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痛变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观察55例糖尿病伴发视网膜血管痛变病人,经颞浅动脉旁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视力(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有效率为89.09%,对照组有效率为52.17%,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可减轻和改善糖尿病性视网膜血管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方案效果分析。方法现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该院眼科收治的96例老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纳入48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之上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视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前视力(0.33±0.08),治疗后视力(0.72±0.11);对照组治疗前视力(0.34±0.06),治疗后视力(0.64±0.16)。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有上升,且实验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4,P=0.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77、6.928,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厚度均有下降,且以实验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7,P=0.021)。结论在老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用药方案中,可采用依帕司他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作为主要治疗方案,且可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采取抗青光眼局部药物点眼个体化治疗的35例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眼压(IOP)和视乳头杯盘比值(C/D)和视野间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药物治疗后患者眼压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患者治疗前后RNFL厚度、C/D比值和视野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个体化给药可显著降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且能维持患者长久可用视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在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视力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老年病人90例,根据病人入院时间的先后,按照随机顺序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柏西普联合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视力水平、眼底荧光造影(FFA)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无效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阈值敏感度(MTS)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眼力压(IOP)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囊样渗透、弥漫渗透、局部渗透人数均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老年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病人,可有效恢复病人视力,减少视网膜渗漏及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高,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对病人视力的改善作用,并观察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MD病人84例89眼,随机分为研究组(42例45眼)和对照组(42例44眼),对照组病人应用雷珠单抗进行治疗;研究组病人应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视力改善、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病人视力改善显效率和临床显效率分别为70.45%(31/44)和61.36%(27/44),均高于对照组的57.78%(26/45)和46.67%(21/45)(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心视网膜厚度和眼压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渗出型AMD临床疗效较好,病人视力显著改善,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选择2014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收治112例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DR)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时所采用不同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治疗,研究组62例行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CVA、OPS总振幅及CS。结果两组BCVA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OPS总振幅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各段C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入的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7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差异分为两组,均为35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眼压、视力、散瞳前两组瞳孔面积、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眼压、视力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散瞳后瞳孔面积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可采取循证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眼压与视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长春市儿童医院眼耳鼻喉科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儿23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19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_1、复方芦丁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4.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3.0%(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治疗儿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2例。实验组实施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共同治疗,对照组应用小梁切除术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平均视力水平、平均眼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视力均明显提高、平均眼压均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情况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应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视力改善效果佳,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 04%vs 75. 41%;χ2=5. 691,P=0. 017)。观察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1例角膜水肿和1例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9,P=0. 924)。两组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患者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眼压、视力有明显改善作用,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早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该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300例552眼糖尿病合并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150例276眼)与对照组(150例276眼)。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1次/d,2 mL/次,2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视野平均缺损、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视野平均缺损均呈降低趋势(P0.05)。观察组治疗后4、6周视野平均缺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均有一定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2、4、6周视盘周围RNFL平均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注射辅助治疗对糖尿病合并早期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20年6月收治的6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治疗组(33例):采用眼底激光+雷珠单抗完成疾病治疗;单一治疗组(33例):采用眼底激光方法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一次性眼压过高、视网膜脱落以及新生血压性青光眼)总发生率、眼压水平、视力水平、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渗出吸收时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展开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单一治疗组(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06%)低于单一治疗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压、视力同单一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眼压低于单一治疗组,视力高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以及渗出吸收时间均短于单一治疗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大于单一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激光+雷珠单抗的有效应用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增强,将眼压水平有效降低,将视力水平显著提高,并将眼底出血吸收时间、视网膜水肿症状改善时间、渗出吸收时间显著缩短,使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获得显著提升,最终实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有效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凝胶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60例86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小梁切除术后采用NGF凝胶做后续治疗)28例42眼和对照组(术后采用三磷酸腺苷二钠片作后续治疗)32例44眼,所有患者在结束手术后坚持用药4 w,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用药前和术后2、6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NFL)和视乳头杯盘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用药前视力为0.41±0.17,术后2个月为0.50±0.20,术后6个月为0.49±0.25,对照组患者术后用药前视力为0.42±0.22,术后2个月为0.42±0.19,术后6个月为0.41±0.28,观察组术后2、6个月的视力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眼压在术后用药前、术后2、6个月均没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视野平均视敏度在术后2、6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视野平均缺损值在术后6个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RNFL明显大于对照组,杯盘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在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GF凝胶用于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后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对视神经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该研究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诊治的6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经随机数表法予以分组,其中参照组(30例)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观察组(30例)行康柏西普与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房角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比及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占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眼压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治疗后1、3、6个月时BCVA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视网膜厚度、黄斑中心凹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网膜厚度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参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的康博西普治疗效果确切,利于患者眼压降低、视力提高,且较为安全,可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患者的疗效及其维持有效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33例(65只眼)CACG患者,均采用抗青光眼药物局部点眼,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观察其用药前后眼压(IOP)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乳头杯盘(C/D)比值及视野的差异,并行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限为3年。结果 Paired-Sample t Test显示:用药前后,CACG患者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反映疾病进展程度的RNFL厚度、C/D比值及视野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局部给药可以明显降低眼压,且没有其他副作用;通过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及规范化的随访,老年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可以维持长久可用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应用中药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艾司唑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6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艾司唑仑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加减,连续用药4周后停药1周,比较两组疗效及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临床治愈率37.5%,高于对照组9.4%;总有效率93.8%,高于对照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艾司唑仑较单纯应用艾司唑仑可显著提高糖尿病合并失眠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2例,分为观察组68例(96眼)和对照组54例(62眼),观察组分四次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在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6个月两组于同一点测量视盘周围纤维层厚度;分析厚度变化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患者视力的关系.结果 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3.11μm,对照组减少0.96 μ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和较升高者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的程度轻(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全视网膜光凝术可致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轻度减少;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越高,神经纤维层厚度减少得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位置超声乳化术对老年白内障病人眼压、视力恢复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白内障病人100例,按照手术切口位置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手术切口处为角膜,观察组手术切口处为角巩膜缘。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眼压、矫正视力及散光情况;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泪液中IL-6、TNF-α的水平。结果术后24 h,2组病人眼压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 05);手术后48 h,2组病人眼压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7、14 d,2组病人矫正视力均逐渐好转,散光程度有所增加,且观察组的矫正视力及散光程度均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后7、14 d,2组IL-6及TNF-α水平均高于手术前,且对照组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超声乳化术中角巩膜缘切口的应用价值更高,可促进病人术后视力提高并减少手术造成的术后散光程度,有助于降低病人术后泪液中炎症因子水平,为提高术后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择取20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100例)患者实施激光治疗,研究组(100例)患者实施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激光治疗,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参数来看,治疗前两组视力水平、微血管瘤数目、黄斑中心凹厚度、渗漏面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微血管瘤数目少于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渗漏面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糖尿病指标来看,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实施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和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残余性晚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效果。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将30例30眼患者分为SLT组15例(接受SLT治疗)和药物组15例(接受0. 004%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眼压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其余时间点,两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的基线眼压相比,治疗后1 d,SLT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大于药物组,其余各时间点药物组眼压下降的幅度均大于SLT组。SLT组患者治疗后眼压的波动大于药物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SLT可有效降低残余性晚期POAG患者的眼压,但降压效果及稳定性逊于曲伏前列腺素滴眼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