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 ,其治疗及护理较棘手 ,现将我科多年来对颈椎病中医治疗和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疗法 ,包括针灸、推拿、牵引及药物治疗。针灸治疗 :取穴风池、天枢、颈部夹脊、肩俞、曲池、外关、合谷、后溪 ,均取患侧 ,平补平泻手法 ,可配合艾灸 ,每次 30 min,每日 1次 ,6~ 1 0次为 1个疗程。推拿治疗 :推拿治疗手法应轻柔和缓 ,切忌粗暴用力。常用手法为滚、按、揉、拿、拔伸、牵引、拔伸旋转、拿、捏、擦等。枕颌牵引法 :可用特制的枕颌牵引布托进行牵引 ,牵引时头部略前倾 ,重量 2~ 5 kg,每次牵引时间约 30 min…  相似文献   

2.
手法和牵引治疗颈椎病6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一般采用牵引或功能锻炼的治疗方法 ,但效果不满意。针对这一情况 ,从病因学着手 ,结合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 ,调整内外平衡。采用坐姿前屈 (或后伸 )左右旋转顶推手法为主 ,按揉、分筋、理筋手法为辅结合牵引 ,于 1984年元月~ 1996年 11月间 ,对 6 8例颈椎患者治疗 ,取得明显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手法和牵引治疗组 (简称治疗组 ) 6 8例 ,男 31例 ,女 37例 ;年龄 30岁~ 6 2岁 ,平均 41 5岁 ;单纯牵引组 (简称对照组 ) 32例 ,男 13例 ,女…  相似文献   

3.
正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手法主要有三类:理筋类手法,主要有揉法、推法、按法、捏拿等,通过解除肌肉痉挛,缓解疼痛,恢复颈椎活动功能;牵引类手法,如拔伸牵引、屈曲牵拉等,可以增加椎小关节间隙,调整移位,恢复生理曲度从而缓解疼痛;整复类手法,如旋转复位法、颈部斜扳法、侧旋提推法等,可以纠正整复紊  相似文献   

4.
牵引加压手法整复综合治疗颈椎病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 300例患者均经颈椎CT及颈椎X线拍片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或颈椎椎体前后缘增生及钩椎关节增生、韧带钙化等所致的椎动脉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34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25岁;病程最长者7年,最短者5天;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椎体增生者105例,纯间盘突出者120例,纯颈椎增生者75例;神经根型143例,椎动脉型76例,混合型81例。 2 治疗方法 2.1 颈椎牵引加压 先于患者颈部施以拇指按揉、拿揉及捻揉等手法使患者颈部肌肉放松后方可行颈椎牵引,牵引时令患者坐于“坐立两用颈椎牵引机”座位上,用皮带固定并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以静制动的中医按摩手法按揉手太阳小肠经的肩中俞穴为主治疗颈部落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其中3例颈部落枕的典型病例进行临床辨证分型,采取手法按揉肩中俞穴,同时要求患者活动颈部进行常规手法治疗,可配合热敷理疗等。结果:例举其中3例颈部落枕的典型病例,经过按揉手法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颈部功能活动改善,效果显著。结论:通过临床实践采取肩中俞一穴按揉为主,用以静制动的按摩手法对颈部落枕进行治疗,能即刻缓解疼痛症状,恢复相关功能。此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患者痛苦小,疗效高,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痛的病理机制,观察旋转托扳手法治疗青少年颈痛患者恢复情况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09年2月门诊收治的9~25岁93例颈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根据孙树椿颈椎病治疗手法整理的旋转托扳手法,每周治疗3次,治疗周期为2周。嘱患者练习颈部屈伸旋转功能锻炼。结果: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椎病的疗效标准,治疗结果:治愈51(54.84%)、好转40(43.01%)、未愈2(2.15%)。X线复查椎体旋转9例、侧弯2例;齿状突偏歪2例;颈椎曲度变直、反张5例;前屈不稳4例、后伸不稳3例。结论:学龄青少年颈痛是一种颈部力学系统平衡失调的病理状态,病理变化是可逆的,与颈椎病退行性病变的性质有本质的不同。因此,应称之为青少年颈椎失稳综合征。通过中医旋转托扳手法治疗,配合颈部功能锻炼,对本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寻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 5 2例 ,采用颈肩部手法为主 ,配合卧位枕颌带牵引 ,颈肩部热敷 ,牵拉头颈部起立 ,颈托临时固定 ,症状缓解后行颈部功能锻炼 ,治疗前后 ,进行经颅多谱勒检查 ,测定椎 -基底动脉血供情况。结果 :显效 37例 ,有效 9例 ,好转 4例 ,无效 2例 ,好转的病人椎 -基底动脉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总有效率 94 1%。提示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颈椎退行性变所致的颈椎失稳有关 ,颈肩部手法能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增加椎 -基底动脉的血供 ,结合牵引、热敷、颈托固定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分型推拿治疗颈椎病的报道日趋增多,其临床水平不断提高.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疗效,笔者将10年来有关文献对本病的分型研究,综述如下.一、椎动脉型颈椎病王氏推拿头颈部对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了临床观察与研究.头部采用扫散、分推、按揉俞穴、五指拿法,颈部采用揿、揉、拿、拔伸法治疗.每日或隔日1次,6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3个疗程.结果痊愈25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部分病人推拿前后脑血流观察表明,随着推拿后症状消失或减轻,脑血流图亦大致正常或好转.龚氏于颈肩部采用(扌衮)法、推按法、颈椎旋转复位法、颈部放松法对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颈椎病中采用牵引疗法联合穴位点按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将选取152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其中观察组显效者50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显效者24例,总有效率89.4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采取牵引疗法联合穴位点按,可实现颈部保持有节奏的反复放松与拉紧活动;按摩头、颈椎、肩部;缓解枕、颌部位的压迫感;舒张扭曲的椎动脉,进而有效改善颈部肌肉的血液循环,最终达到缓解或治愈颈椎病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治疗颇为棘手。笔者采用中药内治、颈椎牵引、手法按摩等治疗方法综合治疗该病1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30~39岁21例,40~49岁38例,50~59岁32例,60岁以上9例I发病与颈部劳损有关者41例,与感受风寒湿有  相似文献   

11.
1982年至1983年10月在门诊采用推拿治疗70例小儿肌性斜颈疗效满意。本组病例中男37例,女33例,最大者5岁,最小2个月,其中2个月~1岁46例,1.5岁~2岁21例,4岁2例,5岁1例。患病在右侧42例,左侧28例,多数病例在生后就发现颈部一侧有肿块,继则头部倾斜并旋向健侧,患侧颜面较小眼耳口鼻均不对称,耳朵接近肩部,睡眠头偏向患侧。手法:在局部作柔软按摩。2.用拇指食中三指捏提肿块。3.一手扶头部另手扶肩部向健侧作被动牵引。4.一手托其头颈部  相似文献   

12.
颈椎病系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40岁以上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属中医“项痹”范畴.通常采用针灸、牵引、理疗、推拿、静滴活血化瘀药物等方法治疗,部分病例疗效不明显.近年来笔者采用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取得较好疗效,并与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的3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劳动者的正常工作,临床上常以颈肩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听力障碍及视物不清,颈肩活动受限等症状,本文通过对经临床及X线平片综合确诊为颈椎病的100例患者.进行手法按摩治疗,并在按摩前后分别进行X线平片检查,对比前后变化,以期观察此按 摩对颈椎病患者的哪些平片异常具有改善作用。1一般资料 男41例,女59例,年龄24~76岁,其中24~45岁患者中,以颈部疼痛,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45~76岁患者以肩部疼痛,手指发麻及上肢麻木为主要症状,部分有头晕,头痛,恶心症状。  相似文献   

14.
赵军  董万涛  邓强 《西部中医药》2009,22(11):16-17
目的:观察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9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7例,分别施以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及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西药口服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总有效率为93.81%,对照组为90.72%,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缓解颈肩部肌肉僵硬、改善颈椎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坐位拔伸旋转手法配合中药熏洗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治疗组给予推拿联合牵引治疗,推拿常用穴位及部位有脑户、风池、肩外俞、极泉、曲池、外关、合谷、颈部、缺盆外上方、肩部、背部、肩胛部、上肢,主要手法有一指禅推法、(攘)法、按揉法、点按法、拨伸法、拍击法、四指推法;牵引通常采用颌枕带坐姿牵引,以头颈前屈15°-20°为宜,牵引质量一般为4 ~10 kg(根据病情与体质而定,可从小质量开始,逐渐增加,以至出现最佳效果为止),每日1~2次,每次30 min.对照组给予单纯推拿治疗,选用穴位及部位、操作手法、操作程序等与治疗组相同.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55例,好转21例,未愈0例,有效率占100%;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41例,未愈6例, 效率占92.1%.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推拿联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针对性强、疗效高、操作简便等特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本组47例,男13例,女34例,其中40岁~60岁32例,41岁~50岁24例,51~60岁8例,60岁以上15例。都以眩晕为主,伴有头痛,视觉症状、耳鸣、听力下降、记忆障碍、颈部板滞僵硬等症状,经X片、TCD、CT或MRI辅助检查,五官科排除美尼尔氏症,或其它疾病,确认颈椎病引起的眩晕。2治疗方法2.1魏氏伤科手法治疗2.1.1坐位手法(1)拿法与点揉法:拿肩并穴,点揉放松项肌、斜方肌、菱形肌等,以疏通经脉气血。(2)提阳法:头部上提,牵引颈部,此法可使颈椎间隙增宽,以理筋正骨,缓解肌肉痉挛。(3)拿风池穴:术者一手拇指与食指拿点风池穴位,有提神醒脑之功,…  相似文献   

17.
童德康 《河北中医》1998,20(4):247-248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1996~1998年,我科采用颈椎牵引、按摩和保健操结合法治疗颈椎病25例,并同1989~1995年用TDP加按摩治疗同类颈椎病25例进行对照,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颈部牵引加按摩及保健操组(简称A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36~67岁,平均43.7岁;病程2个月~6年.TDP加按摩组(简称B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8~64岁,平均40.5岁;病程6个月~8年.2 治疗方法2.1 A组 治疗时先颈椎牵引,再行颈部按摩,配以颈部保健操.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2个疗程需间隔1周.2.1.1 颈椎牵引:采用悬吊式牵引架,患者取坐位行颌枕牵引,头前倾15°,牵引重量从5kg开始,因人而宜逐日增加,以能耐受力度至15kg维持.  相似文献   

18.
改良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5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向明 《北京中医药》2009,28(5):367-368
在俞大方主编的<推拿学>教材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揉、拿、牵引、拔伸旋转、擦等手法.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不断揣摩教科书理论.认真总结前辈治疗经验.结合西医解剖学知识.大胆地改良推拿手法.着重使用点穴、麻醉止痛与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曹西军 《陕西中医》2011,32(5):598-599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按揉颈肩部、点按压痛点、风池穴、颈百劳穴、肩井穴等)治疗本病86例。结果:总有效率98.7%。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纠正颈椎结构,改善颈部循环,消除和减轻颈神经根压迫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93~1999年笔者采用颈椎牵引理疗并手法治疗推动脉型颈椎病9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99例中,门诊55例,住院44例;男觎例,女38例;年龄28~65岁,以35~55岁居多,占72例;病程最短32天,最长6年半,平均9个月,<1年45例,1年~24例,2年~16例,5好~14例。1.2症状及体征99例均有眩晕,均于颈椎旋转或后伸时出现并加重,颈椎停止旋转或后伸眩晕消失,可伴有头痛、颈肩痛、耳鸣、胸闷心悸、恶心、摔倒、血压改变等。其中伴颈肩痛27例,伴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24例,伴心悸、胸闷9例。99例触诊检查,颈椎生理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