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岗区住院新生儿贫血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龙岗区住院新生儿贫血的病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新生儿科收治并出现贫血的87例新生儿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导致新生儿贫血的病因。【结果】本组87例新生儿贫血中感染性贫血39例,占44.83%;溶血性贫血28例,占32.18%;失血性贫血16例,占18.39%;不明原因4例,占4.60%。【结论】新生儿贫血病因以感染占首位,溶血性贫血次之,失血性贫血占第3位;早期贫血(日龄≤7 d)病因排序为溶血、失血、感染,晚期贫血病因排序与早期贫血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1~9月收住的93例足月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围生期因素27例(占29.03%)、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均23例(各占24.73%)、ABO溶血病11例(占11.83%)、原因不明5例(占5.38%)、肝炎3例(占3.22%)、甲状腺功能低下1例(占1.08%)。②7天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天后则以母乳性黄疸为主。结论:①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前4位病因依次为围生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疾病、ABO溶血病。②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随病程而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贫血原因构成比,为儿科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全部病例为儿科住院病例,按病因、贫血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两年共计贫血患儿316例,轻度贫血占16.8%,中度贫血占38.9%,重度贫血占27.8%,极重度贫血占16.5%,以中度贫血最常见。贫血病因分析中,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见(38.3%),溶血性贫血次之(11.1%),缺铁性贫血居第3位(9.2%)。结论:营养及感染等原因引起的贫血已不是目前住院患儿贫血的主要原因,而一些恶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发生率有递增趋势。急性白血病发病相关因素的分析和防治可能成为未来儿童保健工作者的工作重心。  相似文献   

4.
768例小儿贫血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7):2385-2386
目的:揭示该地区小儿贫血的主要原因,以指导卫生决策,为小儿贫血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该院普儿科近3年768例小儿贫血住院病例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贫血病因顺位依次为:地中海贫血(60·03%),营养性贫血(23·83%),G-6-PD缺陷性溶血性贫血(5·08%),感染性贫血(3·77%),其它(7·29%)。地中海贫血与其它贫血病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是该地区儿科贫血住院病例的主要原因,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地中海贫血的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心律失常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新生儿65例,及时分析病因,治疗原发病,同时给予保护心肌的治疗。结果 65例新生儿心律失常主要原因有:先天性心脏病占15.38%,感染占26.15%,围生期缺氧占30.77%,低血糖占13.85%,电解质紊乱占7.69%,其他原因占6.15%。65例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92%。结论新生儿心律不齐需要加强产前宣传教育、及时诊断原发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老年贫血进行病因分析,注重病因的关注和治疗.方法 对189例老年贫血患者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发病机制和(或)病因明确贫血的病理本质,做出贫血的疾病诊断.结果 男性贫血原因前三位:缺铁性贫血19.47%、慢性病性贫血19.47%、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骨髓转移癌各占9.73%;女性前三位:慢性病性贫血21.05%、溶血性贫血17.10%、缺铁性贫血14.47%.结论 老年贫血病因复杂,重要是明确病因,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邓恩庆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235-2236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发生与围生期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33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休克发生率为6.22%,休克病因前3位为:新生儿窒息45例,占33.8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2例,占31.58%,肺透明膜病21例,占15.78%。98例(73.68%)新生儿休克的发生与围生期因素有密切关系。结论围生期因素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可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包括温抗体型和冷抗体型,为较常见的溶血性贫血。我院从1984年以来已收治50例,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病因及一般情况有病因可查共28例,占56%,包括肺炎、肺部感染10例,恶性淋巴瘤5例,慢性肝炎5例,SLE4例,妊娠3例,病毒感染1例。其余22例未能查出原因占总数44%。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14—70岁,平均33.6岁。病史19天至8年1个月。其诊断标准符合1988年全国溶血性贫血专题学术会议纪要规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症提供参考。方法从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重症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选取13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13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测、诊断与治疗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Logistic对两组数据进行回顾分析,总结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在出生体重、出生年龄、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型贫血、胆道闭锁、先天性疾病、酸中毒、母乳黄疸等情况均有统计差异,(P均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生期病变等为新生儿重症型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使新生儿患上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其中以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围生期病变最为常见,因此对于以上因素采取及时干预,是预防并利于治疗该病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血液科住院的老年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贫血病因。方法 :选择2015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180例老年贫血住院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贫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病原因。结果:①大细胞贫血患者38例、正细胞贫血患者78例、小细胞贫血患者64例;②根据贫血程度分为:轻度贫血40例、中度贫血89例、重度贫血51例;③贫血原因:缺铁性贫血60例、巨幼细胞贫血37例、混合性贫血1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8例、溶血性贫血21例、急慢性白血病11例、淋巴瘤8例、肾性贫血7例、特发性骨髓纤维化2例。结论:老年贫血患者以头晕、眼花、耳鸣、乏力等贫血症候群为主,其发病原因较多,以缺铁性贫血为主,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1.
梁雪枫  刘雯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08-1609
目的:探讨新生儿休克发生与围生期因素的相关性,以便早期发现及治疗,降低休克新生儿病死率。方法:对133例新生儿休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休克发生率为6.22%,疾病种类前3位为:新生儿窒息(45例,占33.83%)、新生儿感染性疾病(42例,占31.57%)、肺透明膜病(21例,占15.78%),98例(占73.68%)新生儿休克的发生与围生期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围生期因素与新生儿休克的发生密切相关,对高危新生儿评估分类监护可早期发现及治疗新生儿休克,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亢如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7):3845-3846
目的:探讨围生儿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高台县2001~2005年的137例围生儿的监测报告及死亡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围生儿平均死亡率22.09‰,其中死胎21例,占15.33%;死产16例,占11.68%;早期新生儿死亡100例,占72.99%。缺氧、早产低体重儿、畸形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新生儿死亡以新生儿窒息为主。结论:①加强产前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及产后早期诊断治疗,预防缺氧发生;②提高围生期保健工作质量及宣传,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建档、监测工作,对围生期的并发症及时给予诊断治疗;③预防早产,加强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及喂养;④加强围生期保健宣传,通过遗传咨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减少畸形儿的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贫血病因诊断中骨髓细胞学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2018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贫血患者168例,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通过检查分析患者贫血的原因、贫血的类型。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学的检查,有149例患者能够确定贫血的病因,占88.69%,19例无法确定贫血的病因,占11.31%。在确诊病因的患者中,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缺铁性贫血为患者贫血的主要类型。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在诊断贫血病因、贫血的类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临床贫血的诊断中应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脑梗死(NCI)围生期发病因素及其发病情况,便于早期防治,降低本病的发生率。方法:总结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进行围生期因素和其它可能病因分析。结果:1年内本院发现6例NCI,占同期住院患儿0.6‰。产前与产时孕妇存在高危因素占83.3%,新生儿出生窒息占30.0%。NCI合并左向右分流先心病36.7%,合并卵圆孔未闭26.7%。临床早期50.0%患儿出现阵发性惊厥,其中80.0%发生于生后72 h内。63.3%患儿缺乏定位体征,且伴有不同程度意识改变、肌张力异常和(或)原始反射异常等非特异性神经系统表现。颅脑CT平扫或MRI均有阳性发现,75.0%发生于左侧大脑中动脉,而且左侧发生多与右侧,分别为73.9%与26.1%。结论:新生儿脑梗死并不少见,是新生儿惊厥早期病因之一,与围生期孕妇的高危因素、新生儿窒息以及先心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及时针对性选择头颅MRI或CT检查是早期确诊主要方法,防治围生期各种高危因素对降低NCI的发病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刘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812-1813
目的: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间关系。方法:选择于医院分娩孕妇2941例,其中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共226例,从孕妇原因、胎儿原因及分娩过程异常等因素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间的关系。结果:226例发生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患儿中,由于孕妇原因80例,胎儿原因75例,分娩过程原因71例。孕妇原因主要包括胎膜早破、胎盘异常、贫血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其构成比分别为32.5%、27.5%、17.5%、12.5%;胎儿原因主要包括羊水污染及脐带绕颈,其构成比分别为49.3%和20.0%;分娩过程原因主要包括产程延长和剖宫产,其构成比分别为15.5%和50.7%。结论:孕妇原因、胎儿原因及分娩过程异常等因素均与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有关,临床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围生期保健。  相似文献   

16.
高敏 《工企医刊》2009,22(5):20-21
目的:探讨新生儿围生期肺炎X线主要征象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06年8月~2009年2月在我院住院有完整病历,并摄有X线胸片的新生儿围生期肺炎患儿1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X线表现为病灶影15例,占12.4%,肺纹理增多和(或)肺门模糊108例,占89.3%,急性肺气肿20例,占16.5%,支气管气相10例,占8.3%,心后影征16例,占13.2%,上纵隔、心缘和(或)横隔模糊征90例,占74.4%,肺门淋巴结肿大3例,占2.5%。结论:新生儿围生期肺炎,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而胸部平片X线征象明显,因此胸部X线平片是诊断新生儿围生期肺炎可靠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惊厥病因,探讨防治措施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对379例惊厥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脑炎脑膜炎(128例,占33.8%)、婴儿痉挛(57例,占15.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2例,占11.1%)、新生儿颅内出血(31例,占8.2%)及新生儿破伤风(26例,占6.9%)列新生儿惊厥病因前5位。在各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中,生产因素(包括产前、产时因素)占22.2%,后天因素占45.1%,遗传因素占4.2%,原因不明占3.4%。结论:认真做好优生优育工作,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质量,对高危儿要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治疗和减少后遗症发生。方法对2007年3月—2011年10月46例新生儿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生期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惊厥最主要的病因,其次是新生儿感染、糖及电解质紊乱。发病类型以微小型发作为主。痊愈出院38例,好转出院5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1例。结论围生期窒息所致的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和颅内出血是导致新生儿惊厥的主要病因,苯巴比妥是抗新生儿惊厥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江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6):795-796
目的:分析围生儿的死亡原因,以改进围生期保健工作,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按照围生期Ⅰ标准,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的围生儿死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间围生儿总数为10295例,围生儿死亡165例,围生儿死亡率为16.02‰,死胎占72.72%,死产占4.25%,新生儿死亡占23.03%。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缺氧综合征、胎盘因素、RDS、脐带因素等。结论: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前诊断及产科医疗水平,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胆红素血症 (简称高胆 )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 :对该院新生儿病房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 392例高胆病例按其病因分成五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92例中高胆的病因依次为不明原因 136例 ,占34.6 9% ,围产因素 88例 ,占 2 2 .4 5 %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 75例 ,占 19.13% ,感染性黄疸 5 5例 ,占 14 .0 3% ,母乳性黄疸 38例 ,占 9.6 9%。ABO血型不合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最早 (P<0 .0 0 0 5 ) ,而黄疸消退时间最晚 (P<0 .0 0 0 5 )。母乳性黄疸总胆红素值较其他各组有差异 (P<0 .0 0 0 5 )。结论 :除不明原因的高胆外 ,围产因素是高胆的主要原因。不同原因的高胆的临床特点不同 ,应熟练掌握其特点 ,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五组胆红素均值均高于胆红素脑病的临界值 ,建议修改高胆的诊断和干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