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超声诊断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声诊断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解放军第89医院(261200)徐京团,张学生,孔军,曾立民,于海义家族性嗜络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罕见,现将我们由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患者3例,系胞兄妹,男2例,女1例,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阴道镜下常规活检探讨阴道镜对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行阴道镜检查的520例患者镜下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阴道镜检查对CIN诊断符合率61.9%,敏感性97.02%。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主要方法,适合作为CIN的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断CIN 1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液基薄层细胞学、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证实CIN 192例,有效地减少.了过低诊断和治疗不足及手术盲目性,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多点活检、LEEP、锥切术后送病理是宫颈病变理想的系列诊治手段,在CIN的诊断治疗中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6年12月进行阴道镜检且镜下发现异常的患者,行定位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CIN高危发病年龄为30~39岁。经病理确诊CIN 384例,包括CIN 183例,CIN 1147例,CINⅢ54例。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准确性为53.19%,漏诊率为2.86%。CIN在阴道镜下的图像以醋酸白色上皮的出现率最高,为82.55%,对CIN诊断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感预测值高。结论: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价值在于其敏感性高和阴性预测值高。在国内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统一阴道镜的平分标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范娜娣  王展宏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130-133,i0015
目的 探讨卵巢妊娠黄体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 从临床症状、生化测定、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等方面观察1例卵巢妊娠黄体瘤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妊娠终期剖宫产术中,发现双侧卵巢呈结节性增大,由肥硕黄体细胞组成,行双侧卵巢肿物剥离术,经冷冻切片确诊。术后当日测定血清睾酮值高于正常值2倍以上)。免疫组化:hPL、α-inhibin(+),hCG(-)。术后1个月血清睾酮值下降5.23 nnml/L。男性化症状逐渐消退,分娩男性婴儿,未见异常。结论 卵巢妊娠黄体瘤罕见,属卵巢瘤样病变,容易漏诊,须与卵巢妊娠黄体、高反应黄体、类固醇细胞瘤、黄素化粒层细胞瘤及克根堡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阴道镜检查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镜下取活检。结果经病理证实,慢性宫颈炎187例,宫颈息肉46例,宫颈湿疣1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13例,宫颈癌2例。临床诊断宫颈湿疣14例,阴道镜下诊断宫颈湿疣17例(已经病理证实),漏诊3例占17.6%,阴道镜下诊断CIN33例(病理诊断有慢性宫颈炎的有20例),诊断符合率为39.69%。结论阴道镜对宫颈尖锐湿疣、CI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尖锐湿疣、CIN的一项可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合近期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本病主要发生于附睾。临床表现为阴囊局部无痛性小肿块。彩超可确定肿瘤的部位。免疫表型:波形纤维蛋白(Vim)、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间皮细胞(MC)均阳性,癌胚抗原(CEA)、CD34、单核巨噬细胞抗原(Leu)M1、上皮相关抗原(MOC)-31均阴性。所有病例均行肿瘤切除术。结论男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靠病理确诊。免疫组化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均有重要意义,也支持其为间皮来源。肿瘤切除术中行冰冻切片检查,以确定睾丸及附睾保留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 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T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阐明纵隔髓外造血的病理形态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报道1例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病例,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病因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肿瘤由各种造血细胞构成,未见脂肪成分。结论 纵隔外造血瘤样增生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36岁,因性交后偶有阴道出血3年,突发性阴道出血1天,于2000年9月14日人院.B超显示子宫大小正常,宫颈内见3.0 cm×2.8 cm×2.5 cm中低回声肿块.妇科检查:外阴正常,子宫前位,大小正常,宫颈外口扩张,突出一带蒂的核桃大实质性肿物,质稍硬,灰红色,表面有活动性出血.由根部切除肿瘤送病理.临床诊断:宫颈粘膜下平滑肌瘤.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2癌肉瘤罕见,由恶性上皮和恶性异源性间质成分组成。肉瘤样成分必须为特异性肉瘤,如横纹肌肉瘤、骨肉瘤或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胎儿怖囊性腺瘤样畸形(CCAM)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以来经病理检查所证实的4例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超声检查声像图与临床结果进行回颐性分析。结果4例均为单侧病变,右侧3例,左侧Ⅰ例。Ⅱ、Ⅲ型各2例,其中Ⅰ例Ⅱ型合并有胎儿水肿及大量腹水。结论 产前声检查对诊断胎儿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000例脑肿瘤及瘤样病变快速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00例脑肿瘤及瘤样病变快速病理诊断的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病变发病年龄5个月~72岁,中位年龄36.3岁。男女比1.32:1,快速诊断正确率为99.5%,其中最常见肿瘤依次为胶质瘤(35.6%),垂体瘤(20.5%),脑膜瘤(10.8%),髓母细胞瘤(4.2%)和神经鞘瘤(4.0%)等,这些肿瘤诊断正确率为96.1%。本文对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Ⅰ级)的鉴别诊断作了讨论,并提出重复多次送检有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瘤样瘤为子宫少见的良性肿瘤,现将我们诊断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云 《浙江临床医学》2010,12(11):1197-1199
妊娠黄体瘤是卵巢瘤样病变中极罕见的一种类型,国外自Sternberg1963年首次报道后,迄今逾百例。而国内报道罕见,大多妇产科临床医师对此病并非十分了解,为加深对此病的认识,作者将本院从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诊断的妊娠黄体瘤8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阴道镜检查891例中98例CIN的阴道镜检结果。结果:891例中CIN发现98例,占11.0%,CIN的异常阴道镜图像主要为血管异常及腺口白环,白腺。结论:阴道镜是辅助诊断CIN的重要方法,初次阴道镜检可疑时应常规活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与宫颈冷刀锥切(CKC)对宫颈上度内瘤样变Ⅲ(CINⅢ)级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51例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诊断为CINⅢ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处理。比较宫颈冷刀锥切和子宫全切组之间病理结果与术前活检结果符合率有无差异;比较不同年龄组的TCT结果及HPV感染情况。【结果】宫颈锥切组和子宫切除组之间手术病理与术前阴道镜活检符合率无差异性;大部分CINⅢ患者TCT异常、HPV感染,且与不同年龄相关。【结论】TCT、HPV检测联合阴道镜下多点活检是CINUI诊断的重要手段,宫颈冷刀锥切是治疗CINⅢ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动脉瘤样囊肿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瘤样病变,病因尚不明确。笔者收集1999~200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旨在进一步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成功的早期癌症筛查方法之一。1988年美国阴道镜和细胞病理协会(ASCCP)修改了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方式,废除“巴氏五级分类法”,推出描述性诊断报告方式(Thebe—thesda system,TBS),由此,报告中出现了一种“不能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的术语。目前对ASC—US的临床意义有多种释义,在临床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认识误区。现对我院2005年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出的ASC-US病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瘤样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涛  王莉  王刚  范嫏娣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92-94,i0003
目的 探讨子宫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5例子宫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15例子宫腺瘤样瘤占同期子宫切除标本的1.81%,肿瘤多位于子宫浆膜下及近浆膜的子宫肌壁间,内膜下少见;2例呈弥漫性生长,13例呈结节状,结节直径0.5~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镜下见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样及腔隙样结构组成,伴有间质平滑肌增生,分为丛状型、腺管型、脉管型及囊肿型。8例腔隙内黏液样物阿尔辛蓝染色(+),PAS染色(-)。免疫表型:AE1/AE3、vimentin和calretinin(+),CEA、ER、PR和CD31(-)。结论 子宫腺瘤样瘤并非罕见,支持间皮起源,临床及病理检查均易误诊和漏诊。免疫组化检查可作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