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双泵联合治疗老年患者带状疱疹后剧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带状疱疹后疼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的慢性神经痛综合征。我们于2001年4月至2003年4月间应用自控硬膜外和静脉镇痛双泵联合治疗11例顽固性带状疱疹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因病毒侵犯神经和机体免疫反应,带状疱疹治愈后,易遗留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尤其是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率和PHN发生率均较高。PHN往往疼痛难忍,持续时间长,目前对PHN的治疗效果尚不满意,给老年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因而在带状疱疹治疗上,预防PHN发生十分重要。我们于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69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常规治疗和加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以评价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PHN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1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昌平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对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11 202例、发病率4.94‰;全年均有发病,夏季(6—8月)发病最多;平均发病年龄(53.82±16.67)岁,30~40岁及50~70岁为2个发病数高峰;男女性别比为0.82∶1;男性和女性发病率分别为4.13‰、5.87‰;病例多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性病科、内科;临床诊断前3位分别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疫苗接种量增加不明显。结论 2021年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以50岁以上人群为主,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主;应在高危人群中做好宣传教育并鼓励高发人群接种疫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昌平区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对2015—2020年带状疱疹首次就诊病例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5—2020年昌平区带状疱疹首次就诊门诊病例60 175例,平均年龄(52.38±17.03)岁,2015—2019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r2=0.977);每月均有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287,P<0.05);25~39岁及45~69岁为2个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就诊于三级医院,就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外科;临床诊断前3位分别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带状疱疹性神经根炎;2020年7月—2022年6月带状疱疹疫苗接种量无明显增加。结论 昌平区带状疱疹高发人群为50岁及以上人群,并发症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多见;应鼓励高发人群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提高疫苗保护率,有效控制带状疱疹疫情。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受累区皮肤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因其发生率高(9%~13%带状疱疹患者可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60岁以上老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可高达50%~75%[1])、持续时间长(可达3.5年).迄今仍有50%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未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2],所以其治疗尤为重要,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哈筱梅 《山东医药》2011,51(47):112-11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神经痛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于中、老年人,神经痛症状在皮肤病变愈合后可持续数周或数月。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采用喷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4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晓  傅志俭 《山东医药》2006,46(5):81-82
三叉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男女发病率相似。最常发生在第1支(眼神经)分布区。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三义神经痛表现为患区皮肤剧烈的重度烧灼样痛、刺痛,伴偶发的撕裂样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有自限性。病变的规律多是逐渐转变为慢性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性质为受累区烧灼样、撕裂样、蚁行和搔抓样感觉异常。可持续长达数年之久,常合并抑郁和易怒的症状。现将带状疱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泛发性带状疱疹是带状疱疹中的严重类型,极为少见,我院于2008年4月1日收治了一例高龄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作了泛发性带状疱疹经治疗后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张洁  李海燕 《山东医药》2010,50(22):21-21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受累区皮肤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2008年5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行局部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15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性眼病对眼各部组织的损伤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带状疱疹性眼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带状疱疹性眼病中,50岁以上占82%,且均引起较严重的眼各部组织并发症,给予抗病毒药物、激素和对症治疗后.10例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0天。结论带状疱疹性眼病好发于老年人,综合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合并带状疱疹的常见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合并带状疱疹8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中结核性脑膜炎出现带状疱疹时间均为治疗后3~4周。治疗方式:抗结核治疗同时抗病毒治疗,提高免疫力,营养神经。结论提高对带状疱疹的认识和警惕性,注意在结核性脑膜炎的病人中对临床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减少和防止带状疱疹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王会平  刘学颖 《山东医药》2008,48(19):140-140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免疫力明显下降,致使带状疱疹发病明显上升.2000年9月~2007年11月,我们应用岩舒注射液治疗肿瘤并发带状疱疹患者58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疾病。2005年10月~2006年10月,我们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28例,经精心治疗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神经及皮肤的病毒性皮肤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病毒病,好发于春秋季节,成人多见,皮疹沿单侧神经分布,伴有神经痛,而且年龄越大其发病率越高。中医称“缠腰火丹”、“蛇串疮”,认为由肝火亢盛、脾经湿热、循经外溢引起。2004年4月~2007年10月,昌吉州中医医院在门诊诊疗48例带状疱疹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Mayo Clinic Proceedings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患带状疱疹后卒中风险会出现短期增高。欧洲和亚洲的一些研究已发现患带状疱疹后卒中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的风险增高,但在美国尚未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与预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带状疱疹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激活后引起的皮肤感染,其特征是沿感觉神经的相应节段出现疱疹并伴有严重的疼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好发于老年及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因此在老年人群中正确认识和对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1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定义在文献中颇有争议。Burgoon等(1957)将其定义为皮损痊愈后持续的疼痛,而其他作者将其定义为皮疹出现后的一定时间,如4w(Rogers1971)、3个月(Max1988)、6个月(Harding1987…  相似文献   

17.
恩再适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应用恩再适(Analgecine)治疗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0例患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进行恩再适注射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结果。结果患者治疗后3天、7天疼痛程度减轻(P〈0.05),治疗后1天疼痛程度未见明显减轻(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恩再适对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明显镇痛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上带状疱疹后脊髓炎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较少见。赵建国教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脊髓炎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1资料病人,女,32岁,以"右耳及颈部感觉异常1周"于2015年8月6日就诊于天津长征医院诊断为带状疱疹,予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14 d基本痊愈。2015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病毒基因分型,指导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方法收集2017-2019年41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临床资料,以187例带状疱疹非神经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扩增及测序比对方法对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女性32例,占78.05%,男性9例,占21.95%,对照组女性90例,占48.13%,男性97例,占51.87%,两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013,P<0.05)。对照组21-40岁、41-60岁和>60岁患者病例数分别为54、61和72例,分别占28.88%、32.62%和38.50%,观察组病例数分别为6、9和26例,分别占14.63%、21.95%和63.41%,两组不同年龄患者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154,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三叉神经受累患者居多;严重型皮损患者、皮损面积>5%的患者居多;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有前驱痛患者、重度疼痛的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有前驱痛、重度疼痛的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患者中初治时间≥3 d患者居多;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初治时间≥3 d患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带状疱疹病毒ORF22读码框中,37902、38019、38055、38081、38177、38299六个位点的核苷酸为G、G、C、C、A、A,带状疱疹患者均为J型。结论积极关注高龄女性带状疱疹患者,调查患者受累神经、皮损及疼痛情况,发现症状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联合泛昔洛韦治疗老年性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来北京军区总医院第三门诊部和皮肤病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63例带状疱疹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中药双黄连(冻干)粉针剂治疗,同时给予抗病毒(泛昔洛韦片)、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对照组32例,除不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外,其他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与观察组相同。根据带状疱疹患者的止疱、结痂、疼痛减轻程度,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77%,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都比较轻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双黄连(冻干)粉针剂联合常规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及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