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型免疫性IgG抗体对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对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对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患儿血标本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检测免疫性IgG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在476例临床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中,由母婴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59.5%(283/476).其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1.4%(89/283),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为79.5%(225/28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为100%(283/283);在283例ABO新生儿溶血病中,由IgG抗A引起者占48.1%(136/283),由IgG抗B引起者占51.9%(147/283).结论:ABO血型为A型或B型的分布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的免疫性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为新生儿溶血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游离、放散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确定患者体内是否有免疫性IgG抗体及IgG抗体特异性。结果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ABO血型不合者38例,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原A抗体引起者21例,由免疫性IgG抗原B抗体引起者17例。Rh血型不合者3例,占7.32%,其中2例由抗-D引起,1例由抗-E引起。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8.78%,游离试验阳性者36例,阳性率为87.80%,放散试验阳性者41例,阳性率为100%。结论母婴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以母亲为O型,患者为A型或B型最为常见;放散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519例O型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抗B效价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的不同程度溶血。造成死胎、流产、早产等,在我国以ABO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最为常见,本资料对我院妇产科门诊O型血孕妇行ABO血型抗体的检测,Rh血型检测,对IgG抗A、抗B高效价者进行了产前积极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妊娠次数及年龄因素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母婴血型不合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分别统计不同IgG抗A(B)效价的孕产妇中发生因ABO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比率,并比较不同妊娠次数、不同年龄段的孕妇发生新生儿溶血的比率。结果孕妇不同血清IgG抗A(B)效价时、不同妊娠次数时及孕妇的不同年龄段时发生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比率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的增高、妊娠次数的增加及孕妇年龄的增加,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发病也增多。结论为保障母婴安全,减少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有条件时检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并尽量减少妊娠次数及避免高龄怀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GA(B)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对2693例新生儿黄疸症状的患儿作ABO、Rh(D)血型检查,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测定及放散试验。结果在2693例患儿中母婴ABO血型不合所致新生儿溶血病有334例,母婴O/A所致的HDN为161例,O/B所致的HDN为171例,A/ABHDN1例,B/ABHDN1例。结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时进行ABOHDN血型血清学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孕妇或孕前妇女的血液进行产前免疫学检查,可评估其将来生出新生儿溶血病婴儿的危险性.方法 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夫妇ABO,Rh血型,对夫妇血型不合孕妇作血型抗体筛选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 新生儿溶血的发生率和孕妇体内IgG抗A/B效价成正相关.结论 产前检查夫妇血型,对夫妇ABO血型不合孕妇,追踪检测IgG抗-A(B)效价,是产前预测ABO-HDN发生可能性的较简单而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血型抗体的效价对新生儿红细胞致敏情况,以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抗人球蛋白法检测723例丈夫为非O型的O型血孕妇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分娩时取脐静脉血做红细胞四项试验: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检测、释放试验。结果 723份血清中IgG抗-A(B)效价≥1∶64者有168例,异常检出率为23.24%;丈夫为A型、B型、AB型者,IgG抗-A(B)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6.01%、20.13%、23.53%。当孕妇IgG抗-A(B)效价≤32时,新生儿血清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而效价为64、128、256、≥512新生儿脐血血清学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别为7.69%、64.29%、94.12%、100.00%。结论孕妇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红细胞致敏呈正相关,是产前预报母子血型不合而引起HDN的有效方法。可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查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据文献报道,在北方人群中出现母儿ABO血型不合者约占27%。该病是因为母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被动免疫性疾病,在母儿ABO血型不合的妊娠中,O型血孕妇体内的IgG抗A(B)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血液循环,使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可以造成流产、早产、甚至死胎;能足月出生者可出现新生儿溶血病,严重者夭折,幸  相似文献   

9.
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免疫性IgG抗体效价异常率及临床意义, 观察凝聚胺法(MPT)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血型抗D抗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法:常规检测夫妇ABO及RhD血型, 对夫妇ABO及Rh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特异性鉴定;用MPT法检测孕妇血清中IgG抗A(B)及Rh抗D抗体效价.结果:在986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血清中, MPT法检出IgG抗A(B)效价≥1∶ 64者528例(53.5%), 传统试管法检出512例(51.9%), 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例RhD阴性孕妇中检出抗D抗体11例(73%).结论:产前对夫妇进行ABO、 RhD血型及IgG抗A(B)和抗D效价检测, 发现异常及时进行治疗, 可减少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MPT法检测IgG抗A(B)及抗D抗体效价, 操作简便,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0.
产前血型IgG抗体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孕妇的产前IgG抗体水平,了解IgG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为预防及诊治新生儿溶血病(HDN)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用抗人球蛋白试管凝集法进行IgG抗A或抗B的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结果910例孕妇中,血清效价大于64者有108例,异常检出率为11.9%。IgG抗A效价大于64者有64例,检测率为11.8%;检测IgG抗B效价大于64者有54例,检测率为14.1%。讨论妊娠中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密切相关,ABO血型不合的孕妇应及时作产前血清学的检测,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及减轻胎儿受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宝安区O型孕妇血清Ig G抗A(B)效价与新生儿ABO溶血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产微柱凝胶法对3038例孕16~40w的O型孕妇(其丈夫为A型、B型、AB型)作不规则抗体筛查和Ig G抗A(B)效价的测定,以1+凝集强度为阳性判断标准,并以此血清稀释倍数的倒数为效价,并与临床确诊为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ABO-HDN)209例产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3038例O型孕妇Ig G抗A(B)的效价≥256为45.69%(1388/3038),其中,夫妇A-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为50.26%(681/1355),B-O血型不合为41.94%(507/1209),AB-O型不合的为42.19%(200/474);209例临床确诊为新生儿ABO-HDN的O型产妇Ig G抗体效价≥256为98.56%(206/209)。结论国产微柱凝胶法检测夫妇血型不合的O孕妇血清Ig G抗体效价应设为256较为合理,对临床ABO-HDN的预测、诊断及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院ABO新生儿溶血病诊断经验。方法选取712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血型、患儿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同时对产妇年龄、流产次数、新生儿黄疸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查。结果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78例,产妇年龄分布30岁以下共63例(80.8%),有流产史共68例(87.2%),新生儿黄疸发生3天内发生共51例(65.4%)。其中O—A型48例,O—B型30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0例(0%),1:32—64共9例(11.5%),1:128—512共56例(72.8%),≥1:1024共13例(16.7%)。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放散试验阳性78例(100%),游离试验阳性50例(64.1%),直抗试验阳性30例(38.5%)。结论为预防ABO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对孕妇做产前的ABO血型和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筛查极有必要,尤其是曾有生产史、流产史的孕妇,同时及时做新生儿黄疸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夫妇中O型血孕妇Ig G抗A(B)效价监测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关系。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2135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Rh-D阳性血孕妇Ig G抗A(B)效价,观察抗体分布情况及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相关性。结果 2135名孕妇中,881例Ig G抗A效价≥64有550例,773例Ig G抗B效价≥64有402例,481例Ig G抗A/B效价≥64有220例。发生ABO-HDN的有225例,发病率为10.5%,发生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母亲抗体效价范围256-1024,患儿发病率有随母体抗体效价升高而明显上升,Ig G抗A、Ig G抗B效价为512时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Ig G抗AB效价为256时发病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随着孕妇抗体效价增高而增加,孕妇Ig G抗A(B)效价≥256时有发生ABO-HND的可能性,孕妇Ig G抗A(B)效价≥512的孕妇所产新生儿发生ABO-HND的可能性较大,临床应该进行效价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11例(A组)与同期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80例(B组)新生儿高胆进行分析。结果①9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的新生儿中合并G-6-PD缺陷症11例(12.1%)。②新生儿高胆发病日龄:两组均以1~2 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67例占83.75%);高峰日龄:两组均以2~3d为主(A组9例占81.82%,B组73例占91.25%);消退时间:两组均在〈6天内。发病日龄、高峰日龄、消退时间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新生儿贫血程度:两组之间中度贫血无显著差异(P〉0.05),但轻度贫血及血红蛋白正常者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11例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合并G-6-PD缺陷症新生儿:①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中合并有G-6-PD缺陷症的几率为12.1%。②高疸发病日龄基本在1~2d内,高峰日龄基本在2~3d内,消退时间均在〈6天内,与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基本相同。③新生儿轻度贫血较单纯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明显,表明溶血会加重,但只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母婴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病率,并为临床提供HDN的诊断和防治的依据。方法夫妻及新生儿血型鉴定;对新生儿血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释放试验、游离抗体试验;对产后母血做IgG抗A(B)抗体效价试验以及ABO以外抗体试验。结果对我院出生的105例不同程度黄染的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新生儿溶血病的总发病率为22.9%(24/105)。其中母夫婴O-A-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33.3%(12/36),O-B-B型血组的阳性率为13.3%(6/45),O-AB-A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8.6%(4/14),O-AB-B型血组的阳性率是20.0%(2/10).产后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大于1∶32者占71.4%。结论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较高,其中O-A-A型血组的发病率较高于其它组;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阳性率很高。我们建议:凡以往不知原因的死胎、流产、输血史或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妇,对产前ABOHDN效价高的母亲、产后黄疸持续不退的婴儿及时做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相似文献   

16.
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与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黄疸患儿ABO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与"O"型孕妇孕期免疫性(IgG)抗体效价的相关性.方法分析60例黄疸患儿血型血清学检查及其母亲产前IgG抗A(B)效价检测结果等有关资料.结果黄疸患儿ABOHDN的发病与其母亲的免疫性抗体效价高低成正相关.结论产前检测夫妇ABO血型不合,特别是"O"型孕妇的IgG抗A(B)效价,对预防和治疗ABOHDN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母婴Rh血型不合免疫性抗体的特异性及其效价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对母婴进行ABO及Rh血型鉴定,对15例母婴Rh血型不合HDN患儿的血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和抗体放散试验,采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对患儿及其母亲的血清进行ABO以外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特异性鉴定及效价测定。结果:在15例Rh HDN患儿中检出抗-D 4例(26.7%),抗-E 6例(40.0%),抗-cE 3例(20.0%),抗-Ce 2例(13.3%);Rh血型免疫性IgG抗体效价为1∶8~1∶128。结论:产前对孕妇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Rh血型免疫性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产后对患儿及时进行检测诊断和治疗,对减少HDN患儿的受害程度和保证优生优育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的血型分布及其溶血三项试验在HDN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4 年1 月到2016 年1 月临床送检的O 型或Rh 阴性的产妇脐带血标本及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液标本用微柱凝胶检测卡进行溶血三项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 350 例标本中,母婴血型不合者占918 例,确诊为HDN 的有569 例, 阳性率为62.0%。569 例HDN 三项试验结果为:直抗试验阳性率为27.9% (159/569),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为86.5%(492/569),抗体释放试验均为阳性。其中直抗阴性+游离阳性+释放阳性的组合与其他各组合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18 例血型不合标本中,ABO HDN 阳性率为73.8%(551/747),Rh HDN 阳性率为10.5%(18/1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47 例ABO 血型不合标本中,A 型阳性率为80.0% (280/350),B 型阳性率为68.3% (271/3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71 例Rh 血型不合标本中,Rh D 阳性率为17.7% (14/79),Rh E 阳性率为6郾8%(4/59),Rh C 阳性率为0(0/33),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体释放试验敏感度最高,是判定HDN 最有力的证据。母婴ABO 血型不合引起的HDN 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 不合,A 型血患儿发生HDN 的概率明显高于B 型血患儿,Rh D 不合引起的HDN 发生概率明显高于Rh E 和Rh 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O型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效价方法 用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结果 266例O型孕妇总阳性率80.5%(214∕266).在O-A组中,其中IgG抗A效价>64者占68.5%(63∕92).在O-B组中,IgG抗B效价>64者占65.9%(58∕88),在O-AB组中,IgG抗A、抗B效价>64者均占74.4%(32∕43),各组均有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可能讨论通过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孕妇血清血型抗体IgG效价有助于诊断新生儿溶血病,指导临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孕期夫妇血型血清学检测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DN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与新生儿溶血病关系。方法采用血清学方法对1680对夫妇进行ABO 及Rh(D)血型鉴定。对妻O型夫非O型者再进一步作IgG抗A(B)效价测定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对Rh(D)阴性者, 查抗D IgG抗体。对产前夫妻ABO血型不合,IgG抗A(B)抗体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所生新生儿结合临床作ABO 及Rh血型鉴定,Combs实验,游离抗体和抗体释放实验。以验证产前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结果 1680 对夫妇中,妻O型,夫非O型者472对,占27.5%;妻Rh(D)阴性5例,占0.30%;夫妻血型不合者不规则抗体2例占 0、42%。有流产史IgG抗A(B)抗体效价>64占夫妻血型不合者24.8%。135例IgG抗A(B)效价≥64或有抗D抗体者,因母婴型不合而发病者,占32.8%。结论 1.夫妻血型不合引起的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流产次数呈正相关趋势。 2.产前IgG抗体效价高低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率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