的病人需求用药指导,80.0%以上的病人强烈需求入院宣教、饮食指导,60.0%以上的病人强烈需求活动休息、心理、出院指导。提出根据病人对急性胰腺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健康教育的需求不同,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以帮助病人了解疾病知识.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保健能力,减轻疾病复发,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原因和预后。方法  1997~ 2 0 0 0年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 14 9例 ,按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及肝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分类 ,与同期不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对比 ,以发生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分析其预后。结果 伴有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急性胰腺炎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病人总数的 5 3 0 3% ,其中胆源性胰腺炎占 6 6 4 4 %。急性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血清谷 丙或谷 草转氨酶升高 (4 6 31% ) ,或同时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 (4 2 5 9% )。入院时病人的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血白细胞计数以及血糖增高与急性胰腺炎急性肝功能受损有关 (P <0 0 5 ) ,但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以及肾功能受损、呼吸功能不全、胰腺假性囊肿的形成等与肝功能损害无关 (P >0 0 5 )。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人急性肝功能损害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的胰腺外器官功能障碍 ,其发生可能是由于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结果 ,与急性胰腺炎的预后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胰瘘是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病人常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对于胰瘘的治疗,建议通过多学科协作,由内镜科、介入科和外科医师组成治疗团队,以微创治疗策略为导向,以损伤控制外科理念为原则,通过非手术治疗、内镜及介入治疗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并发胰瘘带来的后续问题,但当以上方法无效时,外科手术则成为解决问题的最终途经。  相似文献   

13.
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早期预测指标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胰腺炎病情轻重各不相同 ,约 80 %病人是很少发生并发症的轻症急性胰腺炎 ,而 2 0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病死率高达 30 %。如何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发作后病情的严重程度仍然是临床上尚未解决的问题 ,作者利用急性胰腺炎多因素评分法、CT检查和多种血清标志物水平 ,对连续收治的 137例急性胰腺炎病人进行了早期预测病情严重程度的前瞻性研究。病人入选标准为具有典型的急性胰腺炎腹痛和血清淀粉酶升高 ,病情严重程度根据 Atlanta标准判断。病程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的为轻症急性胰腺炎 ,而发生脏器功能衰竭 (休克、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  相似文献   

14.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1iary pancretitis,ABP)发病机制现比较公认的是各种胆道原因引起的胰管受阻,胰腺防御机制受到破坏,胰蛋白酶原被激活,导致胰腺及其临近组织炎症水肿出血坏死等改变,严重者可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而危及病人生命。在国内胆管结石是最常见的原因,胆管结石可以继发于胆囊结石,亦可为原发性胆总管结石。以往根据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因,常以外科手术治疗,达到去除病因的治疗目的。近年来随着内镜外科的发展,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已备受关注,显现出内镜外科治疗的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在小胆石病人中约占20%,在胆固醇沉积症病人中约为30%左右,但在全部有症状的胆石症病人中约为6~8%。据乌克兰的资料报告,60%以上的急性胰腺炎是由胆石引起,其中胰腺炎的并发症为28%,有症状的胰腺假性囊肿为9%,胰腺坏死为4%,胰腺脓肿约占1%,死亡率约为8~15%。本文收集了两组资料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手术效果做了比较。一组采用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  相似文献   

16.
急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价值及安全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占胰腺炎年发病人数的15%~50%,病死率高达20%~35%[1]。少数病人可从轻型演变为重型或发病开始即表现为重型,部分由于病因未去除而转为急性复发性或慢性胰腺炎。近年来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进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和)内镜鼻胆管引流(EN BD),已成为ABP的重要治疗手段,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1内镜介入治疗ABP的时机与指征20世纪80年代初,研究证实急性胰腺炎不是ERCP的禁忌证。1989年,Sherman等经过大量临床研究,确立了治疗性ERCP在胰腺疾病治疗中的地位,内…  相似文献   

17.
门静脉高压症 (PHT)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 ,其主要原因为肝硬化。在我国引发肝硬化的疾病以病毒性肝炎居首位 ,其次为慢性血吸虫病。PHT可引起严重的后果 ,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其破裂出血可致死亡。此外还有脾功能亢进和顽固性腹水。这些也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难点。介入治疗是解决上述难点的一种新技术 ,尤其是当病人不具备外科手术条件和经内科药物治疗或经内镜治疗无效时。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副反应小及疗效确切等特点。但介入治疗并非是病因治疗 ,其主要目的是治疗大出血 ,延长病人生命 ,为根治性肝移植手术提…  相似文献   

18.
《腹部外科》2021,34(5)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微创技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32例SAP病人并行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SAP病人均接受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其中28例病人行1次经皮肾镜手术,3例行2次,1例行3次。术后住院时间为(27.3±22.3) d(2~106 d);术后出血1例,经介入治疗止血;2例出现胰腺假性囊肿。死亡2例,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经皮肾镜胰周坏死组织清除术创伤小,疗效好,是治疗SAP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疼痛是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之一,反复发作的顽固性疼痛使病人痛苦不堪,极大地降低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然而,人们对于慢性胰腺炎疼痛原因的研究甚少,治疗水平更是参差不齐。21世纪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胰腺外科的深入发展,慢性胰腺炎的多重疼痛机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药物、内镜、手术等多元化治疗方案已成为临床医生处理慢性胰腺炎疼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病人胰淀粉酶持续升高的原因及临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迄今为止 ,血、尿淀粉酶水平增高仍是诊断急性胰腺炎最具意义的实验室指标〔1〕,而且临床上常通过观察病人血、尿淀粉酶的变化评估急性胰腺炎的恢复情况 ,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 ,甚至以血、尿淀粉酶水平是否恢复至正常为依据 ,决定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我们观察和治疗急性胰腺炎过程中 ,发现部分病人在恢复期间其血、尿淀粉酶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上 ,为此我们对我院近 3年急性胰腺炎病人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象和方法1.病例 :在我院 1997~ 2 0 0 0年间急性胰腺炎病人 2 81例中 (按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胰腺学组 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