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前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主要是测定患者血清中HCMV抗体效价或用组织培养分离病毒。某些先天性HCMV感染的幼儿尿标本可在数天内出现阳性,而多数则需6周以上的时间才出现阳性培养。作者  相似文献   

2.
现就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所致中枢神经系统(CNS)发育异常机制进行简要综述。1HCMV立即早期增强子/启动子在胚胎表达的组织特异性HCMV可以进入多种细胞 ,但是HCMV复制的研究表明它具有狭窄的宿主特异性。宿主细胞必须包含适当的细胞转录因子与HCMV主要立刻早期增强子/  相似文献   

3.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宫内病毒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原发性感染或再感染的孕妇可以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先天性感染HCMV的婴儿可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或后遗症.目前,HCMV先天性感染的诊断主要针对胎儿、新生儿以及孕妇进行.检测方法有血清学方法检测标本中的抗体,PCR检测病毒核酸,细胞培养直接检测病毒等.本文就HCMV先天性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巨细胞病毒(CMV)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先天性及围产期巨细胞病毒感染(H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先天畸形.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CMV普遍易感,故胚胎期CMV感染常常导致严重CNS畸形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人类先天性感染最常见的病毒之一.病毒可长期潜伏在体内,在机体免疫力低下(如AIDS)、器官移植、放射损伤等条件刺激下,潜伏病毒再激活,引起严重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常见急性传染病的逐步控制,HCMV感染引发的慢性病亦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HCMV感染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安全有效的HCMV疫苗的研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为双链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具有潜伏-活化的生物学特性。它可感染人、牛、马、猪等多种哺乳动物,其中感染人类的CMV称为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且只有HCMV感染人类。儿童感染率较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大约有30%~70%美国学龄前儿童感染HCMV[1]。先天性及围产期感染HCMV是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病因,主要导致肝脏损伤,严重时可伴肝功能衰  相似文献   

7.
张颖  李岩 《天津医药》1998,26(4):246-247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是引起宫内感染和围产期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妊娠妇女感染HCMV多数无症状,但可在病毒血症期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流产、早产、畸形、死胎及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了解育龄妇女HCMV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实现产前优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对天津市部分育龄妇女HCM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对感染者进行了产前诊断和药物治疗及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lrus。HCMV)是胎儿宫内感染最常见的病毒。存活新生儿中有0.3%~2.0%有先天性HCMV感染.其中5%为典型的CMV包涵体病,5%症状不典型,剩余的90%分娩时无症状,而其中的5%~17%将在生后4年内发展成渐进性的听力丧失和智力低下等不可逆转的损害.甚至死亡。我国每年因HCMV感染造成的先天畸形患儿约4万人。HCMV感染一般只引起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约90%的HCMV感染妊娠妇女没有任何症状。因此,  相似文献   

9.
金艳  宗亚玲 《安徽医药》2012,16(7):963-96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先天性感染与孕妇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为HCMV先天性感染的有效预防和免疫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正常产妇36例脐血标本,分离白细胞,然后从分离的白细胞中提取DNA进行HCMV荧光定量PCR检测,同时从36例脐血标本中分别取0.5 ml脐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的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 HCMV先天性感染组与HCMV感染阴性组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73.11±8.88)%和(71.66±8.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47.52±8.53)%和(52.476±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8+♂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为(25.84±4.75)%和(18.07±4.06)%,HCMV先天性感染组较HCMV感染阴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8+♂比值分别为(1.89±0.45)和(3.026±0.75),HCMV先天性感染组较HCMV感染阴性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CMV先天性感染与孕妇脐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即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引起先天性精神发育迟缓和耳聋的主要感染性原因。研究表明,HCMV Towne株疫苗安全,但仅能适度防御HCMV病,而不能预防HCMV感染。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Heineman等将HCMV Towne株和未减毒的Toledo株的基因组进行重组,从而构建了4种独立的嵌合体候选疫苗,并对其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婴幼儿智力及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 10 2例先天性HCMV感染儿及 92例非感染儿于 6个月、1岁、4岁对智力、听力进行随访对比。结果 感染组智力落后 16例 (DQ) ,对照组 3例 (DQ) ,感染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BAEP测试 ,6个月至 4岁随访 ,感染组听力异常 2 4例 (2 7耳 ) ,对照组 3例 (5耳 ) ,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先天性HCMV感染对婴幼儿的智力及听力有明显影响 ,应随访监测 ,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症状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婴儿期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新生儿41例作为感染组,健康新生儿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2组一般情况、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测查、听力学随访结果、52项神经发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 2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体格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NA测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随访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无症状性HCMV感染对新生儿期行为神经、婴儿期智力、婴儿期神经运动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娟 《天津医药》2014,42(8):805
【摘要】目的 探讨IE mRNA和pp67mRNA是否可以作为早期检测诊断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标志物。 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HCMV感染初诊患儿中检测IE mRNA和pp67mRNA的表达特征。结果 传统病毒DNA检测方法检测的阴性患儿中,仍然有一部分已经表达IE mRNA,而在初诊病毒DNA检测阳性的患儿中,100%表达HCMV感染后期的pp67mRNA。结论 mRNA检测具有比DNA更高的灵敏性,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病毒mRNA表达特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正>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人类先天性病毒感染最常见的一种,为DNA双螺旋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β亚科,是疱疹病毒科中基因组最大的病毒。我国系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高发地带,一般人群抗体阳性率为86%~96%,孕妇在95%左右,新生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发生率0.6%~8.5%,而小于胎龄儿高达9.2%[1]。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是导致小儿神经系统异常的主要原因,可导致该系统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HCMV感染Balb/c小鼠椎间盘组织模型,从免疫学、基因表达、组织学等方面来探讨HCMV感染致椎间盘组织变性的可能的机制。方法(1)随机选取6-8周SPF级Balb/c小鼠84只,建立5个不同感染量HCMV AD169株感染Balb/c小鼠模型雌雄各6只为感染组(A组),同时设立病毒灭活组(B组)和细胞对照组(C组)雌雄各6只;(2)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IgG、IgM抗体水平,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进行病毒分离,采用PCR和RT-PCR分别检测HCMV UL83基因和UL54基因转录产物;(3)取各组小鼠椎间盘组织行病理学观察。结果A组和B组小鼠IgG抗体均为阳性,C组为阴性,小鼠IgM抗体仅A组中2×109PFU.L-1和2×108PFU.L-1感染组雌性小鼠为阳性,OD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两感染组小鼠病毒分离、PCR及RT-PCR均为阳性,病理学观察示小鼠椎间盘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雄性小鼠、其余A组、B组和C组均无明显变化。结论HCMV AD169株能够感染Balb/c小鼠椎间盘,感染与否跟病毒的感染量有关;HCMV活动性感染与椎间盘变性有相关性。 该模型对椎间盘变性的分子水平研究有显著的优势,为椎间盘变性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平台。  相似文献   

16.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母乳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宫航宇 《首都医药》2006,13(10):41-42
目的了解母乳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状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390份母乳中HCMV-DNA含量,其中236份母乳配对与患儿血液中HCMV-DNA含量作一定分析.结果可疑或确诊HCMV感染患儿母亲母乳HCMV-DNA阳性率达71.28%,HCMV-DNA阳性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或尿HCMV-DNA阳性率明显高于HCMV-DNA阴性母乳喂养的婴儿.结论HCMV感染母乳是婴儿获得性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3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及50例健康儿童,均采集血样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HCMV感染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 HCMV感染患儿中32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82%;健康儿童中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2%。阳性患儿的HCMV载量在5.0×102~1.0×104 copies/ml。HCMV感染患儿阳性率高于健康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8例男性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为9.04%(17/188), 175例女性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为8.57%(15/175),不同性别HCMV感染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2例年龄<1岁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最高,为14.5%;其次为1~3岁患儿,阳性率为6.9%;109例>3岁患儿的阳性率最低,为2.8%;不同年龄段CMV感染患儿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儿童由于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容易出现HCMV感染的情况,因此需要借助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筛查,从而尽早诊断和治疗,能够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通过核酸分子杂交检测脐血HCMV-DNA的阳性率为30.4%,从而可较为准确地确定HCMV经胎盘的传播情况,检测脐血的HCMV感染可除外出生时经产道所致的HCMV感染,并为HCMV研究的先天性感染提供了一个可靠的证据,并可及早对感染HCMV的新生儿进行随访、观察、予以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