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毅敏  黄曲雯  欧阳培英 《中国校医》2012,26(10):783+785-783,785
目的 探讨35例慢性皮肤病患者病灶内注射患者引起晕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通过对35例慢性皮肤病患者病灶内注射治疗药物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晕厥的原因有紧张恐惧性晕厥、低血糖性晕厥、体位低血压性晕厥、疼痛性晕厥及环境因素所致晕厥.结论 晕厥发生的原因多样复杂,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晕厥发生的临床特征,能够熟练掌握晕厥发生时的救护措施,适时采取各种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和防止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诊注射治疗引起晕厥的原因并探讨向相关预防对策.方法: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急诊门诊注射治疗发生晕厥患者共有80例,对80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对造成患者晕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预防对策.结果:患者的性别、低血糖、低血压、药物反应、注射方式、注射体位、注射次数及心理等因素是引起急诊注射治疗晕厥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在对急诊门诊患者进行护理时,要综合了解患者的信心,分析患者有无发生注射晕厥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预防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门诊注射室患者发生晕厥的情况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对过去一年当中,324523例门诊注射患者中发生过晕厥的24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及分析,并对相应有效护理对策进行总结.结果:门诊注射室发生晕厥的概率是0.75%(243/324523),其中由于情绪紧张所导致晕厥的有127例,由于血糖低导致的79例,由于体位血压低导致的27例,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10例.在实施有效且及时的相关护理措施后,患者得以恢复.结论:晕厥是一种由于很多诱导因素所引起的大脑的暂时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从而造成的一过性意识模糊甚至丧失的现象,在门诊注射的患者可能发生这一现象,而准确又迅速地判断原因有效且及时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和护理操作技术。笔者在门诊注射实践中,观察了 2 896例患者在肌肉注射时有 28人发生晕厥。现从护理角度对晕厥的原因及预防性护理措施进行分析。1 一般材料 见表1。  相似文献   

5.
薛梅芳 《现代保健》2014,(23):85-87
目的:探讨体检时静脉抽血晕厥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科抽血的1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查体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00例和观察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抽血时发生晕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检者晕厥发生率1.33%(8/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34/700),观察组第1次发病几率87.50%(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观察组的晕厥患者主要为首次发病。晕厥发病原因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占45.24%(19/42),明显高于体质因素的26.19%(11/42)、疼痛刺激敏感的19.05%(8/42)、体位因素的9.5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42例患者晕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通过了解体检时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对策,可减少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肌注发生晕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美云 《工企医刊》2001,14(2):89-90
医院门诊注射室,在给病人进行肌肉注射时,有时病人会突然发生晕厥现象,笔者对近年来的36例晕厥患者,就其晕厥发生的原因,急救护理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病人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13岁~51岁。其中本公司职工23例,附近农民9例,学生4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注射室晕厥患者的影响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注射室引起56例患者晕厥的因素,并针对相应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研究发现,引起注射室患者晕厥的因素主要有过度紧张及恐惧、低血糖反应、单纯性药物过敏以及体位性降压药物;除去药物过敏引起晕厥的患者需要病情稳定进一步观察外,其他的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处理后均康复出院,所有患者并未出现任何的并发症。结论:晕厥是注射室一种比较多见的急症,根据引起患者晕厥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就可以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季学琴 《工企医刊》2002,15(1):73-74
本文就门诊注射室1999年4月~2000年6月收集的23例晕针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注射是自1999年4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晕针患者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0,9岁。其中皮下注射5例,肌肉注射16例,静脉注射2例;在读学生14例,农民2例,二人5例,干部2例,重症者1例。  相似文献   

9.
患者在注射(尤其是肌肉注射)时或注射后,一旦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湿冷、心悸、血压下降、意识异常等症状,是注射晕厥,还是过敏休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鉴别:1诱发因素11注射晕厥可为心理因素引起,主要是患者对注射恐惧,精神紧张,尤其是发热、失水或有低血糖倾向的病人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可以在平静时或患者在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与所患疾病无关。12注射晕厥多于空腹时发生,身体衰弱者较多见;过敏休克无饱腹、空腹之别,无健康与衰弱之分。13注射晕厥往往于注射后迅速站立发生;过敏休克与体位无关。14注射晕厥有的…  相似文献   

10.
2012年9月—2014年6月某高校医院门诊收治的81例大学生晕厥患者,发生晕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低血糖性晕厥、剧烈运动性晕厥和药物过敏性晕厥、精神性晕厥,针对疾病发生的机理与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预见性地防范各类晕厥的发生,并对晕厥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  相似文献   

11.
董晓靖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314-5315
目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在门诊注射时发生晕厥的原因,总结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整理门诊中大学生因注射而晕厥的病例,根据30例病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结果研究发现大学生门诊注射晕厥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血糖值过低、药物反应、体位性低血压、心理疾病、血管抑制因素。结论大学生门诊注射晕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明确诱发注射晕厥的原因,做好防范工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尽量降低晕厥的发生率,并把晕厥可能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2.
周艳  周凯 《中国校医》2018,32(5):381
目的 分析急诊科护理工作中风险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改进相应护理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 以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7月的1 068例急诊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护理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对策。以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急诊科的1 106例患者为试验组,并给予患者改进后的护理方法。对比分析2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状况。结果 试验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总结急诊工作中护理风险的原因并制订相应防范对策有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探讨注射过程中发生晕厥的原因。针对不同原因的晕厥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由于判断准确,处理及时,36例患者全部康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晕厥是注射过程中常见的急症,如果我们能够掌握晕厥的临床特点,做好预防,并及时治疗和护理是可以很快康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衰期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衰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使用微量泵注射药物。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细节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微量泵注射的了解程度增加,治疗期间患者的满意度也有所提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微量泵注射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期间,护士给予细节护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维持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小儿臀部肌肉注射的方法及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臀部肌肉注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恐惧度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前的恐惧度评分为(42.722.28)分,对照组为(43.64±2.1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恐惧度评分为(30.14±4.7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14±6.25)分,观察组护理后患儿的家属满意度为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臀部肌肉注射时,应用正确的注射方法并且进行综合护理能够减少患儿的恐惧度,提升家属的满意度,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注射是治疗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段。在门诊的各种注射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晕厥的患者,下面就我院门诊注射发生晕厥的病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收集从1990~1996年在门诊中发生晕厥的病例,共3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27例。最大年龄43岁,最小年龄8岁。均于注射后4~7分钟左右发生晕厥。其中9例患者采用针刺处理症状消失,27例均予平卧后给热开水或糖水口服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关注患者在核磁共振检查中不同心理特征,针对患者产生的焦虑情绪原因进行分析调查,并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260例核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给予检查前注意事项、静脉及穿刺的选择、安全检查等各个环节的心理护理。结果: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并通过对患者的护理干预,98%的患者能够配合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的顺利完成。结论:在核磁共振检查中对患者焦虑情绪因素分析,并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非常必要,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对确保影像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官用芳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570-4571
目的总结326例肌肉注射病人的护理。方法 326例患者中5例患者在肌肉注射时发生晕厥,(男性2例,女性3例)对其进行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经过给予及时相应的护理,5例晕厥病人观察2小时后,自诉无任何不适感,步行离院匀全部治愈。结论当患者出现症状软重,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头晕、胸闷、血压下降时,需及时抢救护理,立即协助其平卧,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静脉注5%葡萄糖40ml加地塞米松10mg,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mg,静脉滴注5%葡萄糖200ml加酚妥拉明5mg。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ICC置管后导管发生堵塞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需长期进行输液及反复静脉穿刺不耐受需置PICC管患者29例及外院带入PICC置管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A组与B组。对两组患者堵管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采取相应措施。A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护理人员进行一般培训;B组34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堵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导管堵塞人数并对导管堵塞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等。结果 A组患者堵管总人数显著多于B组。堵管原因主要为封管冲管方式错误,血液返流以及机械性堵管;B组经教育及护理干预后发生导管堵塞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结论对护士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操作指导,提高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护理意识能够降低导管堵管发生率,有效减轻患者痛苦,从而优化护理。  相似文献   

20.
刘建英 《中国校医》2011,25(1):34-35
目的防止高校新生在军训期间发生运动性晕厥,研究新生军训期间运动性晕厥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2008、2009年入学新生在军训期间运动性晕厥的患者进行统计,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调查。结果 2009年新生运动性晕厥的发生率略高于2008年(P<0.05),城镇学生发生率略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其发病原因与基础健康水平低,训练前准备不充分、有饥饿疲劳感,训练过程中突然停止剧烈运动等有关,同时亦与天气闷热,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结论预防运动性晕厥的发生,需要训练组织者,参训学生和卫生人员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