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疒间患者性激素受体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改变的研究116021大连解放军第210医院梁丰赵瑛①邵福源①刘志民①关键词癫疒间;受体,性激素;糖皮质激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2.1原发性癫疒间的病因迄今尚无一致性认识,近年文献提出与甾体激素功能紊乱有关。巳...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3年2月~1996年4月采用多处软脑膜下横切术〔1〕治疗功能区顽固性癫疒间2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8~56岁,平均21岁。病程3.6~21年,平均13年。癫疒间原因:产伤1例,头部外伤16例,大脑发育异常3例,高热后3例,原因不明3例。局限性发作伴全身大发作19例,小发作伴一侧肢体抽搐3例,局灶性癫疒间4例。19例行腰穿检查,生化及脑脊液压力均正常。术前检查脑电图3~6次,其中9例作了24h禁睡脑电图检查,左额、颞、顶及Broca区棘波8例,右侧中央前、后回棘波7例,左颞后Wernicke区棘波3例,左…  相似文献   

3.
胼胝体前部切开配合多软膜下横切术治疗顽固性全身性癫疒间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赵全军刘宗惠李士月田增民刘锐杜吉祥林鸿崔月汉关键词癫疒间,全身型;广泛性疒间灶;胼胝体切开术;多软膜下横切术;跨矢状窦开颅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51采用胼胝体前部切开配合...  相似文献   

4.
囊虫病系感染虫的“六钩蚴”随血流散布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所致。临床较常见者为单纯皮下结节型及脑囊虫型两种,特别是后者常引起高颅压综合症,出现偏瘫、癫(疒间)、失语、意识障碍等,危害极大。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脑囊虫蜜丸”治疗本病16例,获得满意疗效。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 ,中药治疗有较好疗效。本文对近年来临床报道的治疗痤疮的 10 0首中药处方从用药、加减、方剂来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使用频繁的药物为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消疒用 化浓类中药 ;使用较多的成方是枇杷清肺饮、五味消毒饮、逍遥散、六味地黄汤 ;并归纳出中药加减的主要规律 ;认为湿热壅阳 ,热毒炽盛 ,血分瘀热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白首痤疮专方的用药分析@魏辉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25岁,歼教-5飞行教员,飞行时间450 h。2001年10月16日24:00睡眠中突发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半小时,急诊送入某职工医院救治17 h。缓解后,以“抽搐原因待查”转送某空军医院进一步诊治。17日17:45患者  相似文献   

7.
精神科试题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5岁,已婚。1年前可能因工作挫折致情绪低落,经常忧虑,精神紧张,此后渐有失眠,每月都有数次无明显诱因的阵发性强烈心慌、心悸、胸闷、呼吸不畅和莫名的恐惧感,伴面色苍白,持续数分钟至1h不等。曾住某医院作全面检查,心电图示“偶发性房性早搏”,脑CT、EEG、超声心动图、血糖、尿24h17KS、VMA、儿茶酚胺均阴性。患者偶感胃肠不适和腹痛伴腹泻,因而心境忧愁,自感身患重病,不敢远途出差,曾提出不担任领导职务。用过多种正规抗癫疒间药治疗无效,服用阿米替林75mg/d,疗效亦不明显。追溯少年时即偶有易惊慌感,但学习、工…  相似文献   

8.
密红翠  李晓云 《人民军医》1998,41(4):222-223
我院1987~1997年共收治糖尿病低血糖反应1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8~72岁,平均60.2岁。病程1周~10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4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13例。本组均符合WHO的诊断标准。1.2 临床表现 低血糖多发生在空腹、夜间或凌晨。发病早期症状轻重不一。无自觉症状4例,心悸、出冷汗、饥饿、烦躁12例,精神异常1例。最终发生昏迷8例,癫疒间样大发作1例。低血糖反应时血糖4mmol/L1例,3~3.5mmol/L2例,2.0~2.9mmol/L6例,1~1.9mmol/L4例,0.5~0.9mmol/L3例,0…  相似文献   

9.
患者何××,女性,26岁,住院号:153416 于1979年9月9日上午10时因误输异型血400毫升,发生急性尿闭24小时,昏迷6小时住入我院。患者于1979年9月7日零时,因足月妊娠合并子(疒间),在某医院行剖腹产手术,术中宫缩差,出血多,术后血压由原来180/110下降至70/40,曾输全血400毫升,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发热,烦躁不安,脉快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于1979年9月8日12时,患者除上述烦躁,脉快等症外,出现酱油色尿150毫升,以后完全无尿,意识逐渐朦胧,当日22时经两次核对存血,发现血型配错,系将“A”型  相似文献   

10.
颅缝再造术治疗狭颅症1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云选  赵庆平 《人民军医》1998,41(5):258-259
我院1980~1996年采用颅缝再造术治疗狭颅症10例,效果较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5例,女5例;年龄4~21岁,8岁以下3例,12~21岁7例。其中尖头畸形5例,舟状畸形3例,扁头畸形2例。癫疒间5例,视乳头水肿7例,视神经萎缩3例,3例视力为眼前30cm指数,眼球突出5例,运动障碍3例。鼻塌陷、上腭发育畸形、呼吸不畅2例,出生不久有高热史3例;有家族史3例;均有智力低下。行头颅X线正侧位片检查,闭合颅缝呈一条白色增生带,指压征明显,鞍背变薄或破坏。2例行CT扫描无特殊改变。1.2 手术方法 全麻,气管插管,头皮切口及颅骨切除范围呈工字形…  相似文献   

11.
自从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8月共分娩 75 3例其中剖宫产 2 2 0例 ,占分娩总数的 30 4%,现将护理体会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 2 0例剖宫产中 ,年龄 2 1~ 37岁 ,平均2 6 5岁剖宫产原因分类 ,过期妊娠 ,巨大儿 35例 ,占11 36 %,双胎 5例 ,占 2 3%,产前子疒间12例 ,占 5 4%,胎儿宫内窘迫 47例 ,占 2 1 3%,头盆不称与高直后位 5 9例 ,占2 6 6 %,臀足位 2 6例 ,占 11 6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6例 ,占 2 7%,妊娠合并心律不齐 5例 ,占 2 2 7%,2次剖宫产女结扎术 9例 ,占 4 0 9%,胎膜早破 ,羊水过多 16例…  相似文献   

12.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一种高度保守的胞内降解途径.其主要通过溶酶体或液泡进行饥饿状态下的营养动员,清除受损蛋白质、细胞器和胞内病原体.自噬主要包括巨自噬、分子伴侣介导自噬(CMA)和微自噬.自噬已被证实与多种人类疾病相关,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研究中,对于自噬和肿瘤关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该文就自噬分子机制、调控...  相似文献   

13.
自噬在运动过程中是维持细胞内稳态的关键,不同运动方式和条件下自噬活性变化不同。运动作为自噬的诱导剂,可以通过多条代谢途径/因子对自噬活性产生影响。但目前研究并未结合运动介导的代谢途径/因子来探讨运动后自噬的变化机制。在运动调控自噬机制的基础上探究运动促进自噬的有效运动负荷强度及负荷量,可为进一步探究运动调控自噬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自噬(autophagy)是继凋亡后,当前生命科学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比利时科学家Christian deDuve在1955年通过电镜观察到了自噬体结构,并在1963年的溶酶体国际会议上首先提出了"自噬"这种说法,但最近几年才开始阐明自噬过程的某些分子机制。正常情况下细胞内的自噬处于低水平,当受到饥饿、营养缺乏、缺氧应激等外界环境刺激时自噬被激活[1],以利于细胞存活,但当自噬水平过  相似文献   

15.
细胞自噬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平衡的细胞机制。细胞自噬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清除病原体的感染。但是由于细胞自噬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某些病原体通过进化,具有逃避细胞自噬的能力,甚至利用细胞自噬为病原体复制和发育提供有利条件。本文综述了细胞自噬与病原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自噬是一种重要的分解代谢过程,细胞消化和再循环自身的细胞质内容物以维持细胞稳态。自噬可以通过各种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和抑制的双重作用。作为研究热点,自噬正被学者们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然而,目前缺乏关于自噬与放疗关系的系统性总结。因此,笔者将从自噬对不同类型肿瘤放射敏感性和对放疗疗效的影响及自噬修饰用于改善肿瘤放疗疗效和预后的未来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自噬与肿瘤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有研究表明,自噬在肿瘤发生和转移的过程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即自噬对肿瘤细胞具有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诱导细胞自噬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达到治疗肿瘤的作用;在有些癌症中,可以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自噬性细胞死亡也可能抑制血管生成,而肿瘤的生长和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密切相关;自噬也可以增强以细胞信号转导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作用。本文即从以上4点出发,概述细胞自噬与肿瘤治疗的关系,也为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自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其主要功能为通过溶酶体降解系统,对细胞内受损、变性或衰老的蛋白质及细胞器进行降解和再循环利用,自噬与人体的生理过程和多种疾病密切相关。自噬不仅可以促进细胞的存活,也可引起细胞死亡,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自噬密切相关。肿瘤细胞通过自噬以适应各种存活压力,如癌基因、缺氧、内质网应激、肿瘤微环境、药物作用等,另一方面自噬过度激活也会引起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9.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降解途径,是细胞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重要机制,在维持细胞存活、更新、物质再利用和内环境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针对自噬的研究日益深入,本文对新提出来的受损自噬(frustrated au-tophagy)概念及意义、自噬与凋亡间分子联系的新发现,以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amalian target of mpamycin,mTOR)自噬调节的新动态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血管生成主要包括病理性及生理性血管生成2个方面,新生血管形成在多种疾病致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包括肿瘤血管、眼底新生血管疾病(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新生血管形成中自噬起到重要作用。肿瘤生长及侵袭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自噬性细胞死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血管生成造成抑制,而自噬也可以增强抗肿瘤药物作用。但是,肿瘤组织自噬水平的提高,同时会保护肿瘤组织,导致抗肿瘤药物的耐药,通过调节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肿瘤。在眼底新生血管疾病中,自噬参与了新生血管形成,通过抑制自噬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眼底新生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